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導讀: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對靖難之役應該都非常清楚了。但有一個問題到了現在,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就是在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

關於朱允炆的下落之謎,自古以來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有說朱允炆見大勢已去,於是投身火海,一了百了;也有說他逃出來後,隱居在江西三清山;也有說他乘船出海,去了東南亞等等。

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切實的證據,所以關於朱允炆的下落之謎,幾百年來一直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那麼,現在又出現一個新的說法,說朱允炆逃出來後,一直逃到了青海省樂都縣的馬圈溝口.......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子的江山

公元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帶著軍隊渡過了長江,攻下南京直逼皇城,最終的成功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從一個藩王翻身變成了明朝歷史上的永樂大帝。

但是,當年朱棣帶兵攻進皇宮,發現皇宮燒起大火,不要說抓活人了,就連朱允文的影子都沒見到。後來的大火終於被撲滅,這朱棣的就派人把整個宮殿都清理了三天。

結果,朱允炆他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件事讓朱棣寢食難安,始終無法釋懷。那關於朱允炆的下落呢,幾百年來呀,他一直都是一個謎。歷史上曾經出現了多個版本,但這些說法都沒有什麼十分確鑿的依據。

所以,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探尋,從來就沒有中斷過。現在,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推斷,說朱允炆很有可能逃到了青海省樂都縣的馬圈溝口,並在那裡的一處宅子裡度過了他的餘生。

馬圈溝口地區,有個長方形的院落,整個院落內佔地2.8萬平方。整個院落都是屏障,前前後後都是有圍牆,有專家說,這就是朱允炆最後歸隱的地方。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靖難之役後,朱允炆的下落不明

看起來還真有這個可能,畢竟一處佔地2.8萬平方米的院落,不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但再仔細一問,錯了,這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居住的宅院,它是一座藏傳佛教的寺院,名叫瞿曇寺。

我們先說說這瞿曇寺的來歷,據《明史稿》記載,當年瞿曇寺的開寺僧人三羅喇嘛為了傳揚佛法,遊歷到了青海的海心山修行。

當時正是明朝建立初期,元朝的殘餘勢力還在不斷的反撲,西北一帶正是元朝殘部的活動區域。所以,地區局勢並不怎麼穩定。

朱元璋為了穩定局面,就派手下的大將藍玉,到青海東部地區追剿元兵殘部。結果卻被當地的一些藏族部落誤會了,以為要打仗,於是就四散逃離。有些人呢,就趁機搞起了分裂,想要割據一方。

就在這種局勢下,三羅喇嘛站了出來。他利用自己在當地的聲望,勸阻周邊各部落,讓他們不要鬧事,歸順朝廷。說起來,這三羅喇嘛在當地還真是有很高的威望。他這一出面,效果還不錯,青海東部的各個藏族部落,還真的就歸順了朝廷。

《明史稿》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西寧番僧三喇,為書招降罕東諸部”,說的就是這個事。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青海瞿曇寺,傳說是朱允炆隱居之地

後來,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於是他封著三羅喇嘛為西寧都綱司,為他創建佛寺,並賜名為瞿曇寺。這個三羅喇嘛,那就成了這個瞿曇寺的第一代開山僧。

瞿曇寺就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這是毫無疑問的了。那朱允炆他為什麼會選擇往西北逃跑,到這個瞿曇寺來歸隱呢?我們知道,就是以現在的交通狀況,從南京到青海,你現在坐火車那都要三十來個小時,那就甭說這個走路或者坐馬車了,難道是因為天高皇帝遠?

