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韓信年輕時,雖然,在朋友家蹭過飯,受過小流氓的侮辱,但是,並不意味著韓信沒有底限。那麼,韓信的底限是什麼呢?

底線就是:得到認同。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在天下大亂之際,韓信曾在項羽手下當差,項羽提拔韓信為郎中,地位不算高,但是,韓信不在乎。之所以韓信會離開項羽,完全是因為得不到認同,韓信三番兩次向項羽諫言,誰知,項羽固執己見,從未採納過韓信的建議。得不到認同的韓信,跳槽到劉邦帳下,換了主子。

誰知,劉邦也並未重視韓信,隨便給了一個官職,就把韓信打發了。韓信心灰意冷,打算另謀高就,此時,第一個認同韓信的人,追了出來,他就是蕭何。蕭何覺得,韓信帶兵打仗的本事天下無敵,如果,錯失韓信將是沛公最大的損失。

當時的蕭何,在劉邦面前非常有話語權,在他的舉薦下,韓信官拜大將軍,終於得償所願。從一個無人賞識的小卒,一躍而成為漢軍的最高指揮官,全軍皆驚。但是,韓信用自己的實力告訴所有人:我韓信,就是軍事天才!

從政治角度來看,韓信轉投漢軍是最明智的選擇,這可能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走對的政治路線。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說明,韓信在政治上就是一個“白痴”。

那麼,韓信在政治上,都有哪些弱點呢?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首先、強行討封

彭城一戰中,漢軍落敗,許多將領投降楚軍。沒過多久,項羽就包圍了劉邦所在的滎陽,劉邦嘗試突圍,但是,幾次都未能如願。此時,在另一路戰線上,韓信旗開得勝,擊敗了魏王,並將魏地規劃為河東郡;隨後,韓信又斬殺了趙國大將陣餘,活捉了趙王歇。

當時,劉邦派遣酈食其遊說齊王,齊王已決定依附於漢。誰知,韓信出於其它目的,竟對齊王宣戰,在數月內打下齊國五十座城池。齊王覺得酈食其欺騙了自己,將其投入大鍋中煮死。從這來看,酈食其死得極冤,導致他死亡的,正是肆意妄為的韓信。

漢王四年,韓信征服了齊國,這時,韓信給劉邦寫了一封信:“漢王,我覺得齊國人非常狡猾,從未真心歸順漢王,而齊國的南方正是楚國,齊人與楚人來往密切,倘若我們不封一個假齊王來治理齊地,恐怕齊國人民會臨陣投敵,我願意做那個假齊王,以後仍聽從漢王調遣。”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劉邦看到這封信後,氣得吹鬍子瞪眼,連聲罵道:“我還盼著你韓信能解救我脫圍,現在你竟然趁著我落難要挾我,向我討要封號,你太不是東西了!”

對此,張良卻勸解道:“如今,韓信為刀俎,我們為魚肉,處在不利的一方,沒法阻止他自立為王。不如主動一點,將他封為齊王,這樣還能留個好念想,讓他替我們防守齊國,等我們突圍後,再找他算賬!”

劉邦一聽,覺得此言有理,便立即傳話給韓信:“你立了這麼多功勞,封你為齊王是理所當然的。況且,大丈夫言出必行,封你為齊王你就是齊王,哪有什麼真王假王?”從韓信一意孤行地進攻齊國和索要分封來看,此時的韓信,早已不是那個懂得感恩的青年。

他認為,自己的功勞足以享受列土封疆。

由此可見,韓信的政治目光是短淺的,劉邦既然要成就霸業,就是為了建立集權統治,倘若分封諸侯,豈不是讓天下重新回到群雄割據的局面嗎?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其次、優柔寡斷

劉邦餵飽了韓信,給了他夢寐以求的齊王之位。而此時,韓信的親信蒯通便勸諫韓信,不如趁著楚漢相爭,自己扯起大旗單幹,坐視楚漢相爭,謀取漁翁之利,這是稱霸天下的最好時機。蒯通說道:“在正確的時間就要做正確的事,如果不能做到殺伐果決將來遭殃的一定是你!”

韓信沒把蒯通的話當回事。

並且,還對其說了這樣一番話:“漢王對我非常夠意思,早年他拜我為上將軍,將所有漢軍分配給我統帥。漢王寧願自己受凍,也要將衣服披在我的身上;寧願自己捱餓,也要把食物給我吃。我所有的要求,漢王都會滿足,就連我想當齊王,漢王都沒拒絕。之所以我有現在的成就,全都是漢王的恩賜。漢王待我不薄,如果我在這時候背叛他,豈不是背信棄義?漢王對我的恩情,就算讓我付出性命,我也無以為報。”

正是因為韓信在政治上是一個白痴,才會認為劉邦會一直倚重自己。

試想,此時的韓信,已冒天下之大不韙向劉邦索要王位,現在的劉邦還能對他推心置腹嗎?劉邦早晚會和不識抬舉的韓信算總賬,如果,韓信意識到這一點,大可以聽從蒯通的建議,與楚漢三分天下,擊敗劉邦項羽統一全國。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再個、不識抬舉

