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幼儿园一群孩子在拼万能工匠,刚开始老师只是让孩子拼简单桌子图案,后来越来越难,有些孩子看到难了就开始抗议:老师,太难了,我不会!有些孩子直接选择放弃,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会说,老师,我拼好了,拼成一个停车场出来了,当那少部分孩子能够完成的时候,显得特别兴奋和开心,脸上也是露出胜利的表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有少部分孩子能够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为智商的差距吗?

智商并非根本原因,且智商并非不可改变,这只是孩子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两类孩子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模式,且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智商出现不同。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孩子思维模式的差异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全球奖金最高的教育奖项"一丹奖"公布首届获奖名单,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摘获一丹教育研究奖。她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有研究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加有学习能力,在处理困难上比拥有固定思维的孩子更胜一筹。

​​斯坦福大学著名教育学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实验,想揭开一个谜题:为什么有些孩子遇到困难或难题以后开始抱怨、逃避,甚至装作无所事事,有些孩子却一个劲儿的往前冲,对打败他们的难题感到感到兴奋、着迷?

通过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发现,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一个孩子认为成功、能力、品质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来的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前者是

固定型思维模式,而后者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各个领域访谈成功人士以后,Dweck教授指出,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是在任何领域通往成功的基础,这些人能够主动挑战更高的要求,不断突破能力的天花板,从而不断进步。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学习能力优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模式,家长从小要培养孩子拥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并不是一有困难就帮孩子解决,要让孩子亲身经历,自己解决,家长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获得成就感,那么下次孩子就会更加想要挑战来获得这种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题,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来问家长,家长是直接告诉答案好呢还是引导孩子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后者比较好,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经过思考,而引导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这个过程孩子就收获了经验和获得成就感,因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研究发现:在幼年的时候父母的夸奖和批评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给两组孩子们一道简单的题,他们做出来以后,一组孩子被夸聪明,一组孩子被夸努力。这么简单的区别,却让孩子产生了非常不一样的行为结果。

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试验中相对更加不愿意选择更难的题目,为了维护聪明的形象,他们喜欢选择那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继续成功;而且,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觉得难题超越了自己的聪明程度,聪明程度又不是立刻可以改变的;甚至,他们更容易撒谎,谎称自己解出了难题。

所以家长在夸张孩子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个度,不要一直夸一个孩子好棒好棒好棒,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里,而是让孩子继续保持,继续努力,向更好的空间前进。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近些年有一个有趣的概念风靡全球,叫:Growth Mentality,即成长型思维。所谓的成长型思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这在美国很多学校被广泛应用。

成长型思维,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伟克博士,经过实验提出了这理论,把思维模式分成两种:固定型和成长型。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怕困难和挑战,他们喜欢挑战,相信自己能提升能力。

但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不会学习,只在乎眼前的成败。会为了自我安慰,选择逃避困难。

简单来说,成长型思维,能让孩子更主动去挑战困难,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Carol Dweck教授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显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过,虽然它总有机会被改造,但是尽可能早点开始。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1.

引导孩子积极挑战困难

引导孩子积极的迎接挑战,不用怕,不必事事为孩子包办,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2. 用恰当的方式表扬孩子

表扬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学会倒垃圾了,家长应该说",你学会倒垃圾了,很不错",孩子才会知道家长表扬孩子什么,下次孩子就会更加积极的完成各项任务。

3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败,是因为孩子怕输,怕家长失望,怕自己那个赢的形象在父母心中就没了,家长要引导好孩子,输赢不重要,参与学习才是重要。

4 通过细节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很多细节都能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告诉孩子一切皆有可能,让孩子有信心去做各种事情,培养孩子好的心态。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注意事项:

1、告诉孩子,努力和不断挑战难点能让他变得越来越聪明

有科学研究发现,智商是可以被开发的,告诉孩子,每挑战一个困难,离聪明就又更近一步,不断的挑战难点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孩子的性格也会越来越坚韧。

2、多鼓励孩子积极地自我鼓励。从婴儿期就开始运用正确的"称赞"技巧来塑造思维模式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称赞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宝宝最棒了!你好能干啊」试图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Carol Dweck教授经过超过15年的研究已经可以确定,称赞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对孩子有害无益,完全不利于孩子幼小的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

3、 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告诉孩子,你可以做到的,没事,别怕。

一旦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你的行为将改变,从而充满了自信,并获得了动力。

要想孩子成为成长型思维,家长就应该给孩子足够成长的空间。

“太难了我不做!”想让孩子“迎难而上”,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