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他是个地道的中原百姓,却在千里之外的八闽大地开创了伟业。他是揭竿而起的造反派,却致力于劫后重建与民生兴复。遭逢乱世,他追随兄长进入福建,招怀离散、均赋缮兵,经年苦战,终于成为福建的主人。他招引贤才、办学兴教、减刑省役、降税利农、睦邻通商,一系列利好的

修养生息政策,使关山阻隔的八闽大地经济繁荣、文化鼎盛,俨然乱世桃源。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开闽圣王”的闽太祖王审知。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唐末五代,中原板荡,民不聊生,中原之民被迫四处逃亡。在这数以万计的逃亡者中,既有形单影只的单干户,也有抱团取暖的起义军,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乱世求生。本文主角王审知正是这个乱世逃亡潮中无比抢眼的一份子。

千里转战,乱世求生

王审知,字信通,一字详卿。据说,王审知的祖先是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他的五世祖当了光州固始县的县太爷,觉得此地风水好,从此客居于此。到了王审知这一代,家道中落,日子过得很艰难。同为魏晋时代顶级豪门琅琊王氏的后人,王导和王审知的起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王导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审知则贫苦无依。不过两人的相同点也不少,都遇上了千年不遇的乱世,都成为了乱世中稳定一方的定海神针。

生于公元862年的王审知,虽然出身贫苦,但在母亲的教导下,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在乡里颇有名望,与他的两个哥哥一道被好事乡人称为“王氏三龙”。

王审知的大哥王潮(审潮)在县里担任佐史,虽然只是小吏,却因办事公道,很受百姓推崇。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至于王审知本人,长得相貌雄伟、体魄健壮,一看就是个好把式,最令人称羡的是隆额方口,这在相书上是贵人之相,加上他在参加义军后超喜欢骑着白马冲锋,军中将士因此称他为“白马三郎”。王三郞的与众不同处还有,特别喜欢读书,对于周礼和历代兵书津津乐道,与兄弟和朋友们交流时,总是用文武之道勉励大家,一看就是个有抱负有追求的年轻人。得亏当时没有影视剧,要不他的出镜率得多高啊,会成为多少思春少女的梦中偶像啊。

公元885年,借着黄巢起义的余威,来自安徽的一支由屠户王绪领导的义军攻陷了固始县。王家三兄弟平静的小日子就此终结了。王屠户听说王氏三龙是固始人杰,就强行将他们拉入军中。王氏三兄弟此时也被风起云涌的起义带起了节奏,遂半推半就地加入到义军之中。

哪知好景不长,吃人狂魔秦宗权将光州一带视为自己的禁脔,不容他人染指。秦军张着血盆大口气势汹汹地杀来,王屠户一见就慌了,决定撒丫子跑路。他觉得河南一带战事频烦,强人太多,实在不好混,于是决定调头南下,向着彼时尚未充分开发的福建挺进。王绪的军队渡江南下,经过江西南昌、赣州,进入福建,连陷长汀、漳州等地,部众达到数万人。

那个年代的义军有黄巢长期流动作战的珠玉在前,经常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满脑子流寇作风。但不是每个义军首领都能在充满危险的长途转战中带好队伍的。王绪显然不是一个好领导,他在长途流动中犯下了两个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

第一个是为了节约粮食,王绪让人把军中将士的父母杀掉。这个有违国人孝道的命令瞬间让他大失众心。王氏三兄弟是母亲含辛茹苦养大的,他们一直以孝顺闻名当地,怎忍心让母亲白白受死。王潮兄弟和其他将领一再苦劝,王母董氏才从屠刀下侥幸逃生,但是,王氏三兄弟从此对王绪失望不已,那些失去父母亲人的将士更是怀恨在心。

第二个是为了树立权威,王绪总是想方设法杀掉那些有才能的将领。这种武大郎开店的做法自古就是取祸之道。频频得手的王绪也准备找机会杀掉王氏兄弟,感受到王绪的磨刀霍霍,大哥王潮决定先发制人。

王氏三兄弟分头行动,游说前锋诸将。正为生路担忧的众将一致拥护王潮。王潮让数十名壮士在位于必经之路的竹林中设伏,待王绪进入林中,壮士突起,将其拿下囚禁。在王潮被拥为首领后,王绪随之被杀。

