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報喜”,民間習俗有哪些?

“報生禮”,就是嬰兒出生後,父親和家人以不同方式到嬰兒外公外婆家、親朋鄰居家報告喜訊的禮節。舊時的禮節是比較豐富的,也有點兒煩索,不過寓意和情調還是濃郁的。報生禮在各地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此蒐羅一些,以供瀏覽。

生孩子“報喜”,民間習俗有哪些?

首先是生男生女的稱法。舊時,生男被稱為“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貴、尊貴,要大慶賀。“弄璋”典故出自《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所以,生女就被稱為“弄瓦之喜”,瓦是紡錘,表示女工,慶賀從簡。寓意就是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把瓦給女孩玩,瓦是紡車上的零件,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紅。女紅,指紡織、縫紉、刺繡一類的工作。現在已經成古董或藝術活兒了。

生孩子“報喜”,民間習俗有哪些?

既然男女有別,“報喜”時的情形也是不同的。在舊時,小孩子出生,首先報出男女的是接生婆。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會對生母大叫“大喜”;如果是女孩就默不作聲。嬰兒平安出生後,女婿是去外婆家報喜,這俗稱為“送喜果”,是我國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種習俗,現在大部分農村仍保留有這種習俗。有去報喜的新生兒父親,常會攜帶荔枝、龍眼、花生及染成紅色的雞蛋(俗稱“紅蛋“或“喜蛋”)等禮物。但以紅蛋為主。紅蛋的數目,生男為單,生女為雙,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紅喜蛋。外婆家接到禮物後,會準備喜蛋、衣裙等物送還。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單女雙的數目分送親友,而親友則以火腿、桂圓饋贈,現在社會生活中的“發喜糖”、“發紅蛋”的習俗就是這種“送喜果”習俗的沿襲和繼續。

生孩子“報喜”,民間習俗有哪些?

在浙江一帶報喜時,生男孩用紅紙包毛筆一支,生女孩則附花手帕一條。也有分別送公雞或母雞的。陝西渭南一帶是帶老酒一壺,上拴紅繩為生男,拴紅綢為生女。在南一些地方,帶傘去岳父家,傘放在中堂桌上為生男,置於大門背後為生女。有些地方在送“喜蛋”上就能分出男女,生男蛋為單數,生女蛋為雙數。岳父母收下“喜蛋”後還必須加倍送還,女婿再將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親朋好友。

生孩子“報喜”,民間習俗有哪些?

周宗禧先生在博客中撰文《生孩子“報喜”習俗》介紹,在德化民俗中,還有向天地和祖宗“報喜”的儀式,現摘錄在此:其一是向天地“報喜”。德化的民間建築習俗中,在正廳中棟向外第三支梁的下面再 增添一支附梁,取其名為“燈”梁,專為正月點燈時掛燈用的,燈為“丁”之諧音。 因此,家裡生了男孩當天遂點上一盞燈掛在廳中的燈樑上。寓意天地有靈,我這座房子有新生一新“丁”了,特向您報喜。其二是向祖宗“報喜”。德化民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點上元燈,因此有的地方生了男孩子的第一個正月十五,要到自家的祠堂掛一盞燈,寄意向祖宗報“添丁”之喜。

生孩子“報喜”,民間習俗有哪些?

過去的禮數,多少存在煩索,但不缺的是人情味兒。現在的人報喜方式就簡單而且快捷,來得最方便的就是在微信微博中涮一下,天下人都曉得。至於生男生女,性直爽快的人會直截了當地用戴不戴“把兒”表白,特別乾脆。但這中間也特別地感覺少了一些東西,你覺得是不是的呢!習俗,有的還是不錯的,人情味加含蓄,這種生活中的浪漫情調還是需要的。你們哪兒添丁見喜,民間習俗是怎麼做的呢!回憶或收集記錄下來,有趣。(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