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唐乡村振兴从“融”升级

 乡村,书写了高唐丰厚的历史,也留下了优美的田园诗篇,更蕴藏着未来发展的无尽潜力。高唐县紧扣乡村振兴新时代发展脉搏,以三十里铺镇、人和街道、尹集镇、梁村镇四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实践,先行先试,按照社区化建设、片区化发展、景区化打造的思路,推进示范区农村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共融”,蹚出了一条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跳出单个村庄、多方携手前行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农业农村布局由散到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的转变,绘就了一幅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富春山居图”。

  多村一社区,幸福家园“亮起来”

  “自从住上这小洋楼,我的生活简直大变样,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今年70岁的唐富臣老人搬入高唐县尹集镇桃李社区居住已经3年,谈起“上楼”后的新生活,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唐富臣老人原本是唐东村一名贫困户,几十年一直居住在自建的土坯房内,每天都是“与土为伴”,生活条件较为恶劣。2016年,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桃李社区专门修建了老年公寓,成功帮助老人住上宽敞明亮的洋房。“俺这房子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卧室、客厅、厨房、厕所一样不缺,天然气、自来水一应俱全,生活起来可方便啦。”唐富臣老人生动地描述着他如今的幸福生活。

聊城高唐乡村振兴从“融”升级

  桃李社区是高唐县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的一处新型农村社区。桃园新村党支部书记唐连兴说,桃李社区由温庄、唐东、唐西、大社李四个自然村组成,人口2100多人。结合合村并点,社区先后建设了“4+1”住宅楼33栋,1栋二层社区幼儿园、1栋社区服务中心和5套老年公寓,居民全部搬迁入住,居住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巨变。唐连兴特别介绍,桃李社区还专门配套了服务活动中心、幼儿园、超市、医务室等设施,满足上楼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打造了“五分钟”生活圈。

  桃李社区是按照“多村一社区”模式打造的样板社区,它的成功实践,为高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蹚出了一条“阳光大道”。高唐立足县域实际,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等多项规划,按照“保留保护、升级改造、拆迁合并”的标准分类,编制出台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规划综合考虑各镇街土地利用、村庄空置率、产业发展等情况,划分不同标准,形成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高唐在发展基础好的镇街率先取得突破,重点打造人和街道、三十里铺镇两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梁村镇、尹集镇两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其中,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市级示范区的人和街道和平社区计划投资10亿元,按照“多村一社区”模式安置18个行政村,受益居民1万余人,可节约土地面积3589亩。新型社区落户后,原先城中村内“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脏乱差环境将一去不复返。

  融合发展,农业产业“活起来”

  “走,咱们到徐马看锦鲤去!”最近,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又热闹起来。11月7日,全国性的锦鲤大赛将在这里拉开帷幕,届时,全国各地的锦鲤爱好者将齐聚一堂,切磋养殖技艺,交流产业发展经验。

  徐马,这个鲁西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既不靠山、也不临海,却凭借在黄河故道沙土地上“造出”的锦鲤产业,一举摘得全国性锦鲤赛事的举办权,让国内各地锦鲤养殖从业者刮目相看。徐马的蝶变得益于近年来高唐依托年繁育优质锦鲤过亿尾的雄厚产业基础,全力打造以徐马新村为中心的锦鲤小镇品牌,构建锦鲤全产业链,让小锦鲤真正“游”出了大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积蓄了新动能。

聊城高唐乡村振兴从“融”升级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更离不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十里铺镇党委书记张立民介绍,他们以徐马新村锦鲤养殖基地为依托,已与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1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建设生态宜居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田园风光文化旅游景区,建成中国重要的锦鲤交易中心,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中国锦鲤文旅小镇片区涉及村庄17个,人口1.5万人,并且已被确定为2019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维度协同推进。为突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高唐重点坚持产业链、价值链双链运行,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目前,高唐依据规模化、融合化发展思路,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总体布局粮油、设施蔬菜、林果、畜禽水产4大集聚区和高档锦鲤优势区,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带,构建了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全产业链发展、产业集聚、农业内部有机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守住乡愁,乡村环境“美起来”

  村庄美丽,可来寻乡愁;历史悠久,可来觅古韵。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中,高唐并未照搬城市“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建设模式,而是深挖历史典故,守护乡村记忆,用“文化味”添彩乡村洁净美,让浓郁淳朴的乡风村貌留住乡愁,并融入到美丽乡村的血脉里。

  因乾隆皇帝曾驻足喝茶而得名的高唐县梁村镇茶棚村,深挖历史文化内涵,重修了茶棚,疏浚了古井,清淤了池塘,并建设了一面老旧茶壶展示墙,多维度重塑乡村文化自信。走进美丽乡村茶棚村,绿植郁郁葱葱,房屋黄墙红瓦,墙绘山水风景,再加上各家各户诗意盎然的对联,让人切身感受到田园村居的惬意自在。

  将30多家企业“撵”出村庄,打造“平原画乡”的李奇村,则是高唐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个大手笔。李奇村是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故乡,高唐以“尚美画乡·文化李奇”为设计灵魂,深入挖掘自然人文禀赋优势,将传统文化注入乡村建设,并依托原有乡村肌理,对老建筑元素重新解构组合,打造具有乡村韵味的特殊文化景观。“变脸”后的李奇村,将山水佳作“搬上”墙,身临其中犹如漫步诗境画乡,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在乐享丹青之妙时,感受到了村庄的另一种美。

  在高唐提到驴肉,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因盛产驴肉而闻名的老王寨。高唐围绕驴文化主题,对老王寨村庄街道、房屋、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全力打造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今天,经过美丽乡村改造后的老王寨,“驴”的影子随处可见,从驴文化中选取“皮影”元素的驴影巷,处处彰显着传统皮影文化的独特魅力。

  守望美丽乡愁,建设美丽乡村。如今,在高唐,昔日留守的乡村形象开始慢慢褪去,一幅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乡村图景正在乡间田野次第展开。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辉 通讯员 朱桂林 沈贺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