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天津估衣街,本位于北门东,昔日是集中出售服装之所,反映了天津服装行业的鼎盛局面。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不过今天要说的,是估衣街的美食。

估衣街东起大胡同,西至北门外大街,中与影院街、通衢胡同、东坊楼胡同、金钟桥大街、归贾胡同、万寿宫胡同、耳朵眼胡同、五彩号胡同等街巷相交,全长710米,宽6米。据考证,其形成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的元代,当时这里叫“马头东街”。到了清代中叶,估衣街繁荣兴旺,成为当时天津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市。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估衣街东侧的大胡同

估衣街上津菜形成的标志,是为庆祝康熙登基(1662)年而开设的聚庆成饭庄。

聚庆成饭庄坐落在估衣街宝宴楼胡同。它和后来陆续开业、位于估衣街通往南运河码头的归贾胡同中的义和成、义升成,位于通往侯家后中街宽仅5米,长百余米的江叉胡同中的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以及侯家后中街上的聚合成、聚乐成两大饭庄,在方圆数百米的地区形成了最初天津风味”八大成”饭庄。

在估衣街地区聚集着高级大饭庄如此之多,确实前所未有、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后来这种局面也未能再出现过,这种状况在全国也是罕见。这是因为以估衣街为中心的北门外大街、针市街、竹竿巷、侯家后中街、锅店街地区,是天津最大的绸缎布匹、皮货、药材、颜料、干鲜货、干海味和猪肉批发市场,侯家后中街地区为全市最大的娱乐消费区。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这里”商号麝集,歌舞楼台相望,琵琶门巷,丛集如薮。其开辟之早为津门各地之始;繁华景象又非今日之所有”。加之漕运总督衙门、漕运税收钞关也先后移至于此,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无不落帆驻足,留连忘返。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津菜高级饭庄如此密集,与其消费者层次高有着直接关系。清代中叶天津诗人周楚良《津门竹枝词》中就有”估衣街内赵洪远,一饭寻常费万钱”和”山珍海错佐香醅,饭馆寻常日两回,酿馅豆莛难下咽,要他冰核炸焦来。”等诗句,食客们之穷奢极欲,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当时人以”富贵贫贱”形容天津四门,北门因有估衣街商业区而得一富字,的确恰如其分。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软溜鱼扇

那时天津人更讲究吃,如吃鱼讲究春吃花鱼、夏吃目鱼、秋吃鲤鱼、冬吃银鱼,代表菜品有软溜鱼扇、官烧目鱼条、罾蹦鲤鱼、高丽银鱼;

吃虾讲究春吃晃虾、夏吃大虾,代表菜品有炸晃虾、煎烹大虾、炒青虾仁;

吃蟹讲究春吃海蟹、秋吃河蟹、冬吃紫蟹,代表菜品有芙蓉蟹黄、溜河蟹黄、酸沙紫蟹等。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酸沙紫蟹

这些美味佳肴为津菜所独有,而且软溜、官烧、罾蹦、酸沙等烹调技法也为津菜厨师所独创。

除八大成高级饭庄外,估衣街西边还有天一坊、什锦斋、会仙居、明庆馆,东边还有慧罗春、燕春坊等津菜大饭庄、因其不只接待成桌酒宴,也接待散座小吃,所以天津饮食行业内称之为二荤馆,他们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后来有的在南市开了分号,有的升格为高级饭庄。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估衣街还是津门素菜的发轫之处,其东面大胡同南口的真素楼,为清光绪年间开业,金字匾额为严范孙所题主,两侧有津门书法家华世奎所题内藏“真素”二字的楹联。

其西面落壶洞的素珍楼素菜馆开设更早,在周楚良的《津门竹枝词》中曾有诗提及。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估衣街还是津门小吃的发源地,号称津门三绝的狗不理包子(侯家后中街)、耳朵眼炸糕、(北门外大街),均距估衣街仅一箭之地。其他如清真的白记饺子、庆发德羊肉蒸饺、陆记烫面炸糕、明顺昌酱肉、祥德斋津味小八件等名品店铺相隔也不过百米之遥。

饮食文化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以估衣街地区八大饭庄为代表的天津地方风味菜系,随着估衣街地区商业繁荣在清末达到鼎盛时期。久居津门的河北庆云诗人崔旭(1767—1845年)在《津门百咏》中称赞:”烹调最说天津好,邀客且登通庆楼”。天津著名文学家华长卿(1805—1881年)在评点乾隆年间天津美食家于扬献写的《津门食品诗序》中写道:”北方食品之多,以津门为最,吴越闽楚来游者,皆以为津门烹饪之法甲天下,京师弗若也”。南社名士胡朴安在《中华风俗志》中也称:在晚清之际,天津饮食文化”远胜京师”,以至于食客们驱车骑马奔赴津门来满足其口腹之欲。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袁世凯不愿离开京津老巢而去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于农历壬子(1912)年正月十四纵兵在京、津、保哗变(史称壬子兵变,津门俗称”抢当铺”),将繁华的估衣街地区洗劫一空。此后,天津的商业中心向南市转移;抗战后商业中心又向南转移到英法租界的滨江道、小白楼一带。估衣街的商业繁华遂成为明日黄花。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搬迁后的红旗饭庄

解放后,政府不但重修了天津风味的中和楼饭庄,还于1958年将北马路上与估衣街有挹翠里小胡同相连的鲁西南小馆同聚楼,改建成红旗饭庄,津菜四大名师中的三位:杨再鑫、史俊生、贾景奎曾在此主持厨政。

天津旧照,曾没有鱼虾蟹能活着出估衣街,这是天津首个富人消费区

估衣街上唯一留存的老建筑“谦祥益”。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又重修了估衣街,并在此北面修建了天津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恢复衣街地区往日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荣景象。在历届市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津菜得到恢复与发展,在全国饮食业中赢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