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賽西·高夫 編輯 | 金雀兒
孩子總是哭鬧?孩子逆反總是頂嘴?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如何管孩子真是一件太太太讓人頭疼的問題。
小孩都需要管教,需要有原則的父母,懲罰他們時說到做到。如果孩子無法無天,父母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只會讓他們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教,那麼孩子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覺得你應該能做得更好。”
當孩子很清楚自己錯在哪裡,可還是一犯再犯的時候,怎麼辦?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切記,無論如何,我們的態度要始終如一——這是關鍵。
今天布穀聽聽就為大家請來教育學博士、心理導師賽西·高夫,告訴大家這10個管教孩子的秘密。
一、說話之前先掂量掂量,說到做到
不要對孩子說一些沒用的空話,比如:“你要再把籃球往牆上砸的話,我以後就不讓你再碰球了”。這是空話,根本無法兌現,孩子以後當然有機會碰球,所以父母就顯得很愚蠢被動了。
因此,父母說話前一定要自己先掂量幾分,更要說到做到,真正能教育孩子的不是說出來的話語,而是採取的實際行動。
如果父母不能說到做到,孩子就會記在心裡。有些孩子經常跟我說,他們都知道如何逃脫懲罰。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能夠先掂量幾分、說到做到,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就會多幾分。
二、從家裡做起
如果大人不想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就應該首先在家裡杜絕這種情況,讓孩子懂事起來。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多使用“請”和“謝謝”這些字眼,就應該讓他們首先在家裡用起來。
家裡行得通,以後在外面才會行得通。
三、給孩子機會,但務必僅此一次
比如說,孩子經常出言不遜,父母在懲罰他之前可以首先給予警告。
警告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機會,能讓他們學會自制。
四、給孩子一個選擇
警告其實就是一種選擇,相當於在告訴孩子:“你要麼對我客氣一點,要麼就到自己房間去安靜地坐著,怎麼選擇就看你的。”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控制權,也會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如果他們受到了懲罰,也是咎由自取,而不是因為父母的“嚴厲”管教。
再比如,孩子的房間總是亂七八糟,父母就可以告訴他:“你把衣服(玩具)洗乾淨了才能穿(用),其他沒洗乾淨的我先沒收,等你學會照顧它們了再來拿。”
這樣一來,孩子就有了選擇,而實際上真正掌控大局的還是父母。
五、要愛孩子,不要跟孩子爭吵
這條建議來自我們的朋友克里安和菲依。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你就能抽出身來,孩子嘛,自然會氣得七竅生煙。
記住,不要跟孩子爭吵。
孩子跟父母吵架,不是為了讓父母順從他的心意,就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兩者對孩子都是毫無益處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說“我很愛你,所以不跟你吵”, 然後走開。這種方式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也十分有效。
六、設置規矩並堅持不懈地執行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7點鐘我開車送你上學,過時不候哇。”
如果孩子不守時,就讓他在家裡等著,一直到媽媽送完哥哥姐姐上學後再回來接他,甚至等到媽媽把外面的事情辦完了再說,讓他上學遲到。
如果媽媽還要去上班,就讓他在家裡待著,或者帶上他去單位,讓他一個人無聊地坐在旁邊,直到媽媽忙完了工作再抽空開車送他去學校。
