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未來10年最重要的新流量

智慧社區:未來10年最重要的新流量

新技術創造新連接和新場景;

新連接和新場景形成新流量;

新流量成就新的商業巨頭。

現在IoT、5G、AI攜手登場,全都被寄予厚望,屬於它們的新連接和新場景是什麼?新流量會在哪裡?誰有可能成為新的王者?

趨勢:新技術浪潮下的大變革

20年前,互聯網來了,成就了BAT。

10年前,移動互聯網來了,成就了蘋果、微信、TMD。

10年一遇的大變革即將準時出席。

互聯網從一個不起眼的軍事技術成為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就是因為它以全新的連接方式將海量人群接入網絡,改變了流量之河的走向。移動互聯網則強化了這種趨勢。現在,IoT(數據採集)、5G(數據傳輸)、AI(數據處理)這一“超級組合”來了,它們將實現萬物互聯。

這是下一代的連接,對應的場景不再是微信、電商、網遊等純虛擬場景,而是社區(家)、寫字樓(工作)、商業綜合體(吃購玩)、學校(教育)、醫院(醫療)等實體場景。這些被IoT、5G、AI加持的實體新場景通常都被冠以“智慧”二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學校、智慧醫院等。

這其中最核心的新場景無疑是智慧社區。社區由家庭組成,家對於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佔據了最多的時間,承載了最多的情感。社區在地理上和家是同一概念,離家最近,與家有最密切的關聯。智慧社區能夠容納最多的業務,想象空間最大。

IoT、5G、AI的發展會產生一些確定的趨勢,從這些趨勢可以看到智慧社區成為新流量的巨大潛力:

首先,社區裡的設施設備一定會越來越多。這已是事實,當前無論是智慧社區相關產品,還是智能家居產品,都處在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第二,基於5G強大的併發處理能力,所有這些設施設備都可以被連接,實現信息互通,這意味著人與社區的交互必將越來越多。同時,5G的傳輸速度大幅提高,使很多以前必須面對面開展的服務有可能在異地開展,這些可以異地化的服務中有很多最適合落在社區。

第三,AI將越來越強大。基於AI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不但能夠高效處理大量來自各類硬件的信息,還能夠在純軟件層面提供多種新增服務,提升社區服務的體驗。

總結起來就是5個“一定”:

1、社區裡的硬件一定越來越多;

2、這些硬件一定都可以被連接上網;

3、一定有大量以前必須面對面開展的服務可以在社區內異地開展;

4、基於前面3點,人們在社區內發生的連接一定越來越多;

5、AI一定能讓連接的體驗越來越好。

萬物互聯在社區和業主之間產生大量連接,足以再次改變流量走向。這就好比你需要和一個人經常打交道,而且每次打交道感覺都還挺不錯,你自然會對這個人產生信任。信任一旦建立,交易就是水到渠成的。智慧社區絕不是一個硬件級的機會,而是成就新巨頭的變革級機會。

不僅僅是技術發展趨勢會讓社區場景變成新流量,還有一些大的社會發展趨勢都是如此。例如: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需要更加“無孔不入”的流量渠道;教育、大健康、養老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產業,這些產業和社區有很多結合點,需要在社區設置前沿陣地;城市化進程已經過了“野蠻生長期”,進入“精細化”階段。

在科技大廠的眼中,智慧社區已是爭奪流量的重要戰場。

本質:體驗和效率

商業競爭的本質是比拼體驗和效率。

從體驗的角度來說,最好是在家裡就能獲得一切,同時效果要不比親臨現場差,甚至更好。

從效率的角度來說,社區有大量相似的人群和相似的需求,整合空間很大,效率提升空間很大。

以生鮮為例。生鮮電商在一線城市已經實現半小時送達,但為了實現“快”,需要大量配置前置倉,代價不菲,所以並不便宜。如果業主每天彙總生鮮需求到社區(按需),以社區為單位(批量)直接配送(直達),然後再由社區分發到戶或者業主到固定提貨點領取,效率一定是最高的,且固定投資很小。雖然在體驗上會犧牲一點靈活性,但價格優勢會很明顯。

按需、批量、直達是社區零售的三個關鍵詞。按需可以保證新鮮,減少損耗;在源頭(城市一級菜市場)相同,目的地(社區)也相同情況下,批量配送顯然優於零散配送,直達也一定比需要中轉(分級市場或前置倉)高效。這個模式需要社區和生鮮供應體系都實現高度的信息化並且互相打通,這都有賴於IoT、5G、AI在社區和生鮮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2018年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就類似這個思路,只不過執行主體是社區內的寶媽。除了生鮮外,有類似邏輯的商品品類還有很多,就連服裝這種電商的核心品類也有可能被社區收割。現在很多門店都有智能試衣鏡,隨著技術(AI+AR)進步,必然越來越逼真。如果智能試衣鏡實現了身臨其境,那麼其最佳應用場景未必是門店,很可能是社區。在網上看好心儀的衣服,然後每天都可以去社區內的智能試衣鏡虛擬試穿,最後選擇購買。這可以大幅提高試衣的頻率和效率,在實體體驗和網絡效率之間找到最佳平衡,估計剁手會越發不可遏制。

