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德国人究竟恨不恨二战的发起者希特勒?

付宇慧


希特勒作为二战时期的杀人恶魔,其实对他极为痛恨的应该是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当时犹太人险些被彻底灭掉,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犹太人提到希特勒也是咬牙切齿的,但是由于犹太人曾经遭到屠杀,所以现在犹太人的人口数量非常少,只有十多万人而已,而这些犹太人即便想要掀起什么舆论浪潮也是难上加难,毕竟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太小。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德国民众对于希特勒的态度似乎更加中立,那么究竟真相如何呢?

其实在过去七十年后,德国人再次提到希特勒时心情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德国人都陷入到了惨境中,德国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希特勒的出现让德国人看到了一线曙光,因为他一直都致力于为德国民众谋福利,希特勒在推翻了魏玛共和国后,他开始重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他的努力下德国民众的生活有了好转,大部分家庭都可以吃饱饭。与此同时希特勒开始大力发展煤炭和矿石等工业,让德国的产品不断销往国外,希特勒又从国外进口低价商品满足德国人的需求,减少了德国民众的经济压力。

其实希特勒当时还有一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德国的经济可以超过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很发达,五分之一民众都能买得起汽车,反观当时的德国,由于经济负担压力大,所以不要说买汽车,就连日常温饱都困难。在希特勒的努力下德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他也承诺民众,希望让民众每人都能买得起汽车,但是这个愿望还没有实现,希特勒就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在民众眼中十分和善的希特勒,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杀人恶魔,也让德国迅速卷入到战争的悲惨境地中。所以当时的民众对于希特勒的态度虽然有些诧异,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支持的态度。

在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让德国人再次陷入到困境中,所以当时民众对于希特勒是极为反感的,也很痛恨他。只不过在过去七十年后,很多史学家开始重新对那段历史进行点评和分析,所以对于希特勒的恨意似乎减少了很多,还指出了他的很多闪光点,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毕竟希特勒是德国人,他们即便恨他也不会向敌对国那样严重。


历史课课代表


当然不恨。恨希特勒的人,是差点被他消亡的犹太人、斯拉夫人等民族,但是现在德国境内犹太人只有十万多一点,人数太少声音太低,不足以代表近德国近亿的人口。那么,为什么笔者会说:现在的德国人不恨希特勒呢?这里笔者有两个认识。

首先,进入20世纪尾声,随着德国的统一、冷战的结束,虽然德国政府的姿态依然是严格反对纳粹主义,但是民间史学家对于希特勒的多方面解读,却不会再招来政府的各种干预措施。所以,希特勒不再单纯地被定义为挑动二战之人、带来大量伤亡之人,他的部分理念和做法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

一战之后,德国经济状况极差,高失业率导致越来越多了的人民对政府产生了不满,而希特勒正是因此而推倒了魏玛共和国。在他执政时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了国内的经济,还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吃到牛奶和面包。

他修建了公路网,将国内的煤炭、部分矿石以及大量工业成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并从国外低价买入食物和其他的生活物资。当时美国工业非常发达,平均五个人就有一辆小车,这让希特勒很羡慕,他当时就说:要让我的人民,每个人都能开一台轿车!

因为当时民间的企业无法支撑这么宏伟的目标,而且由民企造出来的车太贵,于是在他的组织下,由德国政府投资了大众。虽然开战后这里被改成了军工厂,用来制造军用设施,但是不可否认,元首确实有利国利民的愿望。

原本德国在战后,为了应对国际上的仇视,还有其他的一些目的,德国政府长期控制了国内的舆论,严厉打击为希特勒辩解的行为,以至于一些人对希特勒认识偏激。不过,随着德国的统一,政府不再干涉希特勒相关的话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看到一个真实的希特勒,看到的一个为了德国崛起而疯狂的元首形象。

