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體重下降​——胰腺神經鞘瘤

病史

男,30歲,腹痛、體重下降

腹痛、體重下降​——胰腺神經鞘瘤

腹痛、體重下降​——胰腺神經鞘瘤

腹痛、體重下降​——胰腺神經鞘瘤

腹痛、體重下降​——胰腺神經鞘瘤

診斷思路

神經鞘瘤(neurilemmoma)又稱施萬細胞瘤(schwannoma),是由神經鞘膜增生形成,來源於神經外胚層的施萬細胞和中胚層的神經內膜良性或惡性腫瘤。好發於脊髓和腦、四肢和頸部,發生於胰腺的罕見。好發於中老年,發病年齡32〜89歲,平均57.75歲,無明顯性別差異。惡性胰腺神經鞘瘤現在稱為惡性周圍神經鞘瘤(MPNST),以區別於良性胰腺神經鞘瘤惡變。

1.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脹滿、不適、隱痛,也可伴有體重降低、噁心、黑便、黃疸等非特異性臨床表現。

2.實驗室檢查:缺乏具有臨床意義的實驗室檢查指標,血糖、血清胰島素、澱粉酶及脂肪酶水平等一般多在參考範圍之內,腫瘤標記物CEA、CA19-9、CA125指標正常。

3.B型超聲:多能發現胰腺頭部佔位病變,低迴聲腫塊,有包膜,邊界清楚。

4.CT檢查:

1)平掃腫瘤常為邊界清晰、包膜完整的稍低密度腫塊,腫塊密度因細胞成分的差異及囊變可均勻或不均勻,甚至有較大的囊變區,增強掃描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也可無強化。

2)以Antoni A區為主的胰腺神經鞘瘤,腫瘤脂質成分髙,網狀血管成分使其對比增強,病變質地不均,有時可見多處分隔及不同程度的中心壞死或出血的低密度灶。

3)以Antoni B區為主的胰腺神經鞘瘤,由於疏鬆細胞不成形結構、無明顯纖維成分基質,呈囊性外觀,CT增強後無明顯強化。

4)胰腺神經鞘瘤多為單發,生長緩慢,大小在4〜12 cm;小的腫瘤呈類圓形,邊緣光整,大的多有分葉且佔位效應明顯,可推壓周圍器官或與之粘連。

5.MRI檢查:多數胰腺神經鞘瘤有特徵性表現。

1)典型的包膜在T1WI呈低信號,T2WI呈中到高信號。

2)增強腫塊有明顯強化。 .

3)MRI可顯示血管受累情況,累及血管常提示腫瘤為惡性可能。

6.腫瘤生長迅速,周圍組織受侵襲,實性部分密度不均、邊界不清,以及血栓形成。

鑑別診斷

1.胰腺囊性腫瘤:原發性胰腺囊性腫瘤分為黏液性和漿液性兩類。CT表現為腫塊圓形或卵圓形,輪廓清晰光滑,或分葉狀,可見單個或多個大囊或小囊。整個瘤為低密度,或有分隔,壁厚薄不一,中央可見星形瘢痕,有時可見小結節突入囊腔,伴有囊壁或中央蛋殼狀鈣化。囊壁及間隔可輕度增強。


2.壞死性胰腺癌:壁厚不規則,不含鈣化為其特徵。

【病理結果】

胰腺神經鞘瘤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喜歡本期內容的 求收藏 求轉發

如果您有ct片問題也可以直接頭條私信

或者直接在應用商店下載放射沙龍app與放射科醫生在線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