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戰轟機性能怎麼樣?

科沁雜談


西沙海戰,儘管海軍有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但依然發揚自海軍成立起藐視對手從不使用大中型艦艇參與海戰的優良傳統,只用數百噸的獵潛艇和航速蝸牛爬似的數百噸的掃雷艦,照樣擊沉了對手一艘900噸的護衛艦,擊傷對手3艘驅逐艦。

同時海戰也暴露出海軍水面艦艇缺乏航空兵空中有效掩護和支援的問題,在飛豹之前,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並沒有戰鬥轟炸機這一機種,要麼就是以制空為主,對地頂多發射無制導火箭彈,就不要指望什麼打擊精度的殲6、殲7戰鬥機,對地打擊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要麼就是短腿、跑不遠的強-5攻擊機,載彈只有1.5噸,作戰半徑僅400-600公里,只能作為前線支援攻擊機使用,作戰能力及其低下。

要麼就是轟-5、轟6轟炸機,其中轟-5只是戰術轟炸機,說是轟炸機正常載彈量只有1噸,說是最大載彈量3噸,但空軍從未在轟-5上攜帶3噸彈藥起飛,作戰半徑僅550公里,還不如當下戰鬥機對地打擊能力強。

轟-6儘管是型中型轟炸機,當時卻是當作戰略轟炸機來使用的,儘管本身航程和載彈量不是戰略轟炸機,但戰時是能夠攜帶核彈出擊的,是空軍的寶貝疙瘩,且平常極少使用,輕易也不會使用轟-6,如同海軍有驅逐艦和護衛艦,但寧可讓其待在軍港內,成為歷次海戰的旁觀者,死活都不會讓驅逐艦和護衛艦參與海戰。

因此,空軍包括海軍航空兵迫切需要一款能有一定空戰能力,且具備強大對地打擊能力的戰鬥轟炸機,飛豹的誕生就是為了取代轟-5轟炸機和強-5攻擊機的機種,而不是取代轟-6轟炸機。

飛豹,1973年初就已立項;1975年,與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簽訂合同,引進其斯貝MK202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有效地降低並回避了飛豹研製中動力系統方面的風險。

沈飛搞出了以米格-23MC為基礎,改殲-8機頭進氣為兩側進氣配置載彈4.5噸航程3000公里的殲轟-8方案,南飛(南昌飛機制造廠)整了個代號強-6的變後掠翼強擊機方案,603所弄了個轟-7方案。

國防辦召集空軍、海軍、三機部、六院等單位評估以後,決定上603所正常載彈量至少3噸,超載載彈量至少5噸,作戰半徑800千米以上,項目負責人陳一堅提出“20年不落後”的轟-7方案,最終,項目被重新命名為“殲轟-7”。

1987年試製批共試製了6架殲轟-7原型機,1996年8月12日墜毀了一架;1994年第一批量產型出廠,裝備了海軍航空兵第6師16團;1998年殲轟-7飛機設計定型,製造了各型殲轟-7共計250架,其中,有不少於12架掉了下來。

飛豹,最初只有5個武器掛架,所以項目負責人所“20年不落後”這話軍迷信嗎?殲轟-7採用高位雙後掠翼標準氣動佈局,使用全動水平尾翼、單面垂直尾翼、機腹導流片。

在失速進入尾旋狀態時,飛豹飛行員生存堪憂,不要說挽救飛豹戰機了,甚至連跳傘彈射都相當困難,因為執行任務時飛行高度低的原因。

當然,飛豹存在的問題,在殲轟7A上得到了有效改進,武器外掛架由原型的5個增加到了9個,但作為一型戰鬥轟炸機,區區9個掛架甚至都不如重型戰鬥機掛架多,能說飛豹戰鬥轟炸機有多先進。

實話實說,飛豹戰鬥轟炸機,在其服役時,就已經是落後了,尤其是氣動佈局,在低空飛行時,一旦失速,飛行員極難掌控,也是飛豹事故率高,飛行員犧牲多的致命所在。

至於飛豹在在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航空飛鏢”上連續兩屆獲得的金牌,那是飛行員優秀,發揮了飛豹這個落後平臺的最大性能,如同三八大蓋在優秀的射手手中,照樣槍槍要人命。

