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清弓,即是指满清入关后,由满族带入中原的中国传统弓,清弓只是俗称,在国际上,所谓“清弓”,就是满洲弓或者满族弓。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满族,即女真,后被皇太极改为满州族。《金史·世纪》载:“生女直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满族在女真时期时,就曾有“女真不满万,满万则不可敌”的评语,后龙兴辽东,立清朝,一举入主中原,统治天下后,更是留下“骑射得天下” “弓马骑射乃建州之本”的祖训,可见其对于骑射的重视。

骑射,即是满州八旗军战力的来源,身为渔猎出身,满族却普遍都有着高强的骑射技艺,《黄云集》中载:“(明朝对满清的蔑称)奴之勇敢善射,耐饥渴,喜战斗,上下岩如飞,浮马渡江河,不以舟楫,此自其习然。”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满州族虽然以骑射闻名于世,但其为渔猎民族,并非游牧,战法也是步骑皆精,不似蒙古、匈奴以骑战为主。

“骑射得天下”,虽然有点夸张,但在后金(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政权,是清朝的前身)还未大规模使用火器之时,骑射,的确是后金军抗击明军的主要战法。在当时,即使面对明军的火器,后金的骑射仍有妙用。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努尔哈赤率军百战百胜,却受阻于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含恨而终。此后,后金遂开始仿制红夷大炮,大力发展火器,并以此击溃清朝。

除骑射技艺外,满州军队所使用的清弓,亦是其战力的保证。清弓,形制来源最早可以追溯至辽金女真族时期,当时女真族的长梢筋角反曲弓,是明朝末年时,女真各部所使用的制式弓形,即是后来清弓的雏形。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清代皇帝用于狩猎的弓箭。清朝以弓马为祖训,故清朝世代皆有狩猎之事。

后直至后金、清朝时期,清弓形制根据战场需求略有改进,在清军入关后,清弓逐渐取代中原王朝之前所使用的无弦垫长梢弓、开元弓、小梢弓等各种弓形,成为清朝唯一的制式弓箭。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在得火器后,清军的战略一般都是以弓箭扰敌、诱敌,趁敌不备之际,再以火器、大炮轰击。

清弓相比于中原各弓来说,属于重弓,这是因为满州人以渔猎为生,平时所狩猎的都是野猪和鹿这样的大型猎物,如不用重弓,则伤害不够,无法一击毙敌。

清弓属于筋角反曲复合弓,结构从中间向两边对称,依次为握把、弓臂、弦垫和弓梢。握把木质,上贴暖木与鲨鱼皮,以免滑手;弓梢木质,中夹角片,长而反向弯曲,根部附有弦垫,有骨制,亦有木制;弓弦分三类,皮弦、丝弦和筋弦;弓体用榆木、桦木等硬质木料制成,面贴牛角或羊角,背贴牛筋、鹿筋,可以承受极大的拉力,也就是说可射出威力巨大的箭矢。凭借着大尺寸、大弓梢、大拉力这三个特点,如用清弓射击重箭,其威力足以和早期的火器相比,并且准确度还在其之上。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清代祖训,骑射为根本,故清朝时,射艺极为重要,是当时考武举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形制上,清弓规定严格,可分为战弓、猎弓、力弓三类。

力弓,训练用弓,弓普遍力大,弓体、弓梢粗壮,是用来给弓箭手练习力量、拉弓动作的弓。

猎弓,在三种形制中弓梢最长,这样的设计使其弓体纤细,使用最为省力,多为游猎时所用。

战弓,这就是清朝军队所用的形制,弓梢长度中等,即能够省力,又可以减少不稳定因素,加大容错率,拉力至50磅起可一直升至200磅以上,可谓是结合了力弓、猎弓两者的优点于一身。

清军配用箭枝亦分为三大类,披箭、刺箭、哨箭。披箭箭身粗,重量大,箭镞宽,用于近射;刺箭箭身细而长,重量轻,箭镞细而窄,用于远射;哨箭,为鸣笛示警所用,射出后能发出鸣音。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清代对于箭矢的保养很到位,会在箭镞和箭杆的连接处以蛇皮或沙鱼皮包裹,借以加固箭镞,防止磨损。

清弓,长弓大矢,威力相较其他弓箭来说要大,故能百步之内破甲杀敌,无往不利。正因清弓威力过人,故清代时,对于弓箭的制作极为重视,康熙十五年时,康熙帝曾谕令规定,弓箭要依式制造,不得擅自改制,“匠役将弓箭不如式制造,或被人首告,或兵部查出,所造之物人官,匠役从重议处”。康熙十九年,又下令曰:“制造箭枝务要箭心坚长,手攒安钉,如草率造作,匠役人等一并治罪”。为此,清弓的质量一直不低。

清朝赖以征战的第一要器,清代弓箭鉴赏

▲雍正帝曾言:“自古以来,各种兵器能如我朝之弓矢者,断未之有也”。

虽然晚清之时,清王朝沉迷于古旧之时,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大败盈亏。鸦片战争前后之时,清朝被外敌打醒,开始洋务化运动,而落后于时代的清弓,即使在弓箭中已经是佼佼者,但仍比不上日新月异的火器发展。在当时,清弓已经不再是清军的主要武备,而是沦为八旗子弟习射娱乐的工具,从此再不复雄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