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謙卑就是為人師表———楊振寧教授無言的一課給我們的啟示

2012年4月21日,楊振寧教授在中國農業大學演講。如果是在大學的時候,有大師來演講,我自然要去湊湊熱鬧的,即使完全聽不懂的理工科——聽大師做學術報告,其實是學大師做人的風範,至於學術內容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

對於楊振寧教授,廣為人知的除了他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外,更廣為人知的就是他82歲高齡與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女碩士翁帆的跨世紀愛情。對於別人包括偉人或公眾人物,其私生活是不需要別人去指手畫腳的,我今天最為感動活罪受啟發的是90歲高齡、白髮蒼蒼、老態龍鍾的全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的平等、謙卑與為人師表。

平等、謙卑就是為人師表———楊振寧教授無言的一課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專家,去各大學巡迴演講,本不奇怪,但專家之所以為人敬仰,不僅是學術上的突出成就,還在於為人處事上的一些不經意的舉動,特別是細節。楊教授的報告結束的時候,照例是要請聽眾提問的,許多專家學者都是這樣。可能是激動,也可能是緊張,還有可能是慌亂,一個女生,沒有拿麥克風,就開始提問了。作為老人,特別是世界聞名的老人,按照資歷,自是可以不理會的,現今的許多人,都是這樣,腆著大肚子,旁若無人,“我是專家我怕誰”!但楊教授不一樣,看到那個女孩子正激動的說著什麼,他做出了驚人的舉動,離開講臺,邁著有些蹣跚的步子,走到主席臺的邊上,彎下腰,側著身體,認真傾聽那個女孩子的問題。看到電視屏幕上那顆滿是白髮的頭顱,密佈著老年斑的臉,那雙慈祥的眼睛,以及那雙慈祥的眼鏡背後隱藏著的平等、謙卑與為人師表的特質,所有的人都應該在內心深處發起一絲絲漣漪,漫長的掌聲已經能夠說明一切。那個女孩子提出的是什麼問題,到現在,已經不重要了,楊振寧教授的回答,也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起身、彎腰、側耳背後所代表的平等的意識,謙卑的情懷,為人師表的態度。

平等、謙卑就是為人師表———楊振寧教授無言的一課給我們的啟示

我沒在現場,我相信,在現場,我的體會與感受會更深、更多,我只是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這一幕,心潮起伏,一時難平——現對於深奧的物理學術知識,楊振寧教授給當時的所有領導和學生,上了她們眾神難忘的一課,不是知識,而是做人的平等、謙卑與為人師表。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老師,大學的古代文學老師楊世明教授,他的風範,永遠都銘記在我的心裡:

大學時候的唐詩研究專家楊世明教授,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但他的博學、平等、謙卑,卻給了我終身的記憶。我從小學開始,讀了很多書,但都是一些通俗文學,如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卻基本上沒與接觸正規的文化與文學教育,僅有的一點古代文學知識,還是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在教文言文的時候補充的一點點,所以,我雖然上了中文系,在古代文學上面,還只是一個小學生。

楊老師上課的方式很不討年輕學子的喜歡:端端正正的坐在講臺上,目不斜視,語氣平淡,從頭至尾一個腔調,難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坐飛機的時間多,真正聽懂的時間少。但隨著文化文學知識的積累增多,對楊老師的精闢的分析,開始瞭解了。特別是他在分析《詩經》中《氓》的一節,對短短的300個字,結合離合歷史文化因素,對人物心裡的分析,合情合理,鞭辟入裡。他的朗讀,語氣一貫平淡,但搖頭晃腦,似乎已經完全沉浸在那個美好的故事中了,頗有涵詠的感覺: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在讀到“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時,語氣低沉,沉鬱頓挫,好像他就是詩裡那個年輕人一樣。再後來,我慢慢地喜歡了上了古代文學,也開始大量的涉獵古代文學典籍。

但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楊老師的身後的古典文學造詣,而是他對待學生的謙和和對待官員的獨立人格。有一年開全系的師生大會,我剛好坐在楊教授的後面。坐在主席臺上的官員或學者身份的官員,講的內容,不外乎是些什麼大道理,我四處一瞧,大多數學生都在東張西望——這些內容,枯燥乏味,是不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的。很多老師也在瞌睡,對於老師,那些冠冕堂皇的話,早都聽膩了。只有楊教授,目不斜視,正襟危坐,紋絲不動。伸長脖子一看,原來他戴著老花鏡,藉著會議室裡的昏暗的燈光,正在看書,一邊看,一邊用手在輕輕地打著節拍。我和旁邊的同學都愛發現了這一點,暗自笑他的痴。可能是過於開心,我們倆一不小心,笑出聲來,楊老師可能發現了,轉過頭來,非常輕聲的說,“與其花時間在這無聊的會議上,不如多看一些書吧。”我們很不好意思,連忙點頭。

我那時很貪玩,沉迷於玩一種叫做雙扣的撲克牌,楊教授叫多讀書的事情,早拋到了腦後。後來上課的時候,他突然走到我身邊,問,“最近讀什麼書沒有?”我很茫然,連忙信口胡謅了幾本書。他點點頭,走了。又過了幾天,在去食堂的路上,遇到楊老師,他手裡拿著一本書,邊走邊看,胳膊下還挾著一本。我連忙問好。他停下來,“你是94級還是95級的?”我如坐針氈,生怕他再問我讀書的事情,趕忙說我是95級的,一邊說,一邊準備抽身離開。“我年輕的時候也不喜歡讀書,現在喜歡讀,年齡又大了。”他有些唏噓的感覺,“這本書你好好讀讀吧。”他把胳膊底下挾著的一本書遞給我,拍拍我的肩膀,“年輕真好。”

那一剎那,我無地自容,連忙接過書,忙不迭的感謝。如果我現在還有一點點讀書的興趣和愛好,都與楊老師的引導割分不開的。

還有一次,我到學院的辦公樓辦事,看到校長、副校長等很大一撥人在檢查工作,學院的一干領導陪同著,有人臉上堆著笑,有人彎著腰,還有人不停的做著“請”的手勢。也有老師時不時進進出出,但一見領導來了,都是緊緊靠著牆壁,等這撥人過了之後才急匆匆來來去去。正巧,楊世明教授挾著書,從辦公室出來,看到校長等人,禮貌的一頷首,然後就從一干領導中間穿過,“課大於天,我不能讓學生在教室等著我。”這是他掛在口頭的一句話。“安得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講唐詩的時候,楊教授分析李白的這句詩,就告誡我們,“做學術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知識分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獨立的人格。”

哎,離開大學20餘年了,再也沒見到楊老師,再也不能受他的教誨,只能時時回憶,那高大的、消瘦的身影,那時時平淡、有時沉鬱的語氣,還有他對學術研究的專一,似乎在激勵我,催促我,永遠不要忘記了自我。

平等、謙卑就是為人師表———楊振寧教授無言的一課給我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