但你能說三八大蓋有多先進,即便是二戰時裝備,但依然是一戰的步槍水平,這是事實,飛豹也如此,好在空軍有了先進的殲-16戰鬥轟炸機,空戰對地打擊兩不誤,真正的戰鬥轟炸機,相信海軍航空兵也將擁有殲-16戰鬥轟炸機,來取代落後的飛行事故高的飛豹戰鬥轟炸機。


國平軍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飛豹戰鬥轟炸機的性能是很一般的,只是解決了海航有和沒有的根本性問題。

早在1973年,我軍就發現轟5的嚴重問題。這種山寨蘇制伊爾28的轟炸機,是蘇聯四十年代末設計的噴氣式轟炸機。

到了70年代,伊爾28的性能早已過時,不具備空戰能力,最高時速只有900公里。

蘇聯早在50年代,就停產了伊爾28轟炸機。

我軍的敵人美國和臺灣,都具有先進的戰鬥機。

慢速龐大的轟5,在這些戰鬥機的獵殺下,幾乎無法有效作戰。

所以,70年代的要求是:新型的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在現代防空兵器對抗下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在戰術戰役縱深內完成轟炸任務,達到當時歐洲龍捲風式戰鬥轟炸機的性能,不僅要能投擲常規航空炸彈,還要能發射制導武器與戰術核武器。

因技術力量不足,研究工作持續了20多年。

飛豹量產是1994年的事情。

可以這麼說,飛豹誕生的時候已經不是先進戰機,只能說是性能夠用而已。

飛豹解決我國海航戰鬥轟炸機的缺口,具有比較強悍的海上攻擊能力。

它有9個武器掛點,可以攜帶鷹擊8K反艦導彈、鷹擊81反艦導彈、C-704亞音速反艦導彈、C-705亞音速反艦導彈、CM802A空對地導彈、KD-88空射通用對地導彈、鷹擊-91重型反艦/反幅射導彈、雷電-10(LD-10)反輻射導彈 等等。

可以說,飛豹出現以後解決了海航的大問題,極大增加了海航的作戰能力。


但是,飛豹仍然有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兩點,第一是空戰能力太弱,執行任務必須有強大戰鬥機護航;第二是設計上有缺陷,導致故障率非常高。

前者已經不符合現代化作戰,我軍的殲16也就是蘇30不但具有飛豹的攻擊力,還具有很強的空戰能力,完全可以執行飛豹的所有任務。

第二的問題則是非常致命的。

它的總設計師陳一堅院士曾在2008年年珠海航展上接受媒體採訪,談到飛豹戰機在研製之初,曾經參考了歐洲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戰機的一些結構佈局和技術。

然而,飛豹又同美洲虎存在一定的區別。

飛豹設計方案中,存在機翼對附著氣流的控制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小事,存在引發失速,甚至進入尾旋的風險。

而飛豹是戰鬥轟炸機,是需要低速飛行以執行任務的。

一旦失速進入尾旋,由於高度太低,飛行員不要說挽救飛機,甚至連跳傘彈射都存在困難。

我國生產的飛豹總數有270架,而目前官方媒體報道過的嚴重事故就有12架。

1991年7月8日,在閻良測試的殲轟七原型機在實施飛行測試時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測試飛行員盧軍在操作得當的處置下在燃油剩不到30升的狀態下安全降落。


1994年4月4日,082號原型機在當天試飛時墜毀,測試飛行員盧軍(38歲)殉職。


1996年,上海大場,海航6師16團一架殲轟七墜毀


1996年8月12日,遼寧興城,085號原型機在機場降落失敗,試飛員楊曉彬(39歲)和領航員唐純文(45歲)犧牲


2009年7月18日,一架殲轟七A在參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前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


2010年4月15日,浙江寧海,一架殲轟七墜毀,海航6師18團團長穆華及河南籍海軍一級飛行員賴朝陽犧牲


2011年10月14日上午,陝西蒲城,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試飛院814號殲轟七A原型機在飛行表演時墜毀。兩名飛行員,僅有後艙飛行員在觸地前一刻彈射救生成功,前艙飛行員餘錦旺未彈射犧牲