王氏兄弟着手规划义军的前进方向。刚好有位泉州人张延鲁到军前控诉泉州刺史横暴不法的劣迹,王审知建议大哥:“古人讲究吊民伐罪,今天张先生讲了泉州刺史的滔天罪恶,我们正好可以堂堂正正地前往讨伐,相信一定会获得百姓支持的。泉州是天下闻名的通商口岸,财货汇集,占领此地,我们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王潮愉快地接受了三弟的建议。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886年八月,王氏三兄弟攻下泉州,为扎根福建、一统八闽、鼎建闽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统一福建,嗣兄自立

就在王潮兄弟占据泉州后不久,福建观察使陈岩看好王潮,就表奏其为泉州刺史。乱世里,造反往往只是手段,决非目的,很多人最后会选择借造反之势得到朝廷认可,重回体制之内的。王潮兄弟就此立足泉州。

时势造英雄。公元891年,就在王潮兄弟苦心恢复泉州经济的时候。陈岩病重,临终他让人召王潮入福州,想把福建托附给他。这是彼时典型的政权交接形式,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帅都是自己选定接班人,然后再向朝廷报备,朝廷只能捏着鼻子盖章认可。

然而,陈岩慧眼识人,效法三国陶谦让徐州的做法却让他的妻弟范晖大为恼怒。时任福州护军的范舅爷二话不说,就自称留后,发兵拒绝王潮。

此时的王潮,经过数年发展,业已鸟枪换炮,吞并福建的野心早如野草般疯长。加上范晖上台后,一改陈岩的做法,骄狂奢侈,令福州将士大失所望,一些与王潮交好的将领跑到泉州鼓动王潮,这就更加助长了王潮的讨范之心。

翌年二月,经过一番准备的王潮派堂弟王彦复为都统、亲弟王审知为都监,统兵攻打福州。福州毕竟是重镇,加上陈岩主政期间的修缮,城高池深,王审知兄弟苦战一年也未能攻下。

攻城辛苦,守城也不轻松。范晖派人向盘踞两浙的军阀董昌求援。董昌派了五千兵马前往救援。

王审知等人久战力疲,就想班师,哪知却被王潮一口拒绝。王审知又请求王潮亲自前来督战,王潮回信称:“军队打光了,我再给你们招兵买马;大将战死了,我再提拔新将领;新将领再阵亡了,我就亲自上阵攻城。”这等于是给王审知下了死命令。

素知兄长赏罚分明、自己犯事照打不误的王审知收到命令,知道没有回旋余地,索性拼力攻城。

893年,王审知攻克福州。范晖弃城逃跑,最终被部将杀死。

进入福州的王氏兄弟为了笼络人心,下令厚葬陈岩并抚恤其家属,王潮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岩的儿子,终于使一大批陈岩旧部安下心来。

福建境内最有实力的福州、泉州都落入了王氏兄弟手中,其他各州刺史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纷纷举州来降,由此王潮全部占有闽、岭五州的地盘。

不久,唐廷正式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王氏兄弟从此合理合法地占有了福建全境。

897年冬,王潮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王潮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众望所归的决定,自己的大业既不传给四个儿子,也不传给二弟王审邽,而是传给三弟王审知。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王潮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传位决定,是需要付出勇气与智慧的,而他恰恰是个沉勇而有智略的政治家,更兼有识人的远见,才能使自己开创的基业繁荣昌盛。

当然,这其中也与王审知的努力与表现是分不开的。王审知除了有个白马王子的好卖相外,更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军政能人。

首先,王审知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他在领军作战时,平易近人,关心士卒,与将士们打成一片,士兵没吃饭,他绝不动筷子;士兵未喝水,他绝不端杯子。同时,王审知强调军纪,注意搞好军民关系,他带领的军队所过州县,往往秋毫无犯,赢得了当地军民的真心拥护。那支王绪创建的军纪涣散的流寇队伍,在王审知的言传身教之下,逐渐成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王者之师。因此王审知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一点是他的二哥与诸侄无可比拟的。

