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發展浮動式核電站?

聽海之貓1


俄羅斯首座海上核電站於8月23日順利啟航,這座極具設計新穎性的移動發電站將會為俄羅斯東北部的楚科奇地區在未來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俄羅斯第一座海上核電站,其名稱來源於十八世紀的沙皇俄國學者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海上核電站又稱為浮動式核能發電廠,是一艘無自主動力的海上載具,由於沒有引擎,所以移動全靠外力牽引。


楚科奇自治區位於俄羅斯最東部的楚科奇半島,通過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一望無際的荒原,屬於俄羅斯最為偏遠的遠東地區,常年人口不超過5萬人,但面積卻接近80萬平方千米,加之每年大半年極冷的天氣,要滿足該地區的正常供電,海上核電站的存在也就成為了必然。

這座海上核電站被命名為“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艦身塗上了象徵著俄羅斯國旗顏色的白、藍、紅三色塗裝。根據俄媒近日公佈的照片,“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目前正在三艘拖船的拖曳下,緩緩駛離俄羅斯西北部的北極港口摩爾曼斯克,大約在5周左右之後,“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將會抵達楚科奇自治區北部的海域,並未向楚科奇輸電做好預先準備。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發電量可達70MW。早在2007年4月,“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就已經開始安放龍骨,並在俄羅斯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內持續建造,先後花費有接近60億盧布。原計劃這座海上核電站將會被用於為北德文斯克地區提供電源輸送,但是由於新的輸電線路的建立,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供電情形得到好轉。自2008年起,“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被轉移至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繼續作業,並改變計劃為楚科奇服務。在2009年,配套的兩座訂製的核反應堆被先後安上海上核電站,已經具備發電能力。

海上核電站主要用於解決交通不便,電網布設困難的邊遠地區的用電問題。把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平臺上,為邊遠地區,遠海重要島嶼,或者海上油氣開採平臺提供清潔充足的電力、熱能和淡水。因為可以拖船牽引,機動部署,具有“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優點,被形象的稱為海上移動“充電寶”。海上核電站其實就是小型反應堆,中國也有好幾款海上核電站,其中中國核動力研究院的海上核動力平臺,包括ACP10S、ACP25S、ACP100S等三種不同功率規模的浮動式反應堆,其中ACP100S是目前國內功率最大的,號稱中國最大的移動電源。


科羅廖夫


浮動式核電站作為一種新興海上發電方式,最先由俄羅斯投入使用,主要用於在北冰洋地區為俄羅斯北部地區的城市進行供電。而中國雖然一直沒有發展核動力發電站,但是中國一直在發展陸地上的核電站和在潛艇上的小型核反應堆,所以相應的技術儲備一直還是有的,只是由於此前需求不高,並沒有實際將該技術投入運用罷了。

然而隨著南海島礁的建設工程覆蓋面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島礁需要浮動式核電站這種供電平臺來提供電力來維持島礁上設施的運行,所以中國目前開發浮動式核電站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實際需求所推動的項目發展罷了。而且從目前浮動式核電站公佈的數據來看,中國此次建造的浮動式核電站體型相對較少,發電量也只有常規路基核電站的10/1之一左右。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中國在浮動式核電站的設計落後於世界各國,此次建造的浮動式核電站雖然發電量較少,但是其產生的電量已經足夠維持南海上各島礁的運轉,甚至還有很大的富餘。為此中國還設計了更小的5萬千瓦級浮動式核電站和2.5千瓦級的浮動式核電站用來節省成本。

而且浮動式核電站除了能給中國海域內的島礁進行供電,還能為石油鑽井平臺和天然氣開採

平臺提供動力來源。使得不佔“地勢”的中國可以將石油鑽井平臺和天然氣開採平臺延伸的更遠,然後由民用企業通過建設這些資源開採平臺來逐漸蠶食被他國“侵佔”的專屬經濟區,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浩漢防務論壇


