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一般把秦汉、魏晋、隋唐放在一起称?

此生不悔入中华


凌烟阁来回答。

把秦汉、魏晋、隋唐放在一起来说,其道理在于:前者是某种重大制度的开创者,后者则是该制度的继承、巩固并发扬光大者。

一、秦汉,用大一统替代了分封制,让中国领先了两千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朝臣们讨论过国家体制问题。法家李斯的意见占了上风,秦始皇君臣认为分封制乃天下动乱之源,于是采用了大一统的郡县制。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人发号施令,然后一整套行政文官制度把整个国家管理起来,大大超越了基于血缘的分封制、超越了基于地缘的联盟制。

这样,国力可以大规模使用,整个国家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符合长远利益的安排。

大一统的国力和配套制度,在当时的东亚世界来说,就是一种“现代化”,周边的部落、部落联盟、奴隶社会等制度的政权,只有仰望羡慕的份。

而秦朝因为大一统制度的执行上出来问题,最终是汉朝把大一统制度继承并发扬了。汉初是郡县与封国并存,知道汉武帝时期,才通过一系列制度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大一统制度,基本上让中国对周边政权领先了2000年。

当大一统的中国实力强劲时,就用硬实力打击对手。比如汉打击匈奴、唐打击突厥。最终游牧民族一部分跑了,一部分归化了。

当大一统中国实力不足时,就用文化融合对手。比如拓跋鲜卑,主动融入大一统制度,最终为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

中国就用大一统这一招,不断地把周边部落融合进中国。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满族等等。最终,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大清这样的地广人多的超大规模国家。这些都是大一统的力量。

二、魏晋,把门阀政治发展到了极致,最终也让门阀政治走到了尽头。

魏晋是继承了东汉的政治结构。东汉末年政治混乱、黄巾军起义的时候,各地民众为了自保,纷纷建起了坞堡。坞堡的带头人,一般就是当地的大地主、世家大族,而坞堡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所以我们看到曹魏政权的组成,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曹操杀孔融杨修等,算是对不听话的世家大族的警告。曹操的能力很强,能镇得住,到曹丕时就不得不妥协了,搞出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给世家大族的利益输送,可以让官位始终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

司马晋的政治相对于曹魏,不但没有变化,反而变本加厉,搞出了分封制与世家大族合体。

司马炎可能是想让分封的司马家诸王能抗衡世家大族,以保卫晋朝天下。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搞乱晋朝的就是他分封的诸王。

后来衣冠南渡之后,东晋的大族政治更加严重,王氏、谢氏、桓氏、庾氏、郗氏,等等,把自家门第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这些世家大族堕落的很,以至于只会谈玄论道、斗富之类的事了。最终,能做事的寒族掌握了实权,于是就形成了宋齐梁陈的权臣政治,门阀也日渐衰落下去。

三、隋唐,科举制等一系列创新制度走上历史舞台,平民从此在政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隋朝是继承了北朝的政治,因此隋朝在北朝已经做出的创新之上,进一步创新出了科举制。

隋朝施行的创新制度有: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这三种制度,涵盖了经济、军事和政治,都是影响深远的创新。隋炀帝的理想过于巨大,实操水平有差了一些,所以隋朝很快被唐朝代替。

唐朝的根基其实与隋朝一样,都是关陇军事集团。这个集团的影响力之大,可以用发生在隋文帝杨坚身上的一件事来侧面说明。

公元599年6月,隋文帝趁老婆独孤皇后不注意,宠幸了一位宫女。独孤皇后知道后,趁隋文帝上朝的时候,把这个宫女给杀了。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愤怒。

帝王之怒一般不都是雷霆万钧吗?隋文帝没有。愤怒的隋文帝单骑从皇宫后门出去,一口气跑进山中二十余里。两位重臣紧紧跟随拼命苦谏,隋文帝平静下来之后,委屈地叹息:“我贵为天子,竟如此不得自由!”