其次,王审知治理地方的能力也超强,属于军政双优的高素质人才。这点我们在后文中再讲。

第三,王审知的政治手腕也比较高明,让他的二哥与诸侄望而却步。据传,王潮曾经让人给两个弟弟算命,得到的结论是“一人胜一人”,虽然王审知当时吓得浑身冒汗,但王潮却笃定三弟要比二弟强。

不过,王审邽也是个能吏,他治理泉州期间大兴文教,遗泽深远,如何让他拱手让权,王审知还是要有些手段的。当时,王审知一面声称要将大位让给二哥,一面让人散布童谣:“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意思是当年王潮入闽,陈岩让位;如今王潮辞世,审知(矢口)当立。就在众人因为童谣而困惑的时候,又一位僧托儿突然指着众人中的王审知高呼“金轮王第三子降人间,专主杀柄”。如此假借神佛制造舆论,对于尚未开化的福建百姓无异于大杀器。

第四,彼时王氏兄弟的母亲董氏尚在,三人素来孝顺,不忍在母亲面前反目,当然要将兄友弟恭的剧情演绎到底。而以董氏为首的元老派大多倾向于王审知,这也给王审知越过二哥承继大位提供了强力支持。

王审知虽然表面上敦请二哥顺序承位,但王审邽心知肚明,自己争不过三弟。他在主持王潮葬礼后,特意把大哥的墓建在晋江盘龙山,远离当时的福州城,以此尽量减少大哥的影响力,对此,王审知是非常满意的。王审知对于大哥的四个儿子也很照顾,不过只给他们高官厚禄,而无多少实权。他还特别任命大侄子王延兴为威武军节度副使,暗示以后可能让其当接班人,这个权宜之计王延兴坦然受之。王审知和二哥与诸侄的亲情互动,使得新兴的王氏家族避免了自相残杀的内乱,同时也极大安定了福建的民心。这在五代十国的权力交接大戏中是很少上演的。

很快,唐廷的正式任免书下达了,王审知担任了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再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此时,王氏在福建才算根基稳固。

文治武功,开闽成圣

王审知要想真正坐稳福建的头把交椅,光靠武力是不行的,必须文治武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审知的治闽善政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在政治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缓和家族内部矛盾以外,他更加注重缓和阶级矛盾。王氏兄弟千里转战,亲眼目睹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能体会农民战争的威力,在其执政后,他特别注意吸取农民起义的教训,千方百计缓和阶级矛盾。他曾经说过:“大丈夫不能安民济世,岂不虚度此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位于闽西的黄连洞一带发生了饥民暴动,数以万计的饥民包围了长汀县城。对此,王审知不像其他政权那样单纯武力解决,而是亲统大军到达长汀,一面下令严禁滥杀激化矛盾,一面在调查清楚暴动的原因后派人安抚饥民说:“吏实为祸,你们有什么罪?”在王审知恩威并重的真诚抚恤下,深受感动的饥民无条件放下了武器。王审知不杀一人而止息干戈,不仅赢得了军民之心,还保住了乱世中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

王审知还十分重视整顿吏治,他坚持任人唯贤,注意改进官场作风,进一步理顺了吏民关系,使官吏们大多能够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做事,从而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经济方面,由于福建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形,不利于大规模发展农业,王审知就在宜农地区,招怀离散,励精为理,抑制豪强,安集百姓,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迅速恢复了因为战争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王审知还亲自主持兴建或扩建沿海大堤,开挖疏浚了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同时,他带人围海造田,极力扩大耕地面积,并大力推广双季稻,开垦茶园,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王审知发挥福建沿海的地理优势,大力扶植对外贸易。905年,他下令凿去位于福州之北黄崎(岐)海道中梗舟的巨石,开辟出专事对外贸易的“甘棠港”。这个天赐良港,北通日本、高丽,南联南洋诸岛,甚至远达阿拉伯地区,成为王氏政权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为了招商,王审知尽量简省通关手续,尽去繁苛,纵其交易,收获巨丰。福建产的陶器、铁器大量销于国外,外邦的象牙、犀角、珍珠、香药等也返销中国,共同见证了泉州商贸的繁盛,让人重睹盛唐泉州的辉煌。对外贸易的发达反哺了当地造船、陶瓷、冶金、铸造等行业,使福建在医治战争创伤、发展民生经济方面走在了前列。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在文化教育方面,王审知设立招贤院,吸纳大批贤能之士,即使是山野之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他也折节延揽。对于投效的贤士,他关怀备至,因其所长加以重用。这些客居福建的文人学士,大多来自中原,如宰相王溥之子王淡、宰相杨涉之弟杨沂、知名进士徐寅等,因不肯留在中原向朱温称臣,也不肯北上河东充当李克用的幕僚,故此不避艰险、千里来奔,足见王审知的所作所为深得贤士之心。

