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影视企业三季度财报出炉,净利多翻红成一大特点,这是否意味着影视行业凛冬已过?

文 | 小熊

截止目前,A股上市的头部影视企业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已悉数披露。自去年开始的行业调整期中,影视公司们的日子都没那么好过,到今年三季度,行业洗牌已经一年有余,在如此时间节点下,影视企业的三季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行业的整体状况。

“看电视”(ID:TVwatching)梳理了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多家影视企业的财务报告,以财务数据观察行业之变。

可喜的是,大部分头部电视剧制作公司净利润已实现增长,扭亏为盈的大趋势下,投资机构研报纷纷给出“持有”“增持”或“买入”评级。

不仅个股研报评级高,机构对文化传媒行业也十分看好。近期金融机构对文化传媒行业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全部给出了“持有”以上评级,可见资本市场对传媒行业满怀期待。资本的重新关注,是否意味着影视业寒冬已过又逢春?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金融机构对文化传媒行业看涨

净利翻红原因何在?

无非“开源”与“节流”

从盘点的多家电视剧制作公司的财务报告看到,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大部分企业为正,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被誉为“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三季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8251万元,同比增长24.2%。与之相对应的,应收账款项目较期初减少35.74%,营业成本本期数较上年同期数下降64.41%。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华策影视三季报截图

随着暑期档5部剧集首播、其中4部实现上星,华策影视的投入成本迅速实现了回流。回款增加下,应收账款自然下降。但即便作为头部电视剧制作公司,华策在调整期仍未掉以轻心,营业成本下降是主动缩小规模所致。前景不甚明朗之时,公司进行紧缩式发展比较稳妥。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华策影视年内首播剧

与华策影视情况类似的,华录百纳在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2672万元,同比增长

133.82%。在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中解释道:“公司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新剧目发行、过往剧目的二轮发行、主流卫视晚会类节目的内容营销以及媒介资源的硬广项目投放等。利润较前期大幅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强化经营管理及积极开拓新客户所致。”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华录百纳三季报截图

如果说前两家公司实现盈利尚能理解,身陷各类风波的唐德影视净利翻红则实在出人意料。公司财报显示,唐特影视在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高达3408万,同比翻了两倍有余。

唐德影视主投的《巴清传》陆续经历了高云翔疑似性侵案、范冰冰税收风波、替换主演重拍等各种影视业黑天鹅事件,直到不久前还与天猫技术签订了高达6000万的对赌协议。

对于唐德影视而言,这份6000万的对赌协议十分关键。在经历了重重风波后,唐德影视本已将《巴清传》成本计提了坏账准备,相比直接赔钱,天猫技术6000万的重大合同则让这笔坏账起死回生。公司将坏账准备转回为应收账款,虽有存货跌价,但大额资金还是对利润产生了积极作用。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唐德影视三季报截图,其中营业收入为负担净利润为正

公司也并未因《巴清传》停滞其他工作,财报显示,《冯子材》《蔓蔓青萝》《一身孤注掷温柔》等剧集均处在发行阶段,而《北部湾人家》《东宫》《因法之名》《十年三月三十日》等剧则以完成一轮发行,正在寻找新的发行渠道。某种程度上,新剧的版权发行也对公司利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

当代明诚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超2400亿元,同比上升11.07%。不过与前几家企业不同,当代明诚虽在电视剧领域也有所营收,不过其重心却放在了体育内容之上。报告期内预收账款同比上升37.52%,公司给出的解释是“预收体育业务款项”。在拿下西甲联赛新的六个赛季全媒体版权后,当代明诚在体育内容领域话语权也进一步上升。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当代明诚在三季报中披露的信息

当然,也并非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利润上成绩亮眼,欢瑞世纪的归母净利润就呈现负增长。期内,公司净利为-125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0.26%。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营业收入在减少,电视剧售卖部集数量减少、电视剧播放放缓,都是压在欢瑞世纪身上的重担。

这也反映着行业大环境仍然局势紧张。不少影视制作公司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热钱涌动之时投入的成本颇高,资本撤离后收入却难以覆盖成本,覆水难收。调整与洗牌之下,一批中小影视企业生路已断,市场上头部企业也人人自危。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欢瑞世纪三季报截图

如华策一般的“老大哥”尚主动缩减规模蜷缩过冬,开源节流成为影视企业的越冬指南。“限薪令”公布后,多家影视企业发出联合倡议,对演员片酬和权益进行限制,这已为剧集制作成本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而在制作过程中,减少铺张浪费的影视企业实现进一步节流。

而洗牌过后,大部分质量不高的影视剧难见天日,也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是接下来影视企业的发展方向。如华策影视一般走精品化路线打造头部剧集矩阵,让每一部作品都足够吸睛、在头部平台取得耀眼播出成绩,才能让企业足够吸金。

不过,从头部影视剧制作公司的业绩翻红中,似乎也能嗅到一丝“触底反弹”的味道。政策相继出台,监管标准也逐渐明晰,头部制作公司们也对接下来的创作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品质过硬的优质内容重新成为香饽饽,就是头部企业们走出寒冬的绝佳契机。

不确定性大、脆弱的影视业

欲盈利还需爆款傍身

从财报披露的成绩和未来规划中看到,当前每家影视企业基本都没有过多项目同时启动。实际上,这也源于影视行业的一大特点——不确定性大。

不同于传统工业制造业细水长流的生产模式,影视企业对单个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导致企业时刻处于风险中。这也就要求企业控制风险,而不应将全部身家压在一块宝上,需分时分批做好规划,并完成资金回笼。

某种程度上,这也使影视盈利模式变得简单粗暴,有代表作“上天堂”,无代表作“下地狱”。

三季度财报佐证着,那些实现盈利的影视企业往往都有爆款代表作傍身。电视剧行业龙头华策影视5部精品大剧几乎同时上线,每部都引起颇高声浪,《亲爱的,热爱的》更提名年度爆款。这样的境况下,企业想不盈利都困难。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但没有爆款傍身,利润和营收就会断崖式下跌。去年靠电影《前任3》大赚一笔的华谊兄弟,今年三季度院线电影票房不佳,影视剧领域未诞生爆款,IP实景开发资金回笼困难,今年初至三季度末净亏损高达6.52亿。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华谊兄弟三季报截图

这也给行业提个醒,内容为王始终未变,用优质内容打动观众,试图制造爆款是当前影视企业盈利最有效甚至唯一的出路。

但另一方面,爆款内容并非“下功夫”就能达成,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

仅以爆款内容为盈利点,如此盈利模式不稳定、不连续,使影视企业变得十分脆弱。拓宽思路,找到更为合理的营收模式,亦是影视行业在下一阶段的当务之急。

经历整顿与洗牌后,影视行业正在向良性健康发展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被泼过冷水后的行业愈发清醒,投资也愈发理性。当理性投资重新指导起内容领域时,就是影视业冰雪融化之时,亦是观众喜迎优质内容的宝贵春天。

独家解读||Q3影视公司财报普遍看涨,制造爆款成扭亏为盈必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