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很多德国同事,也去过好多次德国,因此对这个国家非常的感兴趣,尤其是对德国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德国曾经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令人称谓的是,这个国家又能够快速崛起,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不错的口碑。原因何在?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进入让我带着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看这个问题!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参与城市重建的妇女,以及年老的男人

德国城市在二战后成为了一片废墟,男丁数目减少,清理废墟的任务就落到了女人们头上。所谓的“trummerfrauen”或是“瓦砾女人”(rubble women)凭着自己的一双手,用上她们可以找到的任何工具,干得热火朝天。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被盟军轰炸为一片废墟的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与德国许多其他城市一样,首都柏林成为了一片废墟。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盟军士兵路过一个告示牌

战后的柏林街头,一名盟军士兵在市中心的一片废墟旁看一个告示牌,牌子上写着一段希特勒的宣言:给我5年时间,你将认不出那时的德国。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在市中心的一片废墟旁看一个告示牌,牌子上写着一段希特勒的宣言:给我5年时间,你将认不出那时的德国。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1948年一批女性在被炸毁的柏林废墟上。

自要求15-50岁之间的女性报到应遣参与重建工程的联合命令下达以后,“trummerfrauen”现象便产生了。军事政府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律允许让当地权威部门雇佣女性清理废墟。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在废墟中整理的德国妇女

多达80%的德国城市的历史中心遭到联合轰炸。轰炸一停止,一些不稳固的建筑便被拆毁。女人们把砖块和其他建材认真清理出来,以便日后再利用。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瓦砾女人”"(rummerfrauen)做的工作是往后德国几十年重建工程的开始。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1946年女工们在德累斯顿被摧毁的罗马天主大教堂附近清理砖块。

除了为战后德国废墟清理做出贡献外,"trummerfrauen"也使德国走上了性别角色改变的漫长之路。在那以前,体力劳动几乎只由男性完成。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德国城市的废墟要花上若干年才能清理完毕。慕尼黑、基尔和斯图加特是进度最快的。到1949年为止,慕尼黑已经清理了80%的废墟。到1952年为止,斯图加特已经完成了88%。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战后苏联对柏林的封锁,意味着可以进入城内的建材没有那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废墟清理的行动中。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trummerfrauen"排成人链,将可再利用的砖块传到一个集中地,这些砖块到了集中地后被清理干净然后码起来。街上铺上了临时小道以加快碎石的清理。仅在西德,战后废墟堆起来就有约有4亿立方米。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在重建的某个阶段,当时管理碎石清理的柏林政治家估计说,让42000个人不停工作,柏林的废墟也要25年才能清理干净。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这些旧砖收集起来后,被认真清理,然后分类,以便再利用。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柏林的一片废墟中,一名老妇参与清理工作。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君特·格拉斯在一首诗里赞美了"trummerfrauen"。其中一个诗节是这样写的:

柏林城市如此之大,飞尘扬起,后又归于平静,伟大的"瓦砾女人"将被永载史册。

"trummerfrauen"因为他们对战后德国重建所做的贡献而受到广泛尊敬,多个城市为她们树立了纪念碑。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历经百年风雨的青岛德国总督府建筑

在我去过的青岛,作为一个岛城,地势非常不平坦,一会高一会低。一百多年以前被德国占领,于是德国人占了这里建了港口、街道、房屋等。但是我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工业水准和做事认真负责,他们当时建的下水道系统现在还管用,青岛下雨时候下水道很少有堵的时候。

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但两次重新站起来!“瓦砾女人”重建德国

当时拍摄的德国乡间小路

在德国,好多乡间小路都已经超过数百年历史,因为这些路是当年手工完成,将每一块石材制成梭子状,一个挤着一个竖着插到土槽里,就是这种让我们看着极端费工费力的方法,才使得这些小路在今天依然坚实耐用。

敢于承担错误,勇于承担责任,钢铁般的精神,这就是德国人,如这个民族的语言一般,严谨、坚硬、繁复而又不失创意。这个民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