劉邦登基之後,韓信被改封為楚王。在抵達楚地後,當年項羽手下的大將鍾離昧被漢軍通緝,逃到了韓信家中避難。兩人本是舊識,但是,值此天下初定之際,韓信竟毫不避嫌,將鍾離昧窩藏在家中。劉邦聽說這件事後,下詔命令韓信緝拿鍾離昧,可是,韓信並沒有當回事。

剛剛成為楚王的韓信,意氣風發,在巡視封地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群全副武裝的士兵招搖過市。韓信已走上人生巔峰,卻沒擺正自己和中央的位置。久而久之,楚人對此頗有微辭,沒過多久,便有人向劉邦彙報,說韓信打算造反。

韓信聽說這件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招致殺身之禍,連忙逼著鍾離昧自盡。劉邦巡遊雲夢澤,韓信趁機獻上鍾離昧的腦袋,以示自己對漢朝忠心耿耿。本以為這次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誰知,劉邦竟命人將韓信捆在車上,押送到了未央宮。

直到這個時候,韓信才意識到:“天下既定,我固當烹。”

沒有絲毫政治嗅覺的韓信,直到劉邦抵達雲夢澤時,仍不自知。倘若劉邦不去雲夢澤,韓信手握軍權,恐怕不好對付。不過,回到未央宮的劉邦,還是心軟了,並沒有直接殺死韓信,而是將其降職為淮陰侯。

從此處來看,劉邦還是念及舊情的,至少,韓信早年幫自己打下了大半個中原,所以,劉邦並沒將韓信一竿子打死。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最後、起兵逼宮

仔細想來,淮陰侯也是一個不小的爵位,仍能算作位極人臣,可韓信並不這麼認為。“日夜怨望,居常鞅鞅”,自己本是一方諸侯,如今被降為列侯,與灌嬰這群傢伙並列,韓信覺得非常委屈,彷彿比當年的胯下之辱,還要委屈。

韓信的一生,最怕得不到認同,如今,被貶為與自己功勞不相匹配的爵位,讓他情何以堪?

韓信越想越氣,乾脆找陳豨圖謀大業:“你率領的是漢朝的精銳部隊,現在又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不過,只要有奸佞小人在皇上身邊搖唇鼓舌,陛下就會對你產生懷疑,不再重用你。之後,陛下會對你展開調查,你的政敵便有機會,對你進行栽贓陷害。最後,陛下會捉拿你,誅滅你三族。倘若,你有更大的打算(指起兵謀反),我可以協助你,等到成事之後,我們瓜分天下。”

漢十年,陳豨終於按捺不住反心,舉兵造反。劉邦御駕親征,率軍平叛,期間,劉邦希望韓信跟隨自己一起上戰場,誰知韓信卻一口回絕道:“陛下,臣身染重疾,無力奔波,還請恕罪。”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劉邦離開未央宮之後,韓信覺得時機已到,於是,召集自己的家臣,打算突襲劉邦的老巢。韓信偽造了一份詔書,將所有官家徒奴全部放出,讓這些亡命之徒跟著自己逼宮,殺掉呂雉和太子,佔領未央宮。

只可惜陰謀敗露,呂后提前獲知了韓信的計劃,讓蕭何將其騙進未央宮,將其誅殺。

相傳,劉邦初定天下之時,曾許諾韓信“三不殺”:一為天,二為君,三為鐵。為了讓韓信“死得其所”,呂雉命人用竹子製成了長管,戳死了韓信。她這樣做,總算沒有違背劉邦早年許諾的“三不殺”誓言。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難道韓信逼宮成功,誅殺呂后與太子,憑藉手中為數不多的“敢死隊”,就能顛覆劉邦的政權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且不論韓信能否承受住劉邦的怒火,就是任意一路諸侯,都有剿滅韓信的實力。你還以為,你是有封地有兵馬的楚王?如今,你不過是被劉邦軟禁在眼皮子底下的跳樑小醜罷了!

韓信的一生非常複雜,後世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筆者覺得:褒貶韓信需分角度,從軍事才能來看,韓信擁有舉世無雙的作戰能力,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基業。漢朝能建國,韓信是居功至偉的,將韓信定為“漢初三傑”是比較中肯的考量。但是,從政治天賦來看,韓信就是一個傻瓜。

他不但政治水平低下,目光還非常短淺,思想素質更跟不上潮流,不能做到當機立斷,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僥倖心理。

韓信身上有四大致命弱點,就算他不造反也必死無疑

至於,韓信究竟有沒有謀反,史學家們各執一詞,後世也無法從史書中,找到確切的答案。

但是,不論韓信謀反與否,他的結局都是註定的,以韓信的政治頭腦,早晚會死在政治場上,這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

【《史記.高祖本紀》、《資治通鑑·漢紀》、《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