2011年11月7日17時40分許,浙江麗水,海軍第十八飛行團(駐義烏)的一架殲轟七戰機墜毀於縉雲縣獨山農場的壺鎮前路鄉南弄村附近,兩名飛行員犧牲。前座為海航6師的師長葉斌,後座是大隊領航副主任海軍一級領航員明健少校(31歲)


2014年6月5日22時37分,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6師18團的一架殲轟七戰機,在進行夜間訓練時墜毀於浙江義烏南部山區,兩位飛行員犧牲,前座為25歲的飛行員華鵬海軍上尉,後座為33歲的正營職領航長趙鵬海軍少校


2014年12月22日15時,裝備秦嶺發動機的國防工業部門殲轟七戰機在進行交付部隊前的試飛時墜毀於渭南沙王大橋,試飛員盧志永、溫智平犧牲,其中盧志永為中國首批殲-15艦載機試飛員之一,曾成功在遼寧號航母上著艦。


2019年3月12日2019年中國海軍戰機海南墜毀事故,一架殲轟7A於海南樂東縣失事墜毀,2名飛行員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時跳傘死亡。


2019年5月18日上午7時17分,一架殲轟七A在山東威海高村鎮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薩沙


飛豹,也就是殲轟7,是我軍大量裝備的一種殲擊轟炸機,其主要用途是對地面海面目標實施打擊。我們當年在南海和越南打了幾仗後,發現遠海空中支援能力太過薄弱,即使當年最先進的“八爺”殲8也只能飛到南沙北端就必須返航。所以,我軍迫切需要一種大航程和對海打擊的作戰飛機。飛豹也就應運而生。


總體性能來看,飛豹屬於2.5代飛機,飛豹借鑑了其他各國的戰鬥轟炸機,最初航程達到了3600公里,可以飛到南沙,載彈量達到了5噸,能夠掛載反艦導彈,但是國產渦扇9發動機以及航電設備還是落後於外軍同類型號。基本可以滿足對海支援的需求。

2000年以後,空軍才開始裝備改進型的殲轟7A,主要提升了航電設備,因為空軍的對地打擊能力還比較薄弱,雖然殲10,殲11,蘇27達到了數百架,但能夠執行遠距離對地打擊的飛機只有70多架蘇30,即使飛豹性能不如蘇30,好歹也能大量裝備。現如今,飛豹仍然是中國海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殲擊轟炸機,據稱,總數或達到250架,和殲16,蘇30一起擔負重要的對地面海面目標打擊任務。



雖然一直傳聞飛豹會有改進型殲轟7B,但也只是曝光了幾架原型機,真機是否大批量裝備部隊不得而知,因為殲16大批量裝備,殲轟7B可能就沒有了升級的必要了,在這種情況下,飛豹可能已經停產。


作為裝備數量最多的對地對海支援飛機,飛豹仍然會在我軍服役很長一段時間。在飛機硬件不能提升的情況下,可以為其配備先進的武器,增強其打擊能力。因為其擁有1700公里的作戰半徑,掛載4枚鷹擊83或者鷹擊91,或者2枚鷹擊12綽綽有餘,這樣的打擊能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止水興波


殲轟7戰鬥轟炸機綽號飛豹。其性能落後,安全性、可靠性差。

飛豹戰鬥機1973年初就已立項。但由於我國工業基礎薄弱,導致飛豹難產。

最大的難關是發動機。1977年開始仿製英國斯貝發動機的大會戰,僅僅三年之後的1979年,就造出了4臺發動機。之後,中英雙方簽署了中國製造渦扇9發動機考核成功的文件。

1989年眾所周知的原因,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制裁。包括武器禁運。

研製十幾年的飛豹戰機要胎死腹中。20世紀90年代,中國再次找到英國,英國退役二十年的戰鬥機上,某些發動機還有十分之一的壽命。中國原因出高價購買。英國就拆掉退役戰機上壽命即將到期的斯貝發動機。高價賣給中國。

中國新飛豹裝上英國四十年前,且即將徹底報廢的發動機。終於於1994年量產。1996年8墜毀了一架。至今,已經有13架墜毀。

改進型殲轟7A改進,武器掛架由原型的5個增加到了9個。換裝了國產山寨斯貝的秦嶺發動機。

飛豹戰鬥力堪稱中國的光輝戰鬥力——由於研製週期拖的太長,剛服役,就落後了!


