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

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痛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细胞代谢紊乱(多元醇途径)

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还有葡萄糖自动氧化使反应性氧化产物形成,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细胞代谢紊乱中的多元醇途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时,高血糖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多元醇通路,多余的葡萄糖经多元醇途径谢。多元醇通路需要2个限速酶:醛糖还原酶和山梨醇脱氢酶。

葡萄糖经醛糖还原酶催化生成山梨醇,山梨醇再在山梨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果糖。

还原型辅酶Ⅱ是葡萄糖经醛糖还原酶催化生成山梨醇过程中的辅酶,还原型辅酶Ⅱ的消耗导致NO合成减少或者谷胱苷肽减少,其结果是血管的血流量下降和大量自由基产生,造成神经损伤。所以减少还原型辅酶Ⅱ的消耗,即抑制葡萄糖→山梨醇→果糖这条通路很关键。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另外,神经组织内不含果糖激酶,不能利用果糖,造成神经细胞内大量山梨醇和果糖堆积,细胞内高渗,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因此,避免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需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经细胞内堆积,即抑制葡萄糖→山梨醇→果糖这条通路同样重要。

3.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是什么?

依帕司他是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依帕司他能抑制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于对照组比较能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动物实验表明,依帕司他可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坐骨神经、红细胞、视网膜中山梨醇的蓄积,提高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自主神经机能。

在神经形态学上,依帕司他可改善轴突流异常,增加其坐骨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腓肠神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轴突圆柱率;另外,依帕司他也可改善模型动物坐骨神经的血流并使其肌醇含量回升。

4.依帕司他为什么要饭前吃?

糖尿病病人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使醛糖还原酶激活,促使体内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本身由于极性强不易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会形成蓄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使细胞中Na+-K+-ATP酶活性下降,造成肌醇丧失,导致细胞代谢与功能的损害,尤其是眼睛和神经细胞。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人体在进食后 1 小时左右体内血糖浓度可达高峰,3 小时后血糖浓度逐渐趋于正常,依帕司他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口服达峰时间约1小时,所以在餐前吃,等患者饭后血糖升高,正好有足够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发挥作用,避免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达到对组织的保护。

(1)适用于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血糖药或用胰岛素治疗,而糖化血红蛋白值高的糖尿病患者。对伴有不可逆的器质性变化的糖尿病性末梢神经障碍的患者不能肯定其效果。用药12周无效时应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2)服用本品后尿液呈黄褐色,会影响胆红素及酮体尿定性试验。偶见肌酐、胆红素及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此外尚可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应停药并适当处置。妊娠及哺乳妇女忌用。口服:成人饭前1次50mg,1日3次。随年龄及症状适当增减。 #

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帕司他,为何要饭前服用,药师讲出实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