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评论|“孙小果案”记者节宣判,守望公义的新闻永远被需要

今天,第二十个记者节如约而至。

在记者节同一天,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孙小果等13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孙小果出狱后涉黑犯罪一审获刑25年。仿佛完成了一个二十年的轮回,以新闻之名,向守护社会公义的全国记者致敬节日。

孙小果案最早曝光于1998年,以“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为题,当年南方周末、成都商报率先报道孙小果案。二十年沧海桑田,一切美好的和不好的都在发生着。于媒体而言,有些媒体消失了,有些媒体转型了,但变的只是媒体形态和传播路径,对真相的追寻,对公义的坚守,对正能量的发扬,未曾改变。

生活仿佛改变了许多东西,生活仿佛什么也没有改变。

环境在变,记者的初心没有变——

记者以“问”为生,对这个世界孜孜以求的好奇心,始终未变;

记者以“跑”为生,对前往新闻现场的渴望和冲动,始终未变;

记者以“探”为生,对事实和真相抽丝剥茧的追求,始终未变;

记者以“脑”为生,对正确新闻导向和社会正能量的坚守,始终未变。

这,就是媒体人的初心和坚持。不论是二十年还是一百年,这颗初心,依然少年,风华宛在。

我们始终在奔走。在通往九寨沟、宜宾长宁地震灾区的路上,记者是第一批逆行者;在调查西安奔驰女车主真相的过程中,记者是孤独的独行侠……

我们始终在思考。在城市“东进”的宏业中,用融媒体阐释市民的获得感;在川航3U8633事件中,始终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飞机风挡玻璃碎了,但新闻不能!

我们始终在行动。在“一带一路”沿线,记者亲历并记录时代风云;在国际传播力建设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成都精彩。

我们始终在融合。从当年成都商报一纸风行,将带着油墨香的新闻送到您手上,到如今追求“国际影响,全国一流”的红星新闻,全媒体阅读量每月3亿+……

今天,记者节,新闻人自己的节日。我们祝福,我们许愿。

当年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光芒披露,满照人间。在这个记者“过生”的节日里,请允许平凡如我的新闻人,也“许”下一个愿望:希望记者节是整个社会的节日!那是一份对时代价值的渴求和坚守,那是一份不忘初心、无愧时代的承诺和追求。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