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一般把秦漢、魏晉、隋唐放在一起稱?

此生不悔入中華


凌煙閣來回答。

把秦漢、魏晉、隋唐放在一起來說,其道理在於:前者是某種重大制度的開創者,後者則是該制度的繼承、鞏固併發揚光大者。

一、秦漢,用大一統替代了分封制,讓中國領先了兩千年。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朝臣們討論過國家體制問題。法家李斯的意見佔了上風,秦始皇君臣認為分封制乃天下動亂之源,於是採用了大一統的郡縣制。

整個國家只有一個人發號施令,然後一整套行政文官制度把整個國家管理起來,大大超越了基於血緣的分封制、超越了基於地緣的聯盟制。

這樣,國力可以大規模使用,整個國家可以從更高的角度考慮問題、做出符合長遠利益的安排。

大一統的國力和配套制度,在當時的東亞世界來說,就是一種“現代化”,周邊的部落、部落聯盟、奴隸社會等制度的政權,只有仰望羨慕的份。

而秦朝因為大一統制度的執行上出來問題,最終是漢朝把大一統制度繼承併發揚了。漢初是郡縣與封國並存,知道漢武帝時期,才通過一系列制度真正實現了大一統。

大一統制度,基本上讓中國對周邊政權領先了2000年。

當大一統的中國實力強勁時,就用硬實力打擊對手。比如漢打擊匈奴、唐打擊突厥。最終遊牧民族一部分跑了,一部分歸化了。

當大一統中國實力不足時,就用文化融合對手。比如拓跋鮮卑,主動融入大一統制度,最終為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中國就用大一統這一招,不斷地把周邊部落融合進中國。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滿族等等。最終,中國逐步發展成為大清這樣的地廣人多的超大規模國家。這些都是大一統的力量。

二、魏晉,把門閥政治發展到了極致,最終也讓門閥政治走到了盡頭。

魏晉是繼承了東漢的政治結構。東漢末年政治混亂、黃巾軍起義的時候,各地民眾為了自保,紛紛建起了塢堡。塢堡的帶頭人,一般就是當地的大地主、世家大族,而塢堡的建立,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地位。

所以我們看到曹魏政權的組成,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曹操殺孔融楊修等,算是對不聽話的世家大族的警告。曹操的能力很強,能鎮得住,到曹丕時就不得不妥協了,搞出了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就是給世家大族的利益輸送,可以讓官位始終把持在世家大族手裡。

司馬晉的政治相對於曹魏,不但沒有變化,反而變本加厲,搞出了分封制與世家大族合體。

司馬炎可能是想讓分封的司馬家諸王能抗衡世家大族,以保衛晉朝天下。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最終搞亂晉朝的就是他分封的諸王。

後來衣冠南渡之後,東晉的大族政治更加嚴重,王氏、謝氏、桓氏、庾氏、郗氏,等等,把自家門第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這些世家大族墮落的很,以至於只會談玄論道、鬥富之類的事了。最終,能做事的寒族掌握了實權,於是就形成了宋齊梁陳的權臣政治,門閥也日漸衰落下去。

三、隋唐,科舉制等一系列創新制度走上歷史舞臺,平民從此在政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隋朝是繼承了北朝的政治,因此隋朝在北朝已經做出的創新之上,進一步創新出了科舉制。

隋朝施行的創新制度有:均田制、府兵制、科舉制。這三種制度,涵蓋了經濟、軍事和政治,都是影響深遠的創新。隋煬帝的理想過於巨大,實操水平有差了一些,所以隋朝很快被唐朝代替。

唐朝的根基其實與隋朝一樣,都是關隴軍事集團。這個集團的影響力之大,可以用發生在隋文帝楊堅身上的一件事來側面說明。

公元599年6月,隋文帝趁老婆獨孤皇后不注意,寵幸了一位宮女。獨孤皇后知道後,趁隋文帝上朝的時候,把這個宮女給殺了。隋文帝得知後大為憤怒。

帝王之怒一般不都是雷霆萬鈞嗎?隋文帝沒有。憤怒的隋文帝單騎從皇宮後門出去,一口氣跑進山中二十餘里。兩位重臣緊緊跟隨拼命苦諫,隋文帝平靜下來之後,委屈地嘆息:“我貴為天子,竟如此不得自由!”