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另外我們要再提到一個人,誰呢?明朝的開國將領耿炳文,洪武三年的時候被封為長興侯。當時,朱元璋還把朱允炆的姐姐嫁給了耿炳文的兒子。算起來,耿炳文是朱允炆的姻翁(姐夫的父親)。

洪武十九年的時候,耿炳文被派到青海西寧駐守。洪武三十年,朝廷的任命他為徵西將軍,駐守邊疆。所以,當時耿炳文在青海地區是最高軍事長官。可以說在當時,整個青海地區都是耿炳文的勢力範圍。

所以,如果朱允炆隱居在這裡,有耿炳文罩著那也算很安全。而且瞿曇寺,如果你不是去燒香拜佛,一般人他也不會去光顧那裡,相比其他地方,隱蔽性較強。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朱允炆很可能在耿炳文的庇護下隱居

那專家認為瞿曇寺就是朱允炆的藏身之所,除了這兩點外,還有其他原因嗎?有,我們再說一個人,肅莊王朱楧。在樂都地區的民間,有一個關於朱允炆的傳聞。說這朱允炆出逃後,到過雲南,去過四川,然後在甘肅蘭州,他停留過好幾年,最後他才到了瞿曇寺。

​雖然是傳說,但後來有人還真在這個《渭源縣誌》中,發現了與這個傳聞一致的內容。那麼朱允炆他為什麼會到瞿曇寺呢?據說,在蘭州的時候,建文帝的行蹤已經被朱棣察覺了。所以,公元1412年的時候,朱棣就派了當時武當山玉虛宮著名的一個道士叫孫碧雲的,讓他到蘭州秘密的調查走訪,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結果,這個孫碧雲引起了肅莊王的注意。所以他把建文帝秘密的送到了樂都的瞿曇寺。那麼,最終是誰接了這個護送任務呢?哎,這就要提到距離瞿曇寺大約十幾公里處的一個楊家村。

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在這個楊姓族人之間,甚至在整個樂都世代流傳著當年楊氏先祖護駕瞿曇寺的故事。當時樂都的軍政長官是誰呢?楊剛中,和他一起的還有三個結義兄弟,分別姓盛、姓徐、姓剛。這四個人接受了肅莊王的指令保護建文帝。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深山朝佛圖暗藏玄機

結義四兄弟護駕朱允炆,說的是有名有姓,但他是不是真的呢?楊家村世代流傳著一本,清朝嘉慶年間流傳下來的家譜。這個家譜中的寫道,楊氏家族的祖先,在明洪武八年從浙江省仁和縣,遷到了青海樂都,並“扈”駕瞿曇,授千戶職。

“扈”是隨從,“架”則專指這個帝王所乘的車架。所以,楊家人認為,這句“扈架瞿曇”說的,就是保護朱允炆前往瞿曇寺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不只是楊家的族譜中才有這句話,另外三個姓氏盛家、徐家、剛家的這個家譜中,都有一段相同描述,“扈架瞿曇”。

要說這家譜的內容,因為寫序文的人大多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所以這可信度還是挺高的。另外,關於在朱允炆在瞿曇寺裡隱居的事,還有個證據。什麼呢?瞿曇寺裡的一幅壁畫,《深山朝佛圖》。據說,朱允炆隱居在瞿曇寺裡的證據就在這幅畫裡。

​畫中,一位明顯很年輕的高僧在深山中盤坐修行,面貌祥和,周圍都是趕著犛牛的藏族信眾,手提奶桶,身背酥油,整個畫面看起來十分和諧。然而,在這幅畫的左邊,卻有一群舉著大旗,身穿盔甲的馬隊。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瞿曇寺號稱高原上的小故宮

專家認為,這幅畫暗示了朱允炆曾經這個地方修行的事。在我們看來呢,高僧旁邊出現身穿盔甲的馬隊,其實跟整個畫面的意境和主題,他是很不搭。

但正是這個不協調的背後,隱藏著不一般的歷史信息。那這個看起來年輕的高僧,應該就是建文帝。而這些軍隊呢,那也是為了保護他而存在的。

但是,這也都是推測,還有其他證據嗎?別急,專家說了,還真有。什麼呢?那就是我們文章開頭說的,這個瞿曇寺的建築規格非同尋常。

有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瞿曇寺被稱為高原上的小故宮,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一座有鮮明漢式皇家建築風格的寺院。按說,這個瞿曇寺應該是藏式建築風格,但瞿曇寺長的呢?他卻是一副漢室模樣。

