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銀行數字化交付模式再正常不過,瞭解一下"Z世代“的銀行服務

所謂“Z世代”,指的是自出生就接受到移動互聯網、即時通訊、人工智能、智能手機、物聯網、平板電腦、AR/VR等科技產物的深刻影響,人類第一個自小同時生活在數字虛擬與現實物理世界的原生世代。

這群被稱為“Z世代”的人,他們生活在未來的30年,是未來銀行在未來所服務的主體。對於他們來說,數字化的服務交付模式再正常不過。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行上,畢馬威向與會者展示了服務於“Z世代”的未來銀行將是什麼模樣。

“Z世代”對未來銀行的服務有著自己的需求和理解,他們實時建立與人、事、物的連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信息,擁有智能手機、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化設備與數字化能力,僅靠傳統銀行的服務模式與體驗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畢馬威認為,他們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未來銀行服務——來自數字科技本身或者由數字科技所驅動的服務。因此,只有數字科技才能夠幫助未來銀行為數字原生一代提供他們滿意的服務。

“通過對全球市場的洞察,我們關注到了數字銀行、開放銀行等新的模式在全球持續發展的態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時代下科技蓬勃發展,以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科技已經開始廣泛地運用到商業領域中。”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諮詢服務總監劉紹倫樂觀地認為,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會對未來銀行的發展模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於未來銀行,畢馬威認為將有以下三大關鍵變革:第一大變革是形態與戰略重塑,未來銀行需要依賴於“頂層戰略-生態結構-基礎設施”從上至下的戰略重塑;第二大變革是客戶認知與交互,未來銀行需要依賴於“感知客戶”與“客戶感知”體系重構銀行與客戶的關係;第三大關鍵變革是科技智能與資產價值,未來銀行將依賴於“數據-價值信息-資產價值”重塑銀行發展驅動模式。

對未來銀行的認知除了對未來客群的理解,還來自於當下科技發展的進程。

近年來,科技力量助力中國金融業的服務水平與競爭能力大幅提升。隨著金融科技的大力發展,傳統金融機構逐步擴大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雲計算、5G技術、物聯網、區塊鏈技術運用等金融科技領域的積極探索,積極踐行在該領域的不斷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的變革也從悄然起步到轟轟烈烈,成為全球銀行業演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百信銀行等新成立的銀行以完全基於互聯網的方式開展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大量的傳統銀行開始使用互聯網等技術提升運營效率、改善客戶體驗,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包非核心業務。

順應中國銀行業發展的挑戰以及未來銀行業發展的關鍵,畢馬威和阿里雲認為,未來銀行就是銀行業把握科技變革對商業社會重塑的機遇,重新認知和構建銀行的生態及企業價值鏈,重建銀行與社會及客戶的鏈接。

可以看到,中國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站在一個歷史的關鍵時點上,挑戰與機會並存。

作為本屆進博會的參展商之一,畢馬威當天舉辦了一系列金融科技主題活動。畢馬威中國華東華西區金融科技主管合夥人彭成初表示,傳統金融機構正逐步發力金融科技創新。“我們看到一些傳統金融機構攜手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實踐科技創新,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設立將銀行的科技優勢進一步發揮。此外,從監管的視角看,我國也已發佈金融科技相關的監管指引和規劃,鼓勵更多的創新方案變成現實,實現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的雙贏局面,促進金融科技領域的健康、穩步發展。”

畢馬威金融服務業諮詢主管合夥人、華東及華西區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張楚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談及未來銀行的發展表示,很多銀行各部門中不管是對公還是對私客戶,有些其實是相同的,但客戶數據卻相對獨立,形成內部的信息孤島,直接影響了銀行效率。

在進博會期間,畢馬威正式宣佈與匯豐銀行展開聯合活動,並與北京亦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國際金融科技中心項目落地亦莊,共同在北京亦莊建設“亦莊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在金融領域與多方開展深入合作。

可以看到,科技使中國銀行業走上了勇於改革、持續創新的發展道路。這條路還將繼續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