再比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車裡不能打架,誰打架就罰款5元,到時候你可以拿出現金交罰款,也可以幫我做家務,或者拿玩具來抵。”這樣孩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還有:“下次你再擅自拿姐姐的衣服穿,就得付她租金,一件衣服每天1塊錢。”
父母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實施這些規矩,孩子雖然開始的時候會討價還價,但最終還是會認識到,規矩既然定了就不會改變。
七、把錯誤轉變為機會
孩子犯了錯誤以後,父母可以問問他,他覺得應該怎麼辦才好——這是在給他機會好好想一想,讓他自己做出抉擇。
孩子一旦想出瞭解決方案,自我感覺就會更好。假如孩子覺得難辦,可以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越早開始越好。
八、要做有同情心的家長,不做衝動的家長
父母教訓孩子的時候,矛盾可能會很快激化。情緒化的行為,例如大發脾氣是毫無益處的;另外,家長做出某種行為,後來又因此感到愧疚,這樣也是不好的,因為這樣做只會助長孩子的威風,讓孩子意識到,原來自己竟然可以在父母身上造成如此激烈的反應,同時他還會覺得,自己不是偶爾一次做錯了,而是本性很壞。
相反,如果父母給孩子一個選擇,同時與相應的懲罰措施掛鉤,孩子一旦受到懲罰,父母就可以在他面前表現得富有同情心了。
例如,“我知道,在學校裡被警告了肯定很難受”,或者“今天晚上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真的很想你呀”,像這樣的話語就很入耳,表現出父母很同情孩子的遭遇。
同情心能維護親情,懲罰則給了孩子教訓;情緒化則毫無用處,它只會把事情複雜化,讓孩子不知所措。
九、適當的時候走開
如果父母正在氣頭上,最好選擇走開;如果是在車裡,父母可能需要停止說話,等到回了家,平靜下來,大家再好好處理問題。
負面的情緒不會觸發積極的行為,父母必須給自己留出時間,才能不帶主觀情緒地管教孩子。
十、運用表格方式獎勵孩子
我們在孩子學前會給孩子畫獎勵表格,現在表格依舊可以派上用場,只不過表格的內容換成了小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和職責。
父母可以用表格方式鼓勵孩子改正不良表現,把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良好品質填進表格。比如說,如果兒子對妹妹很兇,爸爸媽媽就可以在表格內填上“對妹妹好一點兒”;如果女兒在撒謊,可以在表格裡填上“誠實”二字。
總之,在表格裡不能只填寫孩子的負面行為,父母希望要看到的良好表現也應該包括在內。
如何懲罰孩子最有效?
“那麼,到底哪些懲罰方式有用呢?”父母們大概會問。
下面就列出幾條比較有用的,是我們這些年來和小學生們打交道時總結出來的:
1. 家務勞動,比如打掃衛生間、到院子裡撿樹枝等;
2. 圍繞房子跑圈兒,如果孩子不改正就多跑幾圈;
3. 罰孩子到自己房裡靜坐;
4. 孩子冒犯了誰,就讓他給誰寫道歉信;
5. 要孩子進行合理賠償,例如他打破了窗戶就得讓他賠錢;
6. 沒收或取消享受高科技產品,包括孩子在乎的所有物品和活動,如iPod、手機、看電視等;
7. 每犯一次錯就調整一次上床睡覺的時間,比如提前5分鐘睡覺;
8. 取消孩子想要參加的活動,比如不讓他去朋友家玩,讓他留在家裡。
本文出自《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布穀老師說: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一點,上面的懲罰措施中沒有提到打手心。打手心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做法,對某些孩子可能有用,但對於另外一些孩子卻毫無效果。
當然,打孩子的手心不同於用湯勺打屁股,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經常採取的辦法。做輔導師的這些年裡,經常有孩子私底下和我分享他們受到父母責罰後的感受,包括打手心。
實際上,大部分的孩子都說,打手心最好對付,因為忍一下就過去了。我倒覺得有其他很多責罰方式,可以促使孩子多反省自己的行為。
不論選擇何種責罰方式,重要的是堅持不懈。
父母的管教方式若是不能堅持,孩子就會記在心上,覺得只要把難過的那段時間熬過去就能萬事大吉;相反,重複則會加深印象。
不管是哪個年齡的孩子,關鍵的一點總是堅持不變。
賽西·高夫
教育學博士,心理輔導師、執業諮詢師,“明日之星”青少年諮詢部主任。曾多次受電臺邀請在節目中擔任嘉賓,是各類親子活動以及教師培訓項目中廣受歡迎的主講人。已出版專著5部。
閱讀更多 布穀學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