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關於投資,我們普通人只要付出少量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享受到市場豐厚的饋贈,但如果你想要索取更多,卻要將為此付出成倍的代價。

作為一名普通投資者,為了能夠匹配到符合自己特性的資產類別,在未來幾十年裡安然度過經濟的牛熊週期,令資產相對穩定的增值,個人的主動學習是避免不了的。

我在目前階段大致學習和涉及到三大類的投資資產,分別是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和大宗商品類投資。

我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希望自己能把這三方面當中,相對淺顯易懂的,適合普通投資者投資的策略寫清楚。

絕大部分的投資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都離不開我上面所說的三大類,因此,瞭解這三類資產的基本運作方式,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有用的。

這是債券投資系列的第一篇,希望我能由淺入深的,相對有結構性的分享給需要的人。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什麼是債權投資?

股權投資(如買股票),我們通過價格變化和盈利分紅獲得收益;債權投資(如買債券)則是在在配置的時候就約定期限和利息,利息是我們獲得的收益;商品投資通過商品價格波動獲得收益。

對於普通人而言,講投資我們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都會是股權投資,但實際上,債權投資才是最大的投資市場,我們生活中很多理財產品,其底層資產都可能會是債權類投資資產。

債權類資產因為其承諾到期給付固定利息的模式,又被稱為固定收益類投資資產。

債權類資產涵蓋的範圍是非常大的,比如銀行理財,債券,信託,資管計劃,甚至P2P都算,簡單來說,凡是約定到期給付利息的,都算是債權類資產。

什麼是債券?

定義:是債權類資產的一種,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它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投資者既債權人的債務憑證。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簡單來說,債券投資就是我們借錢給別人,別人給我們一個債務憑證,然後等別人到期後還錢並給利息的一種投資方式,借錢,這其實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件事情。

為方便理解債券到底是什麼,它的投資邏輯,我們現實中的實務是怎麼運作的,我會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借錢這件事,來展示債券的運作方式,方便大家理解。

我們先來回想一下,假如生活中,有人向你借錢,他一般該怎麼借?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1.他會先說明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就是為什麼要找你借錢。

2.要借多少錢。

3.要借多久,什麼時候還。

4.該給多少利息?

而我們在考慮借不借錢給他的時候,會考慮哪些方面?

1.這個人和我熟不熟?這個人品德方面怎麼樣?會不會有不還錢的風險?

2.他借錢的原因?這個原因能不能打動我?

3.我有沒有閒錢?我的錢是否有明確的用途?

4.他什麼時候還?這段期間我的資金能不能週轉?

5.借給他對我有沒有好處?他給不給利息?

生活中借錢,我們最重視的應該是這個人的品性怎麼樣?這點沒過關,這錢借不成。

並且,如果是一般生活中的小錢週轉,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也比較簡單,因為成本低,一般也不會牽扯到給不給利息這件事。

但如果是要借的資金比較大的時候,或者要借的時間比較久的時候,以上的問題就不得不慎重考慮了,因為這時候成本就不一樣了。

當涉及到的資金比較大的時候,就算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我們也都需要對方寫一個借條作為憑證,我們來看看一張正規的借條上面需要列清楚幾點。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由一張借條包含的信息來看,借錢這個事情,其中最關鍵的要素有3個:借款金額,借多久,利息。

淺顯一點來理解,其實借錢這個事,不管是借條和債券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借條是個人對個人的行為,而債券是企業/銀行/政府的對個人/企業的行為而已。

債券的四個關鍵要素

由借條的三個關鍵要素展開來看,債券也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同,債券的三個關鍵要素是:

票面價值:

票面價值一般就是債券發行時標明的貨幣價值,票面價值是多少,就意味著持有到期的話只要不違約,你就可以拿回多少本金。

票面價值很簡單,可以理解為借條的借款金額,只是個人要借多少錢的時候,會在一張借條上列明金額,而債券是一張固定金額,借多少就給多少張,這樣更方便流通和交易。

久期:

久期,就是到期時間,是指債券距離到期支付本金的時間長度,就和借條中列明借多久是一樣的意思。

利率:

就是債券發行時約定的每年的利息是多少,是在發行時確定的,因此會受發行時的幾個因素影響:市場利率,融資方徵信,久期,這幾點我在這裡不展開講,後面會詳細說明的。

債券和借條的區別:

從動機上的區別,生活中,我們借錢給別人,更多是被動的,應他人之急,非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我們去買債券,則目的很明確,就算為了賺利息,為了賺錢。

個人角度,如果對方不靠譜,我們可以選擇不借,因為借條本來就算一定程度上的付出行為,而債券投資角度,如果對方不是那麼可靠,我們除了不借之外,還可以要求對方給更高的利息作為補償,這就是債券中的信用利差。

另外一個是流通性的區別,那就是個人的借錢,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企業發行債券,是一對多的,債券是可以轉讓的,也就是說,債券比起借條,還多了一個屬性,那就是可交易性,由此拓展開來,債券相對借條來說,有第四個關鍵要素,那就是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就是指買入債券後持有到期的話折算出來的利率,對於以票面價值原價買入的投資者來說,很簡單,就是每年的利息,就是上面說到的利率。

但債券是可以在投資者間交易的,也就是會出現有人以低於面值的價格買入債券,這時候投資者的收益除了每年的利息,還有就是買入價格相對於面值的折價部分,因此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是隨著債券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到期收益率才能真正反映債券的實際收益水平。

當然,也有可能會有人以高於面值的價格買入債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有交易就會存在市場,存在市場利率,不同時期的利率環境整體水平是不一樣的,但債券從發行開始,票面價值,利率,久期都是固定的;

債券在不同的市場利率環境下,只能通過調節債券的交易價格來平衡不同利率環境下該債券的實際內在價值,這點本文也暫不展開寫,後面會詳細解釋。

債券系列的第一篇,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