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去世后,此人献出一计,如果实施或许能推翻清朝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不过,在吴三桂称帝时,整个吴周的势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换而言之,清朝大军,已经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了。因此,在称帝之后不久,吴三桂就积郁而死,在吴三桂临终之际,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在此基础上,为了扭转吴三桂势力的不利局面,一位吴三桂的手下提出了一个计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个计策可谓要和清朝玉石俱焚,如果真的实施,或许可以成功推翻清朝。

吴三桂去世后,此人献出一计,如果实施或许能推翻清朝

首先,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去世。在此背景下,虽然吴三桂传位于孙子吴世璠,但是,在皇帝的宝座交接之际,自然需要一位大臣来处理事务。对此,吴三桂的侄、婿与心腹将领马宝、胡国柱、夏国相齐聚衡州,公推吴国贵暂时处理吴周的事务。康熙十七年(1678年)九月,吴国贵召集并主持诸将会议,讨论今后的方针大计。在此基础上,吴三桂的手下自然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中,就吴国贵来说,作为吴周颇有眼光、有胆有识的统帅,提出了一个非常风险的计划。在吴国贵看来,因为清朝大军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应当“舍弃云南而不顾,北向以争天下”。

吴三桂去世后,此人献出一计,如果实施或许能推翻清朝

当然,向北进攻以争夺天下,只是一个目标,在具体的计划上,吴国贵认为,应当“以一军图荆州,略襄阳,直趋河南;一军下武昌,顺流而下,经略江北。”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吴周的将士必须“勿畏难,勿惜身,宁进死,勿退生,拼死决战,剜中原之腹心,断东南之漕运,即令不能混一,黄河以南,我当有之”。对此,从上帝视角来看,吴国贵的这一计策,无疑是可行的,因为,如果继续死守今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话,虽然可以确保一时的安稳,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只能让吴周势力慢性死亡。基于此,如果舍弃自己的基业,将主要兵力用来进攻,而不是防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是在学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吴三桂去世后,此人献出一计,如果实施或许能推翻清朝

对于三国时期的蜀汉,在疆域范围上不如清朝初期的吴周,也即吴周可以视为一个加强版的蜀汉。在此基础上,蜀汉面对实力远远强于自己的曹魏,没有坐以待毙,先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在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又多次进攻中原。在对曹魏的军事进攻中,蜀汉获得了一些可以扭转战局的契机,比如街亭之战如果胜利,诸葛亮完全有机会夺取曹魏的陇右地区。如今,就吴国贵来说,也是在学习诸葛亮的“攻势理念”。并且,在笔者看来,吴国贵要比诸葛亮激进许多,因为,吴国贵的计划是舍弃云贵等地,也即这些地区我们几乎不防守了,让后集中化兵力进攻中原地区,并且切断清朝在东南地区的漕运,这无疑想要和清朝玉石俱焚了。

吴三桂去世后,此人献出一计,如果实施或许能推翻清朝

最后,众所周知,在明清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为清朝贡献了大量的赋税,特别是当时的江南省,更是迫使康熙皇帝要进行拆分。而这些省份的物资、财富等,都需要借助漕运来输送到清朝京城。所以,一旦吴三桂的手下真的可以切断东南地区的漕运,并且让自己的主力直趋河南甚至直捣黄龙,无疑存在推翻清朝的可能。进一步来说,就算无法攻破清朝的都城,仅仅切断东南地区的漕运,清朝的军饷很可能就要出问题了。基于此,吴国贵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是一旦成功,将改变吴周和清朝之间的形势对比。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吴三桂的大部分手下,不愿意舍弃自己的家业,吴国贵的这一计策自然没有得到实施。而吴周势力的结局,自然也和吴国贵预料地一样,遭到了清朝大军的步步蚕食。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攻下四川、贵州并进兵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朝包围昆明城,吴世璠自杀,余部投降,这意味着持续8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康熙皇帝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