楊朱學派


<strong>飛豹航程遠,載彈量大,價格又便宜。這是優點。但是飛豹也是一種缺點極為明顯的戰機,那就是一旦失事,飛行員死亡率太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了人民海空軍的飛行棺材了。

飛豹戰機的墜機比例倒也不算特別高,但一旦出事,飛行員的死亡率卻高的出奇。到現在(包括剛剛發生在海南島的事故)出事10次,犧牲了16名飛行員,只有2人成功彈射跳傘生還。(跳傘生還的都是後座飛行員。還有一次沒有人員損失的是高速滑行實驗的時候,衝出攔阻沙堆,墜毀於農田中)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要避開人員密集地區。但是我國其他戰機就沒有要避開人員密集地區的問題嗎?為什麼只有飛豹出這種事情?個人認為,這款戰機的救生系統肯定是有問題的。應該儘快加以改進,否則,就應該儘快用殲16替換掉這些飛機。

依照一些說法,第一是機翼設計問題,因為技術落後,沒有使用前緣機動襟翼,導致機翼容易失速。尤其容易出現單邊機翼失速。而一旦出現單邊機翼失速,飛機就會自動滾轉。也就會出現飛豹的很多事故中,座艙倒扣的問題。其次是彈射系統稀爛。飛豹採用拋蓋彈射,又是雙座,雙座飛機的彈射本身就相當麻煩,後、前座除非使用彈射軌跡發散技術,否則必須拉開彈射時的間隔,否則彈射座椅的火箭噴流互相燒燬座椅傘具燒傷飛行員、前後飛行員相撞、傘具空中糾纏的概率會非常高。這樣後座和前座之間必須有0.9到1.2秒的彈射時間間隔。然後拋蓋這個過程,又需要0.3-0.4秒。也就是說從飛行員拉動彈射拉環,到彈射出來,前座飛行員需要等一秒半。

2011年10月14日,陝西蒲城,試飛院一架編號814的JH7A原型機在飛行表演時墜毀,前艙試飛員餘錦旺犧牲,後艙飛行員在觸地前一刻彈射逃生。就是因為這套彈射系統要花太多時間。

再就是奇葩的HTY-6彈射座椅了。

我國自主開發了兩款服役的第三代彈射座椅,殲10的配套工程中,專門引進西方技術開發了一款性能較高的HTY-5三代座椅;核心技術是三要素(高度、速度、時間)的計算機芯片控制開傘,極大強化了低空複雜情況下的彈射救生能力。

而殲11B/殲15等型號,則裝備了蘇27系列原裝的K36D座椅基礎上開發的仿製型,這個系列的彈射座椅性能也是國內最好的。尤其是高速救生能力,K36系列的性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現役型號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領先。

而新飛豹上適用於另一款名義上也是第三代的HTY-6彈射座椅,它因為主要作為裝備二代機的通用型裝備開發,核心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因此性能比較有限,不論是高速救生能力還是低空救生能力,都和殲10上裝備的HTY-5差距顯著。

相較於HTY-5的三要素(速度、高度、時間)電子程控器,HTY-6採用了簡化的雙要素機械控制器,只能根據彈射時的高度、速度來確定開傘,控制水平在三代彈射座椅裡是最簡陋的。這使它在面臨低空複雜姿態——比如飛機側翻、甚至倒扣狀態下的彈射時,性能表現比較弱,需要更大的高度才能完成對飛行員的安全救生。真不知道什麼地方不能省錢,偏偏要在這種地方省錢!