隋文帝為什麼被他老婆欺負成這樣?隋文帝不是怕老婆,而是怕她背後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關隴軍事集團,影響了北周至大唐政局的一個龐大勢力集團。

獨孤皇后的父親獨孤信,就是那位培養出三位皇后的最牛老丈人,是關隴軍事集團頂級貴族之一。獨孤皇后的母親清河崔氏,從漢朝到唐朝一直是北方頂級漢人豪族之一。獨孤皇后的姐妹們又嫁給了另外一些頂級關隴豪族。這些大豪族之間聯姻,結成了龐大的關係網絡。楊堅正是靠著這個龐大網絡的支持,才奪了北周的天下。因此,隋文帝必須小心維護與妻子背後集團的關係,不能隨心所欲,不得自由。

但是,繼任的隋煬帝卻要改變這個局面。他大規模用兵,希望能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他提高了科舉的地位,希望能有自己可用的人才;他避開長安去揚州,是為了避開那些豪族的掣肘。但是最終沒有操作好,導致大佬們很不高興,結果唐朝代替了隋朝。

隋文帝不得自由,朝中的各級官位也被貴族子弟把持,因此他開了科舉,從民間選拔人才為己所用。唐朝除了繼承均田制、府兵制意外,科舉制也繼承了,並逐步提高了科舉的地位和影響力。

但是,整個隋唐,始終是豪族主導政治與社會,平民只是剛剛在政權中插上了一隻腳而已。你看李白這樣的人物,得不到豪族的推薦,一樣鬱郁不得志。

真正通過科舉制讓平民成為政治主角的,是宋朝。

結語:一種制度創新出來,總有摸索的過程,創新者往往成了先烈,繼任者在先烈的經驗教訓中才能穩健前行

人類在社會領域的制度調整或者改革創新,往往會牽動很多人的利益,這對於實施者的操作要求很高,弄不好就要翻船。因此,創新者往往成功率很低。但是最終成就了繼任者。

秦漢、魏晉、隋唐,其實還可以加上明清。

(完)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凌煙閣論史


簡單的說,前一個王朝時間很短,後一個基本繼承了前朝的體制,從歷史角度來看,幾乎是一個連貫的整體。

特別是隋唐、唐朝李家本來就是隋朝的官員,充分實現了繼承與發展的問題,其中科舉制度就是繼承隋朝的創新,直至影響中國一千多年。

1、唐承襲了隋朝三省六部制度。

2、唐承襲了隋朝的郡縣制 隋朝重新統一後,將全國劃分九個州級區域,每州下設數郡,郡下設置縣。唐朝建立後,後改州為道。承襲隋制,未有所改。

3、唐承襲了隋朝的田制,均田制

因此基本制度未改。

秦漢,秦朝存在時間太短,且其主要為漢的大一統奠定基礎,秦漢的政治制度屬於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制度類似,社會性質相同,就宏觀而言區別不大,僅在具體幾個制度上存在不同,但性質區別不大,故如此。

魏晉,更不必多言,晉本為魏臣,但司馬家族掌控魏國,以晉代魏,並未發生任何動盪,基本制度可以一直沿用的,例如九品中正制,所以統稱魏晉。


請勿重佔


第一:制度上的延續

第二:後者在前者基礎上演變而來

秦漢,漢承秦制,很好的說明了問題

魏晉,晉,本是從魏脫胎而出,司馬懿,最後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跟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如出一轍

隋唐:唐也是在隨的基礎上發展的,基本繼承了隋朝的制度,長安城在隋朝就開始建,宇文愷修建大興城,即後來的西安


孔雀千機


宋元,明清。再往前前是春秋戰國,有問題嗎?好象餘秋雨就分不清春秋戰國。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從國家的制度上看,漢承秦制。就是說漢朝在秦的制度上發揚光大,秦和漢都是採用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劃分為郡縣,後加上了十三州刺史部。隋和唐也是一種繼承關係,隋朝開科舉,中央為三省六部,而唐朝將這些制度發揚光大。而且隋唐的統治者都是出自關隴貴族集團。魏晉我認為是一種法統上的繼承關係,魏受禪於漢,晉受禪於魏。而且魏國的陳群設立九品中正制,晉朝也是完全繼承了這些制度。所以放在一起,主要是他們的制度相近,而且年代間隔也不遠。秦存在15年後滅亡隨後漢朝建立,魏存在45年後被晉代替,隋朝立國38年亡國,隨後唐統一天下。


歷史讓我好嗨喲


秦為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朝代歷史較短,且其主要為漢的大一統奠定基礎,秦漢的政治制度屬於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制度類似,社會性質相同,就宏觀而言區別不大,故如此。而魏晉、隋唐同理,都是由分裂走向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