不僅是商品零售,服務業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也必將向社區發生轉移。5G會讓VR真正具備可用性,開始走向普及,加上各類智能硬件如雨後春筍,教育、大健康、養老、金融、文娛等都可藉助這波技術紅利實現異地化。很多現在必須面對面才能開展的服務未來都可以搬到社區內開展,能大幅降低了業主獲取服務的成本,提高了這些服務行業的效率。體驗方面也不用擔心,有了5G和不斷升級的硬件,身臨其境並不遙遠。

那為什麼上面提到的這些硬件不能直接搬進業主家裡呢?也可以,只要足夠便宜。

無論是商品零售還是服務業,社區場景都能充分應用新技術來提升體驗,提高效率。仍然對智慧社區表示懷疑的人可以對自己做一次“靈魂拷問”:在社區內就能獲得你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比外面便宜,難道不爽嗎?萬變不離人性,人性從未改變。既然外賣可以如此迅猛地增長並支撐美團超600億美金的市值,我們就只能相信人性本懶,並且相信智慧社區可以支撐起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

邊緣服務:一場挑戰想象力的重構

邊緣服務是借用邊緣計算的概念。邊緣計算是相對雲計算來說的,更靠近應用端。“邊緣服務”類似邊緣計算,由服務平臺在社區內配置更靠近消費者的“邊緣”設備,就近服務本社區的業主。“邊緣”可以通過硬件從“雲端”繼承服務能力,本地無需或者僅需少量配置服務人員。隨著智能硬件的發展,前面提到的服務業就可以“邊緣服務”的形式開展。

從前互聯網的世界裡主要是“雲端”和“終端”,以後還要加上“邊緣”。新技術開啟的這場重構會深刻改變很多行業,創造很多新物種。社區和“邊緣”是一對絕配,同一社區的業主存在很多共性,邊緣服務可以在社區找到個性化和效率之間最佳的平衡點。

例如課外教育、日常的醫療檢查和健身保健、各類金融服務都可以依託相關設備以邊緣服務的形式進社區,電商也可以通過智能試衣鏡在社區設立邊緣服務。對於流程相似的服務,還可由多個商家共享邊緣服務設備,又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例如金融邊緣服務就可由多個金融機構共享,類似支持銀聯的ATM;智能試衣鏡也可由多個電商平臺共享。

相比社區周邊的小店或各種分支機構,邊緣服務主要依賴硬件。從趨勢看,很大一部分目前由人提供的服務早晚都將被機器取代,機器還可以創造出很多新服務和新場景。在以硬件為主,不需要或少量需要人的情況下,各大平臺以邊緣服務的形式融入智慧社區開展聯合運營,一定是效率最高的模式。

社區操作系統:智慧社區的底層架構和殺手鐧

智慧社區的底層架構應該是基於社區內的所有硬件,以及全體服務人員之上架設的一個“操作系統”,上面可以承載各種基於社區場景的應用。

這裡的所有硬件,包括了業主家裡的智能家居。因為家和周邊環境(社區)密不可分,或者說家和社區融合在一起會有更好的體驗。例如你家的智能門鎖發現非法開鎖行為,並向你發出警報,然後你該怎麼辦?如果家裡沒人你只能報警,但警察趕來需要時間;如果家裡有人,是否能抵禦非法侵入也是個問題。

如果智能門鎖和智慧社區結合起來,發現任何非法侵入行為都提交到社區,社區立刻安排保安上門處理,同時報警,並集合全體保安待命。這樣不但能及時發現問題,還能有效解決問題。又比如,你要出門時對智能音箱說聲“我要出門”,智能音箱將信息提交到社區,社區馬上安排電梯到你的樓層,這對高層樓房的用戶來說肯定是個很酷的功能。智能音箱除了呼叫設備,當然也可以呼叫服務人員,由社區安排人及時上門服務。

當社區的“操作系統”建立起來,智慧社區就有了整合智能家居的能力。智能家居是大家公認的趨勢,2018年產值破千億,預計到2023年突破5000億,吸引了眾多廠家進入,百花齊放的同時也帶來了兼容、整合的問題。不管誰是最後的整合方,都必須廣泛和智慧社區開展深度合作,因為如果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區隔離了,那智能家居的體驗就會遜色很多,這在競爭中足以決定業主的選擇。

假設有A、B兩家智能家居公司在同一社區競爭,他們的性價比在同一水平。A公司同意在智慧社區的APP集成自己的產品,而B公司堅持使用自己的APP。社區則同意向A開放智慧社區的全部能力,但對B全面關閉。不難推斷,A公司必然會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因為消費者根本不在意用哪個APP,而只在意體驗是否更好。

同理,當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普及之後,也必須對接這個操作系統,因為車的使用場景也和社區密切關聯。這樣的應用還有很多,缺的只是腦洞。每一個想到社區淘金的平臺和商家,以及各種邊緣服務都需要接入到這個“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和應用之間也有一個自我強化的增長飛輪:應用越多,系統越強;系統越強,應用越多。當智慧社區以“操作系統”的形式對外開放自己的軟硬件及人員的能力,智慧社區就有了自己不可替代的殺手鐧,在產業整合中擁有極強的話語權。

而這個殺手鐧,奕虎物聯已經擁有。我們將智能家居與智能物業相互融合,打造真正的智慧社區生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