焦你看房


飛豹性能平庸,但生逢其時、值得尊敬,仍將為國奮戰30年。

沒有哪款國產戰機能像飛豹那樣讓中國軍迷愛恨交織,飛豹一方面載荷航程性能好又皮實耐用,是中國海、空軍戰術打擊的中堅;另一方面又有著居高不下的墜機率和慘淡的彈射成功率。在殲16等性能更先進的戰機服役後,有很多軍迷呼籲趕緊將飛豹退役。

評價一款戰機,一定要結合其誕生的客觀背景,不然難免會落入吹毛求疵、不切實際。飛豹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研製,當時作為轟-5的後繼機。項目正式進入研製是上個世紀80年代,恰逢改開後軍費緊縮的大時代背景,曾由於經費問題一度瀕臨下馬,後來在當時最高領導人的親自過問下才獲得5億元人民幣繼續研製。飛豹本來是空、海軍共同投資的項目,但是空軍中途劈腿退出,海軍方面因南海方向嚴峻的反艦作戰壓力而獨自推動項目,最終修成正果。見識了飛豹的“真香”後,空軍吃回頭草投資了飛豹A以及後來的飛豹AII。從飛豹的整個研製、裝備歷程來看,它是在經費及其有限的狀態下艱難前行,而且受制於當時我國航空工業基礎整體水平,這都決定了飛豹必定只是一款性能平庸的戰機。

即便如此,飛豹對我國海、空軍及航空工業來說,仍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首先,飛豹是我國第一款按照歐美標準研製的軍機,飛豹的成功研製對航空工業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飛豹之前,我國的軍機研製一直是蘇聯標準,可靠性低、機體壽命短、升級改裝潛力有限。飛豹研製時恰逢改革開放,中外交流增多。飛豹的研製單位西飛和603所深入德國、法國交流,引入西方戰機研製標準,使得飛豹的航電架構、機體結構水平很高,與狂風、美洲豹等歐洲戰機有一定的技術淵源。

其次,飛豹在當時的環境下為海、空軍提供了可靠、頂用的裝備。

從平臺性能來說,飛豹採用2臺渦扇發動機,載荷航程性能優異,最大航程超過3000公里,最大載彈量超過6噸,在引入蘇30MKK之前,是中國載荷航程性能最好的戰術飛機。

從航電性能來說,飛豹擁有當時國內最好的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其核心是JL-10A火控雷達,多用途能力比殲10A的還要好一些。配合國產的KD88空地導彈、鷹擊83反艦導彈等國產新型彈藥,飛豹某些對面打擊效果甚至比蘇30MKK還要好。

飛豹+鷹擊83的組合使得在世紀之交嚴峻的軍事鬥爭局面下讓中國獲得了頂用的空基反艦作戰能力,意義重大。

再次,飛豹作為一款機體較大、皮實耐用的國產戰機,改進潛力巨大,不斷升級之下綜合性能有效提升。

飛豹較為先進的航電架構、較大的機體使得其本身改進潛力較大,而且作為一款完全國產化的戰機,改起來更加順手。依託我國近年來在航空工業方面的技術進步,飛豹的航電系統、電子戰能力方面有了較大提升,電子戰、防空壓制、精確打擊等方面的作戰能力更加強大。

當然,受限於當時的航空工業水平和緊張的經費,飛豹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陷,比如為了降低項目技術風險及研製成本,飛豹沒有采用前緣襟翼等氣動措施,低空性能較差使得墜機事故頻發。而且糟糕的座艙彈射系統使得彈射成功率非常低。截至目前飛豹發生十數起墜機事故,只有1名飛行員倖存,其餘20餘名飛行員全部犧牲,其中包括1名師級領導幹部,可謂損失慘重。

在平臺性能更好、航電更先進、綜合作戰能力更強的殲16服役後,平庸的飛豹老態盡顯。但是這些機體壽命尚充足、載荷航程性能出色、可以掛載更多國產先進彈藥的飛豹,仍然是人民軍隊中重要的對地、對海打擊力量,還將為國奮戰30年。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轟-7撐死了二代半的水平,當年西沙海戰轟-5腿短、轟-6速度慢,缺乏現代高速突防能力無力遠距支援,海軍最終險勝。戰後海軍認為現役這兩款戰機速度慢,無法適應現代高強度支援作戰要求,而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強-5腿更短,載彈量有限同樣無法滿足要求。於是強烈要求三機部研製一款中程轟炸機,剛好空軍也需要一款兼具戰鬥和轟炸相關的新機型(參考F-111、蘇-24),於是就有了“一機兩型”設計的飛豹。