隋文帝为什么被他老婆欺负成这样?隋文帝不是怕老婆,而是怕她背后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关陇军事集团,影响了北周至大唐政局的一个庞大势力集团。

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就是那位培养出三位皇后的最牛老丈人,是关陇军事集团顶级贵族之一。独孤皇后的母亲清河崔氏,从汉朝到唐朝一直是北方顶级汉人豪族之一。独孤皇后的姐妹们又嫁给了另外一些顶级关陇豪族。这些大豪族之间联姻,结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杨坚正是靠着这个庞大网络的支持,才夺了北周的天下。因此,隋文帝必须小心维护与妻子背后集团的关系,不能随心所欲,不得自由。

但是,继任的隋炀帝却要改变这个局面。他大规模用兵,希望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他提高了科举的地位,希望能有自己可用的人才;他避开长安去扬州,是为了避开那些豪族的掣肘。但是最终没有操作好,导致大佬们很不高兴,结果唐朝代替了隋朝。

隋文帝不得自由,朝中的各级官位也被贵族子弟把持,因此他开了科举,从民间选拔人才为己所用。唐朝除了继承均田制、府兵制意外,科举制也继承了,并逐步提高了科举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是,整个隋唐,始终是豪族主导政治与社会,平民只是刚刚在政权中插上了一只脚而已。你看李白这样的人物,得不到豪族的推荐,一样郁郁不得志。

真正通过科举制让平民成为政治主角的,是宋朝。

结语:一种制度创新出来,总有摸索的过程,创新者往往成了先烈,继任者在先烈的经验教训中才能稳健前行

人类在社会领域的制度调整或者改革创新,往往会牵动很多人的利益,这对于实施者的操作要求很高,弄不好就要翻船。因此,创新者往往成功率很低。但是最终成就了继任者。

秦汉、魏晋、隋唐,其实还可以加上明清。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凌烟阁论史


简单的说,前一个王朝时间很短,后一个基本继承了前朝的体制,从历史角度来看,几乎是一个连贯的整体。

特别是隋唐、唐朝李家本来就是隋朝的官员,充分实现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其中科举制度就是继承隋朝的创新,直至影响中国一千多年。

1、唐承袭了隋朝三省六部制度。

2、唐承袭了隋朝的郡县制 隋朝重新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九个州级区域,每州下设数郡,郡下设置县。唐朝建立后,后改州为道。承袭隋制,未有所改。

3、唐承袭了隋朝的田制,均田制

因此基本制度未改。

秦汉,秦朝存在时间太短,且其主要为汉的大一统奠定基础,秦汉的政治制度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制度类似,社会性质相同,就宏观而言区别不大,仅在具体几个制度上存在不同,但性质区别不大,故如此。

魏晋,更不必多言,晋本为魏臣,但司马家族掌控魏国,以晋代魏,并未发生任何动荡,基本制度可以一直沿用的,例如九品中正制,所以统称魏晋。


请勿重占


第一:制度上的延续

第二: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演变而来

秦汉,汉承秦制,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魏晋,晋,本是从魏脱胎而出,司马懿,最后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跟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如出一辙

隋唐:唐也是在随的基础上发展的,基本继承了隋朝的制度,长安城在隋朝就开始建,宇文恺修建大兴城,即后来的西安


孔雀千机


宋元,明清。再往前前是春秋战国,有问题吗?好象余秋雨就分不清春秋战国。


用户58435540336阳城


从国家的制度上看,汉承秦制。就是说汉朝在秦的制度上发扬光大,秦和汉都是采用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划分为郡县,后加上了十三州刺史部。隋和唐也是一种继承关系,隋朝开科举,中央为三省六部,而唐朝将这些制度发扬光大。而且隋唐的统治者都是出自关陇贵族集团。魏晋我认为是一种法统上的继承关系,魏受禅于汉,晋受禅于魏。而且魏国的陈群设立九品中正制,晋朝也是完全继承了这些制度。所以放在一起,主要是他们的制度相近,而且年代间隔也不远。秦存在15年后灭亡随后汉朝建立,魏存在45年后被晋代替,隋朝立国38年亡国,随后唐统一天下。


历史让我好嗨哟


秦为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朝代历史较短,且其主要为汉的大一统奠定基础,秦汉的政治制度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制度类似,社会性质相同,就宏观而言区别不大,故如此。而魏晋、隋唐同理,都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