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枝布依族“六月六”簡介

貴州省六枝布依族“六月六”簡介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裡,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盤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餘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祭祀後,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並有各種娛樂活動。


貴州省六枝布依族“六月六”簡介

六月六團圓席

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群眾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飯菜,互相邀請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處抬回四隻牛腿,其餘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後各家派人到寨裡領取祭山神的牛肉。節日娛樂活動,以丟花包最為有趣。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不準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如果小夥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鐲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小夥子將長期保存。


貴州省六枝布依族“六月六”簡介

六月六掃山後的篝火晚會

布依族“六月六”蘊含著重要的價值,有歷史學、人類學價值:在布依族文字產生之前,其歷史文化是靠口頭文學和歲時節令的表演來表達的。他們不僅將歷史傳統傾注於口頭文學中,更傾注於“六月六”的表演之中,成為布依族傳世的“無字史書”,在歷史學、人類學等學科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審美價值:布依族“六月六”創造了許多獨特的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不但為本鄉本土的群眾所喜愛,還受到海內外朋友的高度讚賞。保護布依族傳統節日“六月六”,就是保護全國的、世界的和民族的文化遺產,對樹立布依族文化主人的意識,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