源於伊爾-28的轟-5轟炸機,到了上世紀70年代早不不堪重用了。

從1974年開始研製,設計要求:定位是一款殲擊轟炸機,不僅需要使用常規炸彈、導彈攻擊海上或地面目標能力,還具備一定的自衛和空中作戰能力。差不多就是空對面打擊能力,反艦、對地以及有限的空戰自保能力,可以承擔起戰役縱深攻擊任務,性能和龍捲風式戰鬥轟炸機類似。

由於技術儲備不足、以及後期國民經濟調整等因素,經歷了多次暫停、重啟,直到1988年才首飛成功。1994年批量入役、1998年設計定型。從這幾個時間數據大家就該有所感觸,在研製了二十多年後,使用的還是70年代引進的斯貝發動機,設計性能並不比同期同類機型優秀。飛豹的遲遲入役還是應驗了入役就顯落後,不過這已經是當時航空工業所能達到的高度。

殲轟-7使用兩臺渦扇-9(斯貝仿製型,2003年才通過國產化鑑定),最大起飛重量27415千克,最大載彈量5000千克,轉場航程3650千米,作戰半徑1650千米。可以掛載如C-801K/803反艦導彈、霹靂空空導彈,以及各種常規炸彈火箭彈等,性能基本滿足早期設計要求.

批量生產之後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空戰能力弱只有基本的近距自衛水平,同時設計上存在缺陷,導致後期飛行事故率性很高。大家看到的飛豹在同期國產飛機時造型確實很酷,但是機動性並不佳,再加上推動比不高的發動機想讓飛豹和戰鬥機空戰是不可能的。而設計上的缺陷造成服役以來事故不斷,彈射生還的概率也是很低。

飛豹讓位於殲-16是遲早的事,機體平臺限制除了航電和武器的升級之外很難的大的突破,不過如果有下面這種型號出現就另當別論了。


河東三叔


那年在種花家南邊的海上,一個鄰居想和我們搶地盤。然後我們不得不派出還不成熟的海軍和這個鄰居打了一架,最終我們的海軍戰士發揚海上拼刺刀的精神,以小艇打敗了這個鄰居家裡從美國買來的大軍艦,一舉奠定了我們在這個地方的話語權。戰鬥雖然打贏了,但是也有諸多不足。事後軍事專家分析,這場戰鬥將海軍的空中支援能力短板暴露無遺,如果不補齊,將來後患無窮!



當年的種花家窮啊,改革開放還沒開始,還有好多人吃不飽飯,更別提摳出大把大把的錢來研製武器了。所以那個時候燒錢的海軍和空軍是過得苦不堪言,看著福建對面島上的幾艘軍艦都哈喇子流一地。那個時候海軍能夠飛到南邊海上,執行空中支援任務的飛機只有兩款,分別是轟-5和轟-6。這兩款都是常規轟炸機,航程上雖然比超級小短腿強-5強一些,但依然有著巨大不足。這個巨大不足就是沒有空戰能力!▼這就是轟-5,仿製自伊爾-28,屁股上還裝備了老掉牙的防禦機槍。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出現了。▼這便是西飛172廠和603所聯合研製的飛豹戰鬥機的武器配備,圖中可以看到,飛豹可裝備精確制導炸彈,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武器。氣動佈局頗具特點,是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完全中國特色的戰鬥機。採用兩側進氣,上單翼設計。這種設計使“飛豹”的載彈量大幅提升,可設置掛載反艦導彈等大型武器的掛點。
雖然海軍航空兵飛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飛行員統一拿的是三代機的飛行津貼,但其實飛豹的性能還達不到三代機的標準,屬於一二代+。殲轟-7的主要設計指標有三個,第一,大作戰半徑,可以滿足我國所有領海地區的空中支援;第二,大載彈量,可以掛載反艦導彈和大型制導炸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第三,兼顧空戰能力,以應付戰場上出現的地方戰鬥機。因為當時技術水平有限,同時需要兼顧各個方面,所以也導致殲轟-7戰鬥轟炸機什麼活都可以幹,但幹什麼活都不是那麼出色。根據官方航展上給出的數據,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作戰半徑是1650千米,足以覆蓋我國近海。同時殲轟-7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其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7馬赫。在保證載彈量的前提下,還有足夠的作戰半徑和出色的飛行速度也是海軍看上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過殲轟-7空重達到了14噸,使用的兩臺斯貝MK202發動機雖然可靠性出色,但是卻推力不足,再加上並不針對空戰設計的氣動外形,飛豹的機動能力其實較為勉強。
同時其基本型也並未裝備先進航電,不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知道2006年,換裝全新雷達系統,航電系統和電傳操作系統的殲轟-7A才實現了超視距攻擊。在今天來看,飛豹其實已經較為落後了,其替代者殲-16戰鬥轟炸機已經開始服役,等到沈飛的生產力跟上,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將會逐漸退出一線部隊。總得來說,殲轟-7雖然並不出色,但是解決了我國戰鬥轟炸機的有無問題,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次進步。


