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女醫生在家坐診38年,資助百名貧困生 感謝信稱她“吳叔叔”


93歲的吳合是陝西省友誼醫院免疫變態反應科離休老專家。38年前的離休對她而言,只不過是把辦公場地搬到了家裡而已,由於她能用最便宜藥治好患者的病,不想讓老百姓多花一分錢的好口碑,一傳十,十傳百,現在每天慕名前來求醫問診的患者絡繹不絕,上海,北京,廣州,西藏等全國各地的患者都有。而吳合也因此被人們敬稱為“吳先生”,經常被不知情的患者誤認為是男醫生。

吳合醫生在家稱體重時,不小心摔倒了,年紀大了,這一跤導致她左胳膊受傷。儘管不慎受傷,但她並沒有停歇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依然讓女兒每天幫自己打扮得乾淨幹練,搭配合適的衣服,坐在辦公桌前等待前來就診的患者,認真問診並給出對應的治療方案。

吳合1924年出生,自小在上海長大,1948年從上海醫學院畢業,到新四軍浙東遊擊隊後方醫院工作,那時候就被譽為“白求恩式的好醫生”。1954年轉至陝西省友誼醫院,並在該院創建了西北地區第一家免疫變態反應科,在恢復免疫功能為原則的防治反覆感染、過敏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顯著成果。吳合總說:“用最便宜的藥、最簡單的治療方法、最快的速度將病人治好,這樣的醫生就是最好的醫生。”


從21歲加入地下黨,後隨軍從醫,再轉業到醫院,吳合參加工作一晃就已71年了。已是鮐背之年的她,依然忙碌在臨床一線,每週一到週五的上午,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患者。“用最簡單的方法將病人治好,就是最好的醫生” 

女兒每天幫自己打扮得乾淨幹練,搭配合適的衣服,坐在辦公桌前等待前來就診的患者,認真問診並給出對應的治療方案。

吳先生看病有自己的“規矩”——所有來問診的病人,都要拿起吳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編寫的關於免疫治療的小冊子,學習幾頁和自己病情相關的書。

1993年,吳合在報紙上看到希望工程救助失學兒童的報道,深受感動,便找到陝西團省委希望工程辦公室。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聯繫上陝西柞水縣一名面臨失學的兒童,並當場捐款300元。從此,資助孩子成了老人的“常規動作”。 

吳合有個保存了20多年的冊子,記錄了她捐資助學的點滴。翻開來看,裡面夾滿了她從1993年至今給希望工程、盲童金鑰匙行動、春蕾工程及貧困地區學生捐款的證書。資助者的一封封來信,也被老人細心地夾在冊子裡。圖為女兒整理病歷。

老人生活十分簡樸,在家裡穿的是酒店帶回來的一次性拖鞋,腳尖還打著補丁。但她用省下來的工資,資助了71名貧困學生,累計達6萬多元。  吳合常說,人的價值,在於給予了世界多少。只要社會需要、病人需要、孩子需要,都盡力去做。多年來吳合還資助了百餘名貧困學生,很多學生寫信來感謝,開頭竟然寫著“吳合叔叔”,這讓她哭笑不得。 

“醫者仁心”這四個字,吳合“書寫”起來格外有力。這力量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認真,是有幾分力使幾分力的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