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导语: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说起清王朝的掘墓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就是清末太后慈禧。慈禧从发动“垂帘政变”掌握清朝权利开始,一直到她去世,把控清朝政权长达四十多年,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慈禧不仅是历史意义的掘墓,还真的做过一件掘墓之事。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1875年1月12日,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病死,享年19岁。之后,慈禧为了把持朝政,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抱上皇位,是为光绪皇帝。从宗法上来说,光绪虽然被定为咸丰皇帝的子嗣,但是他的生父爱新觉罗·奕譞却还活着。所以慈禧对于奕譞的态度,是既有依靠又有担心。

咸丰十一年,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除掉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开始执掌大清朝政。在这次政变中,奕譞作为慈禧的妹夫,曾经坚定地站在慈禧这一边,亲自带兵在捉拿了肃顺,立下了大功,从此不断得到升迁。同治三年,年仅25岁的他被加封亲王衔。年少有为,还是慈禧的忠实拥护者,儿子还成了大清皇帝,所以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奕譞都是慈禧政治生涯最好的棋子。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所以在慈禧打算放弃自己曾经的盟友恭亲王奕訢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扶持奕譞。1884 年,恭亲王奕訢被解除了一切权力。为了填补奕訢留下的空缺,慈禧便将妹夫奕譞提拔至朝廷中枢。与恭王相比较,醇王更易为慈禧所操纵。早在恭亲王主政时期,热衷于享乐的慈禧便想重修颐和园,然而却被恭亲王阻碍。但是醇亲王主政后,不仅不劝阻慈禧,反而顺势迎合慈禧的意向,并且多次帮助筹措经费,甚至“假巡阅为名,赴天津与李鸿章筹商移用海军经费”。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青年时代的奕譞或许还有些雄心壮志,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发现自己这个垂帘听政的嫂嫂,是个权力欲极强、政治手段过硬的政治家。而奕譞知道自己的斤两,既扳不倒慈禧,又备受慈禧的猜忌,所以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避免重蹈恭亲王的覆辙,奕譞不得已而屈从于慈禧的淫威之下。因此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奕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点风吹草动就紧张得不行,对于朝政,也是能躲就躲,没病也要称病。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尽管如此小心谨慎,慈禧对奕譞还是放心不下,直到他于光绪十六年去世,慈禧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的惨败让光绪帝意识到,国内的封建保守势力对于朝局的危害,所以他开始酝酿和推进改革,这个举动势必引起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的不满。其中有个名叫英年的工部侍郎,他觉察出帝后不和,于是上书慈禧,说醇亲王奕譞的墓地上有两颗白果树,有十余丈高,长得十分茂盛,遮下的阴影覆盖了墓地。还编造了一套有理有据的说辞,说大树只有帝王的陵寝才可以有,况且“白”在上,“王”在下,合起来不就是个“皇”字吗?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慈禧一听,觉得很是后怕,所以下令命人将两棵树砍倒,又怕皇帝有怨恨,所以不让告诉载湉。然而慈禧手下的太监们那也都不是傻子,虽然说老佛爷手中权力很大,但是光绪皇帝他们也得罪不起,这要是挖了皇帝的祖坟,搞不好可是要被诛灭九族的,所以还是把慈禧的命令告诉了光绪。光绪听了后,大怒道:

“尔等谁敢伐此树,请先砍我头!”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即便有光绪帝的阻止,可是这个傀儡皇帝又如何能阻挡慈禧的决策。一个多月后,慈禧亲自带领内务府人员赶往醇亲王墓。面对高大的白果树,众人皆不敢下手。谁知慈禧竟跳下来,亲自在两颗白果树上砍了两斧子。有了慈禧的“带头”作用,众人也只好跟着砍树。不多时,两颗白果树便被砍倒。不仅如此,还将树墩连根刨断,用白灰倒在树根处,防止死灰复燃。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慈禧的“伐木事件”,最终引发了和光绪皇帝的激烈冲突,光绪皇帝也明白了自己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完全没有权利,这样就加强了皇帝想通过维新变法扳倒慈禧的决心,进而引发了百日维新乃至于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光绪皇帝生父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慈禧知道后大惊,命人连根拔起

小编有话说:白果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爷爷种下的,孙子可以吃到白果,寓意惠及子孙后代。作为一种“长寿树”,又是“不死的象征”吉兆,自古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对一棵这样对家族很重要的书连根拔起,真可谓断子绝孙之举。慈禧明知道这样不祥,但是她无所顾忌,因为慈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为了权力,可以不在乎任何感情,也不在乎国家的兴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慈禧生前没能废掉光绪帝,死后仍是由醇亲王府的下一代溥仪继位为帝。大家对此是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