其实,德国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隔海的日本,我们是看得很清楚的。虽然日本也是战败国,但是他们的许多将领都受到国民的崇拜,虽然我们多次抗议过,但是很明显,那些人在人家国内来说,就是“英雄”。

所以,虽然在我们这些外人的眼里,那些挑动了战争的人,都是极为可恶的,但是在这些人自己的国家内,还是普遍受到尊重的,可能只是迫于国际上的压力,各自政府不敢声张而已。

另一方面,笔者是从《希特勒回来了》这部片子里面感觉到的。这部影片里面很多部分都在演他有多么受到人们的喜爱,虽然因为枪杀小狗而掉粉,但是不久却成了明星,说明虽然人们讨厌战争,但是本身对他是很崇拜的。另外,影片播出后,很多人都喜欢和希特勒扮演者合影,这显然能证明,德国人根本没有多么恨他。


参考文献:《二战风云人物》、《我的奋斗》、《从乞丐到元首》


小小嬴政


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德国人究竟恨不恨二战的发起者希特勒?


答案或许会让很多人意料之中,那就是不恨,为什么不恨我想大家也会知道,希特勒做了什么大家都知道,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每一个人都崩溃了,列宁也早就说过,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一战之后迟早是要在进行二次世界大战的,所以发生战争并不稀奇,是谁发动的都有其原因。现在希特勒为什么不为大家接受,史书上面都是批判的说法呢,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发动战争,战争是时代的选择,是德国人的选择,主要原因就在于屠杀六百万犹太人,大家都是人,一说屠杀这么多人,在共情的作用下谁都接受不了。

可是在那个年代歧视犹太人,欧洲各国都有,他也只是一个代表。


至于说现在为什么不恨,原因也很简单,希特勒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德国,为了德国民族,当然他做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是非正义的,可这也是全体德国人的选择,现在德国人恨他,等于是恨自己的先人。


如今欧洲讲究自由,民主,圣母心,大量接受难民,保持着为世界做贡献的心思,可是那些难民来了,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他这么说现在普遍不认可。我们或许可以无视一个人的种族出身,但是不能无视一个人的生长教育环境。


中东难民的思想与欧洲结果证明是相悖的,这也从某一方面证明希特勒的一些观点,就是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欧洲人强行圣母,现在尝到苦头了,他们自然想起来希特勒,希望有一个政治强人来让他们免受难民的骚扰。而希特勒就是最好的选择。

------电影的现实实验,证明现在德国民粹主义有抬头趋势。


曾经我记得有过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有人问现在的德国人还恨希特勒吗?德国人回答:我们恨,恨的不是他的战争政策,而是他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带领德国走向胜利!


自由史话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都说历史能抹平一切伤痛,从当前的德国来看,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

2015年,由大卫·温德特执导,奥利弗·马祖奇、费比安·巴什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希特勒回来了》一度引发了关于希特勒问题的思考。

在这部看似喜剧片,实则是社会伦理片的电影中,希特勒作为穿越者,在现代社会虽然有很多啼笑皆非的遭遇,但却很快适应了现代社会,就和德国人民很快适应了希特勒回来了一样。

影片中的希特勒在勃兰登堡广场上的遭遇看尽了德国民众对于希特勒的爱恨交织,虽然他们一度认为希特勒只是一个狂热的模仿者,但对于整个“模仿者”人们仍旧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震惊,反而不断要求与希特勒合影,作为映射现实的影视作品,整个场景强烈得表现了当前德国对希特勒的总体情感,那就是“不恨”。

据静夜史留学德国多年的大学导师讲,在德国,讨论希特勒一度是被禁止的事。的确,作为战败国,德国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领土被夺走,背负巨额战争赔款,被分割占领的德国在战后还经历了异常彻底的法西斯清算,这使得德国对战争罪行的反思比日本要彻底很多。

