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成为东北的军事重镇,最早的军队驻扎在长春南岭大营

长春成为东北的军事重镇,最早的军队驻扎在长春南岭大营

清政府在长春设治后,并没有在长春驻军,直到光绪三十一 年(1905年),清政府在全国实行军制改革,取消八旗兵制,

编练新军三十六镇,1907年,调北洋军第三镇到长春,驻扎在长春南岭大营,此后,长春成为东北的军事重镇。

长春成为东北的军事重镇,最早的军队驻扎在长春南岭大营

南岭大营位于长春南门(全安门)外约3千米的高地南岭(现南关区磐石路)。该地为伊通河西岸的高台地,居高临下,周围数里没有障碍物,“远于城市,便于交通,地势旷衍,水泉甘洌”,符合驻军的基本条件。1907年 始建,当年冬天竣工,花费白银26万两。兵营占地1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了一半面积,包括军事指挥机关、官兵营舍、军械库、马厩、草场、练兵 场等,比奉天、新民等地新军的兵营都大,是长春占地最大、驻军最多、历 经时间最久的兵营。北洋新军第三镇的统制(师长〉都是民国赫赫有名的人 物,先后有徐世昌、段祺瑞、段芝贵、曹锟都曾任过第三镇的统制,吴佩孚曾任过管带。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驻守南岭大营的新军第三镇奉命调往关内,长春防务空虚。吉林地方政府为了吉林的防务而新建了新练巡防营六个营,镇 守吉林和长春。1913年2月,新练巡防六营被合编为吉林陆军混成旅。1915年7月,被改编为吉林陆军第一混成旅。1920年,由掌握东北三省军权的张 作霖下令统一东三省军制,又被改为吉林军第一混成旅,旅部及步兵一团、 炮兵营、机关枪连驻扎南岭大营。南岭大营作为驻有重兵之地,备受重视, 张作霖曾多次派人来视察,张学良曾亲自到南岭大营检阅驻军,吉林军务督 办张作相每年必来视察。1928年张学良易帜,军队统一归属国民政府,原有 东北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东北边防军步兵第50团驻扎南岭 大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19日凌晨,长春南岭大营的中国驻军也遭到关 东军的大举进攻,当时南岭大营的驻军是独立步兵671团和独立炮兵第19团, 是长春实力最强的军队。中国驻军虽然得到上方“不准抵抗”的命令,但仍 愤然砸开军火库,取出武器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枪炮战,毙伤日军百余人,给 猖狂的日军以重创。在双方互有伤亡的情况下,中国驻军撤出营地,日军炸 毁了部分营房、仓库和武器、弹药后,于下午2时许占领了南岭大营。在大 营的东部,日军为进攻南岭大营被击毙的日军官兵修建了一座“南岭战绩纪念碑”

长春成为东北的军事重镇,最早的军队驻扎在长春南岭大营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熙洽统领的吉林警备骑兵第五旅调人长春, 被改编成伪首都警备军,进驻南岭大营。1934年日本关东宪兵司令部迁入长 春,其分遣队进驻南岭大营。1935年以后,伪满军政部的第一独立炮兵队的 高炮营驻防此地,1936年,日军的“米山部队”和“板鼻部队”也驻扎在此, 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军高炮队都驻扎在这里。

1945年8月20日,苏军进入长春后驻扎在这里,并把大营作为日军战俘营,当时,被俘的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参谋长秦彦三郎及司令部的参谋 等都被押送到这里,南岭大营先后集中了上万名日军战俘。9月,集中在此 的大批日军战俘被押送到苏联远东地区。1946年4月14日,苏军撤离长春, 南岭大营变成空营,无人管理,营房被严重破坏。长春解放后,长春商业专 科学校在此建校。1955年10月,商业学校迁出,空军第九航空学校迁入。 1992年10月1日,学校更名为空军第二航空学院。2011年,长春市在兵 营旧址上建起了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在 “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式落成,免费对外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