奇怪了,瞿曇寺這樣一個遠離中央朝廷的地方,為什麼會出現一座漢式風格的寺院呢?唉,這也許能與朱允文隱居在此,有莫大關係。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隆國殿的屋頂和太和殿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瞿曇寺還有更加特別的地方,而且更能說明朱允文他在這裡住。什麼呢?瞿曇寺的建築規制。瞿曇寺裡有個隆國殿,它的房頂以及房頂裝飾,極其特殊。

特殊在哪裡呢?特殊在它是“重簷廡殿頂”的建築風格。“重簷廡殿頂”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面,可以說是最高檔次的皇家建築。現在故宮太和殿的屋頂,就是我國最大的重簷廡殿頂。

而這個瞿曇寺隆國殿的屋頂,卻跟太和殿是一模一樣。而且隆國殿的一些細部的結構,它竟然跟故宮非常一致。不管它的大的構架,還是細節方面的設計,都和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高度相似。

​包括它的門窗,門窗上的花紋,也都是故宮獨有的,在其他建築上都沒有過相似的花紋。他屋頂上的那些吻獸。包括正吻,屋脊上的截獸,小跑,套獸等等,這些都和故宮早期的吻獸是非常一致。

還有隆國殿兩邊的抄手斜廊和故宮奉天殿一樣,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從這些方面來看,瞿曇寺其實就是一個明朝的宮廷建築。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隆國殿屋頂上的吻獸和太和殿相似

另外,瞿曇寺的須彌座前面,有一塊高約兩米的木牌,上面的用漢、藏、梵三種文字,寫著“皇帝萬萬歲”。再看看木牌背面刻著,“大明宣德二年初九日,御用太監孟繼、尚毅、陳亨、袁琦建立”。

​專家推測,隆國殿的建成年代,他是在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427年。那1427年的時候,永樂皇帝朱棣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倘若建文帝朱允炆還活著,那也不過是才過五十的老者。

專家認為,這個木牌上的皇帝很有可能指的就是建文帝,而這個隆國殿很有可能就是朝廷專門為建文帝建的。那就奇怪了,朝廷他不是應該追殺朱允炆嗎?那為什麼反過來為他建立這樣一座佛剎呢?

專家是這麼說的,朱棣在位22年,朱允炆是四處躲避,隱姓埋名。但是,到了朱棣駕崩之後呢,形勢就不一樣了。朱棣的兒子洪熙皇帝朱高熾即位之後呢,他就改變了他父親的那種治政的方略。

朱高熾登基後實施仁政,並大赦天下,尤其對於建文帝的一些支持者下了特赦令。所以,這個時候,建文帝就可以在瞿曇寺露面了。

歷史謎團之建文帝行蹤,遠在青海的瞿縣寺,是朱允炆隱居之地嗎?

明朝十三帝都曾經對瞿曇寺大力經營

專家認為,這個朱允炆不僅隱姓埋名,成功躲過了朱棣的追查,而且還遇到了朱高熾這樣的好皇帝,並在瞿曇寺得享晚年。

據史料記載,除了洪熙皇帝朱高熾大開赦令外,明朝十三朝皇帝中,就有七位皇帝曾為瞿曇寺下達過勒喻。其中碑七道、誥命兩道、印五顆,封瞿曇寺主持為大國師。

在朝廷的大力扶植下,瞿曇寺的地位是越來越高。幾代皇帝如此大力經營瞿曇寺的情結,那是不是真的隱藏著朱允炆在此歸隱的歷史事實呢?

大家對明朝十三朝皇帝,大力經營瞿曇寺的真正目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