因为德国在战后的“反思”,希特勒一度成为禁忌词,纳粹的旗帜等都被明令禁止,所有和纳粹有关的人都成为德国的公敌,比较典型的是1968年11月7日,一位名叫贝娅特·克拉斯菲尔德的妇女在基民盟一次党内会议上给了时任西德总理库尔特·乔治·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时的基辛格贵为联邦德国总理,但他年轻时曾是纳粹德国的外交部广播局副局长,也是纳粹德国时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主要助手之一。此次事件后不久,基辛格下台,德国的反省也开始加速,并于1970年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华沙之跪”。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在同盟国帮助下德国相对彻底的战争反思,才让德国在二战后甩开了战争的包袱,经济快速腾飞,并迅速融入了欧洲大家庭,重新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说,德国的去法西斯化意义深远。

但是,作为德国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纳粹对德国的作用却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希特勒作为大魔头客观上也有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的努力,消灭犹太人不仅仅是希特勒的手段,更是当时整个欧洲的大势所趋,希特勒也是殷切希望德国强大的。所以单纯因“成王败寇”就全面否定了希特勒,是对德国历史的极大不负责。

所以在90年代以后,德国极右势力沉渣泛起,怀念希特勒的声音越来越多。而在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持续负增长,德国老龄化加剧,再加上难民危机的愈演愈烈,德国社会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希特勒回来了》中表现的那样,德国是呼唤希特勒这样的政治强人的。

就像今天的俄罗斯越来越怀念斯大林一样,也许斯大林统治时期,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并不如意,但起码国家强大,民族自豪感爆棚。相比于当下奄奄一息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怀念政治强人时代无可厚非。

德国也是一样,民众从不伟大,在他们眼前利益受到极大损害时,他们呼唤政治强人,尽管这个强人不一定能带来改变,但改变总比死气沉沉来得好。

所以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德国怀念希特勒的人会越来越多,所谓的仇恨只是相逢一笑,毕竟眼前的利益才是根本。

而因为70多年历史的沉淀,昔日的残酷细节多半被遗忘或者被掩盖,希特勒的形象虽然更模糊,但无疑更加完美和高大了,这也是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希特勒的原因。

概括起来,在当下8100多万德国人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希特勒趋之若鹜。但随着德国社会不断出现的矛盾,将希望寄托在政治强人身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希特勒不恨反爱的人也越来越多。

希特勒是历史人物,但后人对他们的情感又不得不加上了当下社会现状的影子,所谓借古喻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德国为什么不给希特勒一个地位,是因为不敢。所谓成成王败寇,战败的人是要听战胜的人的话的。如果德国人给希特勒一个地位,你看欧洲各国会如何看待他,犹太人会如何看待他。德国能得到现在的地位吗?能成为欧盟最有发言权的国家吗?你去过德国吗?德国人仇视希特勒,你听谁说的,德国政府明确规定了,德国境内不能有一切和纳粹相关的东西,除非是政府官方的文献。德国人怎么恨希特勒,连谈论都不行,怎么恨。现在的德国人只想让这一段历史尘封。说纳粹的不是德国人,谁那些战胜国,他们才是把纳粹黑的一无是处。什么希特勒是同性恋,希特勒喝尿,希特勒没鸡鸡,各种各样的黑法,把希特勒黑的一无是处。如果真承认希特勒,现在的德国就完了,没人原谅德国,没人愿意和德国人建交,德国甚至有可能一直分裂下去。虽然希特勒没功劳但有苦劳,但残害生命这是事实,你总不能给一个直接和间接让那么多人丧生的人功德吧!德国人没有辱骂和污秽希特勒,就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宽恕了。


太监确是一个奇葩物种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建议题主可以观看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希特勒回来了》,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意义深刻,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德国人对于希特勒这一人物的态度。

笔者认为一位德国留学生,他在天津待了好几年,中文讲得很好。一次机会,我问过他这个问题。我问他“现在的德国人是否仍旧憎恶希特勒?”