去年回答過相關問題,今天從海上浮動堆的發展必要性、技術特點兩方面進行解答。

充電寶的研發是為了解決智能手機用電量大,待機時間短的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個地區的用電量也是會越來越大。圖示:比利比諾核電站

在北極圈以北大約161公里處的楚科奇自治區比利比諾市,有個世界上緯度最高的核電站,比利比諾核電站,裝機容量僅有48兆瓦,主要為當地居民供電,近期該核電站即將退役。為了繼續為北極和遠東等嚴寒地區供電,俄羅斯提出了建設海上浮動堆的想法,其實就是個大型充電寶。

以上只是表面,其實海上浮動堆不僅僅可以為北極圈內等偏遠地區的居民供電,還可以為海洋資源如石油、天然等開發提供電力,哪裡缺電去哪裡,8月23日,俄羅斯建造的全球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啟航前往北極圈內的楚科奇地區自治區,為當地偏遠居民供電,每小時提供電能約70兆瓦,可滿足一個10萬人的小鎮居民生活。

圖示:羅蒙諾索夫院士號

以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為例,採用兩套改進的KLT-40反應堆,每座反應堆核功率大約150兆瓦,核功率35兆瓦,裝在一艘長144米,寬30米,高10米的船上。

從核物理角度來看,反應堆在任意大小都可以臨界,啟動鏈式裂變反應,釋放熱量,加熱蒸汽後推動汽輪機轉動,汽輪機通過軸傳動到發電機,發電機切割磁感線發出來電能。


圖示:浮動核電站

在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投入前也經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審查,說明國際專家對於此類型反應堆的安全性也是認可的。

從技術角度來看,小型反應堆的技術是成熟的,已經在核動力潛艇和航母上使用,小型的反對堆緊急停堆後反應堆餘熱相對更少,僅有商用堆的二十分之一,更容易導出,反應堆餘熱是福島核電站堆芯融化的根本原因。核動力反應堆本身就處在海上,因此周邊有充足的水資源,只要將反應堆安裝在吃水線以下,不需要動力即可引海水來冷卻。




圖示:美國部署在島上的大型X-波段雷達

目前不僅僅俄羅斯,我國,日本,美國都在研究海上浮動堆,除了為邊遠地區供電,對海洋戰略部署有重要意義,密集的島礁基建工程,大功率雷達的部署哪個不需要充足的電能供應,普通柴油機是根本帶不動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評論!


核先生科普


眾口一詞的理由都是俄羅斯國土實在太過廣大,浮動核電站是偏遠地區電力需求最好的解決方式。可是加拿大北部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同樣人口稀少,靠近北極海岸,為何沒有用這個方式?甚至沒有靠陸地核電站?

核電再機動再小型,也是集中式發電,需要一定規模。雖然家庭式核電站也是可行的,但就完全沒有比較經濟優勢了。偏遠地區如果陸地上水電、風電、火電、太陽能都不方便建設,自然條件得差到什麼程度,還形成城鎮做什麼?還有人說反正偏遠,核電站就是出事,後果也不嚴重,就更是胡說了。

俄羅斯核潛艇數量銳減


因此,解決能源需要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出現異類,在供給一方面也往往有原因。浮動核電站出現的最大原因就是龐大的核工業,特別是搞艦艇或潛艇核動力的產業,面臨軍品訂貨銳減,自身向相關產業延伸或轉型卻又缺乏競爭力,只能吃老本,強行將軍品民用化,相對牽強地尋找用戶。

其實,如果浮動核電站的性能可靠,完全可以裝到岸上,因為船體也是需要成本和維護的,顯然這種廠商就是別的什麼都不會,也不願改變。如果這個城鎮說不定哪天就不需要電站了,浮動電站有隨時可搬走的便利,那這個城鎮的經濟價值豈不是成問題?

本來,俄羅斯這個工業還有一個機會,就是北極化凍後海運航線恢復,但仍需要大型破冰船維護航道,也規劃了建造計劃,只是沒錢,這方面進展也不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