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村”龙岩市长汀县升平村:32位湘江战役烈士同在一村

“红军村”龙岩市长汀县升平村:32位湘江战役烈士同在一村

范德洪,1903年出生,1932年参加红军,任红三十四师班长,1934年后无音讯;

范九湖,1916年生,红三十四师战士,1933年到湖南后无音讯;

范健妹、范长升、范连三…… 近日,记者来到长汀县濯田镇原属于升平村的内坑自然村。该镇升平小学原校长范家良,向记者一五一十地介绍这个小小村庄当年的10个革命烈士。

1929年5月19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自瑞金出发,途经长汀的古城、四都,挺进濯田。其中一路红军依次经过牛脑岭、猪牯栋、蹄犁坑(现田寮坑)、长校,田寮坑就是今天的内坑村。

土地革命时期,内坑村里不足10户人,有10多人参加红军,大部分都没有结婚就上前线,他们一个都没有回来。今年74岁的范德洪烈士的继子范家琳,拿出政府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说起当年往事。他母亲是范德洪的童养媳,上世纪五十年代去世。目前范家琳4个儿子、7个孙子,包括他们全家在内,到今天这个小村也才23户、60人。

当年的升平村,包括如今的升平、上、长巫3个村。濯田是长汀的“鱼米之乡”。土地革命后,贫困农民分到了被豪强地主霸占的土地,当家做了主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支红扩红成为当时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在扩红运动中,濯田被评为“模范濯田第七区”,升平村被评为先进村。村主任朱洪贵介绍,当时升平人口1000多人,1929年至1934年间,每年都有不少适龄青年参军,参加红军的总共有300多人,出现了兄弟争当红军、妻子送夫参军和父子一起当红军的动人画面,有“红军村”之称。1932年参军的丘光妹,不久就在红军独立第十师担任连长,次年6月在童坊与敌作战中牺牲。朱荣、朱金生、黄在旺、朱理荣、朱正腾、朱正熙、赖顺辉等一批红军排长,相继在闽赣湘桂等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长征路上,到底有多少濯田子弟、升平子弟在红色铁流里?这个数字或许永远是个谜。湘江战役中留下姓名的福建籍烈士才1040位,其中龙岩全市606人中濯田镇有130人,居全市乡镇最多,升平村就有32人,名列全市村级之首,占全市已知湘江战役烈士数量的5%!

据《濯田镇志》记载,土地革命时期升平村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84个。朱平的爷爷朱耀辉是红三十四师102团连指导员,年仅16岁就长眠在湘江岸边;朱俊丰的曾祖父胞弟朱正养,未婚参军,一直杳无音信。

数百升平子弟投身革命队伍,最终只有少数到达陕北,而看到新中国诞生的升平籍老红军,更是百死一生、凤毛麟角。黄文佐1930年6月参加红军,成为部队模范后勤指挥员,是副军级离休干部;朱明长征中是中央警卫团战士,后来是副军级离休干部;朱贵生曾任团长、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总后勤部副师级干部;朱洪胜1933年8月在红一军团参加抚州战役时受伤,右脚截断,被评定为一等残疾。

升平籍老红军朱明辉,1982年回家乡时对乡亲们说:虽然自己九死一生,身留弹片,但相比牺牲的烈士却是万幸。过湘江的时候,正好凤凰嘴上的浮桥遭到敌机轰炸,身为红五军团卫生员的朱明辉正在护送伤员过桥,被炸倒在桥的西段,虽耳朵震聋了、负伤严重,却幸运地过了湘江。攻打遵义时,由于部队伤亡较大,他主动请缨,投入一线,英勇作战,身负重伤。战后,他光荣入党。后来参加了西路军,抵达新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享受副省级离休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要求烈士们的遗属要凭借烈士证明才能得到抚恤和照顾。朱明辉在解放初探家时,作为当年乡村参加红军的几个幸存者之一,就给一同参加红军而牺牲的100多名同乡写了烈士证明,让他们的身份得到承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