结果得到的答案令我感到惊讶。他告诉我,事实上现在的大部分德国人不但不憎恶或痛恨他,反倒是怀念他,重新认可他,甚至有人对他提出高度赞扬。

他给出的理由是,现在的德国毫无进步可言,德国的执政党们为了面子好看,无休止的接纳移民,这些移民带来的并非经济繁荣和廉价劳动力,而是肮脏、疾病和混乱。

他很苦恼,认为德国马上就要成为土耳其的天下,奥斯曼帝国没有在他原先的领土崛起,反倒在德国兴起。他们享受德国福利的同时,却并不爱这个国家,因为这本就不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信仰很德国人不同,宗教也跟德国人不同,毫无节制的生育,处处跟德国人作对。

除了土耳其人之外,什么叙利亚、阿富汗、非洲等等国家的人一股脑涌进来,德国街头混杂着各色人种,说着不同的语言,拜着不同的神。一些人根本不工作,而是完全依靠免费福利过日子,原本属于德国人的福利让他们分了一杯羹,而他们却从不为这个分一杯羹给他的国家提供任何价值。那些年轻的姑娘晚上不敢一个人出门,因为经常有黑色皮肤的家伙骚扰她们。哪怕是柏林这样的大城市,犯罪率这些年也在不断提升。移民组成各类帮派,相互厮杀,打劫、贩毒、甚至于拐卖女性到中亚国家,为了赚钱,他们几乎什么都干。

这一切都让这位德国留学生感到无比苦恼,他甚至于不想回国,认为那已经不再是他心中的德国。

另外他告诉我,事实上德国人并不喜欢默克尔,私下称呼她是个皮肤松弛的老母鸡。这使得更多的德国人开始怀念和认可希特勒,他们认为当年尽管希特勒带着德国民众走向深渊,但起码希特勒是真心爱德国的。在他的年代,德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无论是经济、军工、工业、农业还是其他方面,都面面俱到。希特勒时代修筑的高速公路现在依旧在使用,丝毫不逊色现在其他国家所修筑的公路。

那个时代,没有人敢对德国持不尊重态度,而是惧怕这个国家,因为它太强大了,而不似现代这般不堪。柏林作为一个世界知名城市,破破烂烂,一片昏暗,根本没有一点现代化城市的感觉,不但比不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连天津这样的城市都难以比拟。照此下去,不用多久,德国就不再是德国人的德国,而是中亚人和非洲人的德国,因为他们太能生育,毫无节制的生,生而不养,而是由德国人出钱为他们养孩子,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他说曾经有个网站做过投票,结果近70%的德国人希望他回来,不足30%的人持憎恶态度,还有少部分站在中间,保持中立。德国需要希特勒这样的人物重新带动他们走向富强。然而,他不会回来了!


大狮


德国人恨不恨以前的国家领导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推荐一部几年前的德国喜剧电影《希特勒回来了》。

【电影剧照】

故事梗概是“元首”一觉睡醒突然发现穿越到了现代德国,偶遇一个正在拍片的年轻电视人,被观众当成特型演员,进而成了媒体红人,这一过程中,元首惊奇的发现几十年过去了,波兰竟然还在,女人领导德国(总理默大妈),有色人种遍布德国的大街小巷,德国人(本土人、非移民)不愿生育,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等等,德国处在危险的边缘。电影是个喜剧,反映的确是德国实实在在面临的现实问题,诸如普通民众对于移民的看法,种族主义死灰复燃的土壤。

【电影剧照】

导演能通过喜剧电影的手法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德国人能不能真实表达对前领导人的看法?呵呵。70年过去了,此德国非彼德国,经济繁荣,欧洲第一,占领军依旧在。国防严重依赖美军的德国,有没有表达自身真实意愿的渠道?纳粹德国政府早已被美英等战胜国盖棺定论,认同纳粹肯定政治不正确。在北约盟国美军的枪口保护下,光头党等排外势力仍然活跃,否定纳粹是不是德国人的真实想法,恐怕另当别论。