赤焰噠噠噠


飛豹”殲擊轟炸機,是在當年西沙海戰因為沒有對海攻擊能力與制空權的窘迫教訓之後,國家下決心研製能遠距離作戰的超音速對海攻擊兼顧對空攻擊的多用途戰機,於是西安飛機制造公司就在沒有仿製樣機的困難條件下,總設計師陳一堅帶領團隊,費了很大勁,終於研製出了“飛豹”殲擊轟炸機,配備當時最先進的、唯一的引進英國羅羅公司全套技術由西航公司生產的“斯佩”發動機,雙座串列、最大起飛重量27噸(改進後達34噸),航程達到3650公里,超音速、載彈7噸,能掛載大型空對艦導彈,可以超低空攻擊遠海的大型艦船,還掛有空空導彈,可以自衛攻擊戰鬥機,暫且解決了海軍對海攻擊機的“有無”問題,後來更改為先進的電傳飛控系統,成為當年中國最強大的多用途戰機機群。儘管這款飛機還存在許多不足,但在當年,已經初步解決了我軍在遠海的“威懾”難題。至今仍有超過百架在海軍、空軍服役。由於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飛豹”殲擊轟炸機已經逐步被更先進的諸如殲16之類的更先進更昂貴的重型戰機替代。



小坎坷來了


哨兵小虎第722條回答。

哪些說飛豹不行的人,他在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航空飛鏢”上連續兩屆獲得的金牌都是吹出來的嘛?

飛豹,就是我們常說的殲轟-7戰鬥機,於90年代中期裝備部隊。

最初作為為海、空軍研製的主戰國產裝備,94年列裝時,只有海軍採購了。因為當時空軍提出的是想要採購一款並列式座椅的轟炸機,而飛豹則恰恰是串列式的!



後來在演習中,空軍又發現這款戰機的性能還是不錯的,於是又提出了改進方案,就有了後來的殲轟—7A,於2005年列裝了空軍部隊。

據後來部隊反應,這款戰機的性能還是相當優異的。

尤其是近年來參加“金飛鏢”、中俄聯合軍演的“航空飛鏢”中,都有相當亮眼的表現!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的“航空飛鏢”國際軍事比賽中,更是力壓俄羅斯的蘇—34(鴨嘴獸),連續兩年獲得冠軍!
(2018年航空飛鏢殲轟七機組獲得第一名)

可見一款戰鬥機好與不好,主要看怎麼使用,通過不斷的升級換代,讓老裝備發揮出其最優性能了。

那麼殲轟七到底有哪些亮點呢?

一、航程遠、載彈量大,速度快,並具備一定的以為能力。

殲轟七的航程有3650km,作戰半徑近1600公里,再加上5噸的載彈量,突防突擊的最大速度更是可達1200km/h,可以說作為一款二代機來說,是非常優異的了。

同時其又具備了一定的對空自衛能力,可掛載PL-8型空空導彈。

(殲轟七掛載空空導彈↑↑↑)

二、具備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和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

殲轟七可掛載KD-88反艦導彈,具備了精確打擊能力,同時又可掛載YJ-91導彈,對地防空雷達實施軟殺傷,具備了反輻射防區外攻擊能力,據說可攻擊距離達150KM。同時又升級了臨空的精確打擊能力。

(殲轟七的各型對地彈藥↑↑↑)

所以,小虎認為,作為一款便宜又好用的戰鬥機,殲轟七是非常好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