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老爺子拍新聞30年 轉型做自媒體4年:照片要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自拍我的故事#上個月去城固參加人民攝影“金鏡頭”新聞攝影作品頒獎典禮,獲獎名單上有幾位和我一樣都是自由攝影師。 自由攝影師屬於體制外的攝影人,就像廟裡的和尚,坐在廟裡唸經,出來就是個普通人,但吃喝拉撒大家都是一樣的。

體制內是不認可“金鏡頭”這個獎,沒哪個媒體記者拿著這個獲獎證書去申報職稱,但這個獎在新聞攝影圈裡很有分量,它不管你是哪個廟裡出來的和尚,只要作品真實客觀都有機會獲獎,連續舉辦了28屆,確實給民間自由攝影師提供了公平的舞臺。

說起來離開報社四年了,我在記者這個行當幹了二三十年,現在失業了。當時有點想不明白,記者咋可能下崗?但仔細琢磨,原來是互聯網發展太快了,手機裡什麼新聞都能看到,誰還願花錢去買報紙。所以,很多記者改行了。

看到有同行哥們掙錢了,我也想在大風大浪裡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華。但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並非是智商出了問題,而是在媒體幹了這些年,腦子裡這根筋總是轉不過彎來,看到那些底層掙扎的草根,好像記錄這條路還要走下去。

在報社工作期間,我好像還有點能耐,可如今什麼都不是了,何必去折騰?但自從做了自媒體,發現“記者”這個行當並非是某個領域裡的專利,其實記者就是記錄者,法律賦予每個公民都有知情權,只要把真實的展現出來,佐證這個時代,他就是記者。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記者,哪怕你吃個肉包子拍下來發到朋友圈,也是在傳播,只是受眾面大小而已。比方我就加了好幾個朋友圈,平時拍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發上去,哥們看到後,都知道我今天吃肉包子了。

這些年來我一直沒停下,只要符合我的採訪對象,並且接受我的採訪,我就會趕過去。和草根比較好打交道,並非是我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實惠,而是不想讓他們感到孤獨,甚至看到了一絲希望。

比起在報社,現在的自由度更大了,我想去哪就去哪,沒人管,不像以往什麼稿子都要去採訪;這裡搞個剪綵、那裡評個先進,好人好事鋪天蓋地。 

出來後搞了個《草根》公眾號,這還把人給拴住了,整天想著寫點啥、拍點啥,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去了好幾年。 如今還真要感謝互聯網救了我,不然這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找不到出口,雖然《草根》的受眾面有限,但總有同路人,公眾號裡的留言大多是支持和鼓勵,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有人說我是在做公益,還有人說是在做慈善,我覺得都稱不上,無非是給別人幫點小忙,參加了幾次公益活動而已,其實我一直在做記錄者。公益慈善和記錄者是有區別的,嚴格地說,記錄者不能選邊站,必須真實客觀地展現,留給他人去思考和理解,如果帶有主觀偏見,它就不客觀了,甚至會造假,這頂帽子我戴不起。

自媒體走到今天是互聯網在推動,雖然是個體思維,但肩負著一種責任,採寫的稿子必須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絕不能以造假毀於一旦,不然,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受眾的吐沫都能把你給淹死。


至於個人能力那是另一碼事,過去在報社採寫的稿子要經過多道關,現在要獨立完成,壓力確實很大,逼得自己要腳踏實地去認真做事。

我不太在意別人說我是記者,還是自媒體人,只要我採寫的稿子能給受眾帶來一點能量,哪怕是苦澀的觸動,那我也是在追求事實的真相,實在不行,它至少影響了我一個人,讓我讀懂了一些社會現象。

今天是記者節,也是全民記錄的節日,推動社會進步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只有文明社會才能體現出人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