【电影剧照】

同样是战败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咋这么大呢?以日本作为参照物,德国的“反省”更值得推敲。承认失败,深刻“反省”,总理出演“下跪道歉”,前提是强大的美军日夜驻守在德国本土,美其名曰防苏联东德俄联邦。

【德国总理战争反省】

综上,表面上德国人是否定纳粹了,按理说是“恨”,实际上德国人心里怎么想,看看推荐电影,不难发现德国人内心真实想法流露出的细节。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这个问题很容易要人掉进肯定与否的陷阱,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德国人并不是彻底否定希特勒,也不是全盘接受希特勒,而是遇到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怀念希特勒时代的一些事,比如德国不断接受难民,瓜分德国人福利的问题,还有福利政策养懒人的问题等等,面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普通民众,愈加怀念希特勒那时候,德国就没有这些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认可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法西斯思想。相反,德国人对这些极端思想十分反感。


另一方面德国官方一直压制与希特勒有关的东西;甚至还出台法律进行限制。尤其德国上层更是觉得是希特勒把德国带向深渊,直到今天德国发展军事还有限制,更是对希特勒的话题高度警惕,希特勒成了德国政坛的禁忌。


就像我们的邻居日本,中国民间对日本除了敌视没啥好感;但是他们参拜神社尤其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神社,我们是不能理解,甚至无法接受的;但在靖国神社内还供有二万多位死去的人,许多日本民众去参拜,其实只是寄托自己的哀思;像中日都属于儒家文化圈,都认同“忠孝礼义廉耻”,可日本人看重的是“忠”,尤其被看做为国战死的人,是日本人极为看重的;而中国看中的是其中的“孝”,不要日本人参拜神社,就跟不要中国人祭祖一样;日本一些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只是出于政治考量,希望获得更多民众支持,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罢了。参拜就参拜吧,不要把动静闹的太大,照顾下中国人的情感。


过去即历史


大多数人要比我们想象的蒙昧许多,所以最好的宣传就是简单和重复——戈培尔

考虑到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战后的德国政府对于希特勒的评价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批判性的,对于其当初所宣扬的“纳粹主义”也尽可能的压制,因此并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尝试着做过有关对希特勒好恶的民调。

不过,我们似乎可以通过另外一种途径侧面的、间接的就德国人对希特勒的看法做以了解:2016年1月,被认为是希特勒反犹宣言的《我的奋斗》一书在德国出版,售价高达58欧元;虽然价格有些小贵,但这本书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热销榜,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销售了近10万册。

当然,我们不能把德国人对书的追捧片面的与“对希特勒的喜爱”画上等号,因为购书者中不乏一些仅仅只是对那段历史充满了好奇心的读者,他们或许并不推崇甚至憎恨纳粹和希特勒,但仍想以主人公的视角看一看过去。

正如正文标题所说:最好的宣传就是简单、重复;而战后的德国在所有宣传中做的最好的一点恐怕就是持之以恒的“去纳粹化”,包括消除纳粹余孽、纳粹思想以及对希特勒等纳粹头目的个人崇拜。

因此,在当前的绝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目中,希特勒应该就是如德国政府宣传的那样:是种族灭绝的始作俑者、是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狂人、是将德国推向历史深渊的罪人、是一个应该永远铭记但被唾弃的人。

毫无疑问,希特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以及被残忍屠杀的数百万犹太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正如那句被无数次引用的经典语句——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样,印第安人、印度人......何尝又不想讨一个公道呢!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德国男人战死七百多万,领土减少了四分之一。大哲学家康德的祖地成为俄罗斯人的国土,普鲁士贵族被绞杀一空,各种普鲁士地名都被修改了。普鲁士可算彻底亡了,老德国就是建立在普鲁士的基础上的,如今骨头都没有了,那德国还是什么呢。靠南德意志那帮孬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