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農村大姐手工做柿餅,賣價都比別家貴,她說自己有個小竅門


近日,攝影師和影友一起來到山西芮城中條山下的一個小村莊,遇到正在和丈夫忙著旋柿子的吳玉梅。“我們當地做柿餅是跟老人學來的傳統手工方式,要經過去皮、晾曬、捂霜等工序,其中晾曬是最關鍵的環節,但是今年天氣不好,又是下雨又是陰天的,我們得加快旋柿子的速度。”吳玉梅一邊說話,一邊和丈夫忙著手上的活。

在山西南部,每到深秋季節,柿樹上的柿子開始相繼成熟,當地老百姓紛紛取出工具旋柿子、曬柿餅。村裡的巷道、空地和屋頂,所有可以曬柿餅的地方都被村民利用起來,攤曬著被去掉外皮的柿子。一眼望去,晾曬的柿子從金黃到桔紅,顏色有深有淺,成為鄉村秋色裡一道靚麗誘人的風景。

吳玉梅是上田村人,今年50歲,她說自己從小就在孃家跟著父母學做柿餅,嫁到婆家以後也是年年都做。“我們小的時候,麻花和柿餅是過年招待客人的必備食品,曬好的柿餅入口綿甜,非常好吃,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曬一些貯存。”吳玉梅回味著小時候的時光:“按傳統手工做法,削皮後的柿子在太陽下曬一週左右,就收起來用棉被蓋嚴捂霜,進了臘月裡,等柿餅慢慢覆蓋上一層白白的糖霜,就可以吃了。”


近年來,因傳統手工柿餅受市場歡迎,老百姓開始大量曬制柿餅,已經成為農戶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去年孩子他爸出門去打工,家裡柿子熟了以後,從摘到旋好曬乾捂霜,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幹,前後腳忙了兩個月,做成一噸多柿餅,收入了七八千塊錢。”提起做柿餅的收入,吳玉梅顯得很滿足。“我們村有的做柿餅大戶為了掙錢,會從外地買了柿子拉回來大量加工,去年有個人做了八噸左右的柿餅,掙了七萬多塊錢,但是他們得僱人幹活。”

圖為吳玉梅用一臺手動的旋柿子機將柿子的外皮削掉。她說,以前都是用刀去皮,速度特別慢,後來人們製作了這種用機械齒輪帶動的小工具,去皮又快又省力,“聽說現在已經有了電動的,不用手搖,更省力了。”

吳玉梅是他們村公認的做柿餅好手。“我年年都做柿餅,已經做了30年,是村裡做的最好的,賣的價格也最高。旋柿子的環節有一個小竅門,皮旋得越乾淨,柿餅就會曬得越好,出霜越好,特別是柿子蒂周圍,要旋得很細心很認真。”吳玉梅拿起一個旋過皮的柿子向攝影師介紹:“我做的柿餅每年都賣得乾乾淨淨,每斤都會比別人多賣五、六毛,但是大家都說我家的柿餅賣得貴是應該的。”


“曬柿子要勤快,一天至少得翻兩次,防止一邊曬熟了一邊曬不熟。今年孩子他爸怕我太累,沒有出門打工,兩個人幹活能輕鬆不少呢。”吳玉梅說,曬柿子最怕遇到下雨天。如果天氣好,一個星期柿子就能曬好。因為今年一直沒有連續的大晴天,所以管理要特別小心,不然起早貪黑的辛苦就白費了,有可能到最後柿子發黴變黑,甚至做不成柿餅。圖為吳玉梅的丈夫在家門口翻曬柿餅。

圖為吳玉梅家門口晾曬著成片成片削好的柿子,在秋天的陽光下黃澄澄的非常漂亮。

“我們這裡的柿餅全部是傳統工藝,手工削皮,之後靠太陽曬。曬出的柿餅味甜、沒有澀味、霜多。每年柿餅曬好後,就有人到村裡來收,剛開始是每斤4塊到5塊錢左右,到後期柿餅少了價格就是7、8塊錢左右,銷路還可以。”吳玉梅說她去年嘗試還在網上少量賣了一部分,零售12元一斤,今年還可以再多賣一些,說不定能增加些收入。圖為家門口和院子裡的空地都曬滿了柿子,吳玉梅的丈夫挑著兩桶旋好的柿子到房頂晾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