有了众多名士的加盟,王审知教育底蕴日渐深厚,于是他建学四门,延聘名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悉心教授闽中优秀学子。在他的倡导下,福建全境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村设有私塾,不仅扩大了知识传授面,而且大大提高了福建的文化水平,使福建在进入北宋之后出现人才井喷,成为著名的科举之乡。

王审知还特地组织大批文人学士,开展了一场“搜集古籍”的活动。不管是“鲁壁之残编”,还是“周陵之坠简”,学士们都广泛征集、校雠和缮写。王审知甚至亲自参与其中,为搜集到的书简“次第签题”,并整理归类。王审知为保全乱世文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城市建设方面,王审知力主扩建福州城,全力打造地区中心城市。902年,王审知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北长约1.7公里,呈不规则圆弧形,设有8个城门。城区面积扩大后,他又把城外的部分居民区、商业区括入城中,最终形成内外两重城垣:内重是政治中心及贵族居住地,外重是平民居住区和商业经济区。这些平民居住区后来逐渐形成了当今福州名片三坊七巷和闽都古街。 三年后,王审知又筑南北夹城,称“南北月城”。又过了三年,王审知仍不满足,再次在罗城南北两端扩建夹城,并开浚沟渠,与城外的河湖相通。夹城建成后,福州的制高点尽括城中,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防御力,也使福州成为“人烟绣错、舟楫云排”的岭外大城。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审知主政一方,以福建为家,精心地营造着属于自己的乱世乐土。

睦邻自守,共尊闽祖

树欲静而风不止。王审知的小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周边势力对福建的觊觎让他不得不在搞好内政的同时,全力做好外交工作。他谨事四邻,尽量避免战争,想方设法维护福建一隅的太平。

王审知在位期间,始终奉中原王朝的正朔,每年都遣使自登莱海上入贡后梁,虽然在来去途中经常遭遇狂风巨涛倾覆之祸,哪怕损失船只达十之四五也在所不惜。及至后唐李存勖灭梁后,王审知又一如既往地遣使朝贡,让李存勖颇为感动。

对于周边政权,王审知也尽量交好。917年,他与吴越结为婚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越王钱鏐之子钱传珦。不久,他又为自己的儿子刘延钧礼聘南汉主刘隐的女儿清远公主,这些政治婚姻改善了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使闽境更加安定。

当然,王审知也不是只知道和亲的老好人,对于外部势力的霸凌,他也从不手软。909年,杨吴政权派使者张知远到福建与王审知结盟共同对付后梁。哪知,张知远骄横傲慢,根本不把王审知放在眼里。王审知遂借故把他杀掉,同时把杨氏的书信进呈后梁,以示忠心,朱温下令褒奖王审知,并与杨吴绝交。

王审知雄据福建,坐看天下云起云落。福建在他苦心孤诣的治理下日新月异、实力大增,不少人都动了劝王审知称帝的念头。对此,王审知看得很清楚,他深知福建偏居一隅,战略空间有限,一旦冒然称帝,势必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他力排众议道:“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这个见识远远超过那位自号“大越罗平国”的鸟皇帝董昌。不过,在公元925年王审知死后,他的儿孙们经不住诱惑,在擅作威福的皇权之路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然,王审知也被不成器的儿孙们追尊为闽太祖。

王审知的知趣赢得了中原皇朝的点赞,公元907年,朱温任命王审知为中书令,晋爵闽王。哪怕是到了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对这位保靖一方、善政惠民的乱世英杰也不吝封赏。公元974年,赵匡胤下诏重修王审知的忠懿王祠(闽王祠),并亲题“八闽人祖”庙额。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王审知的开闽功业更是让战争孑遗的福建人民感同身受,他们非常怀念这位令吏民悦服、人心归向的开闽圣王,纷纷为他立庙祭祀,奉为神灵,香火不绝。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八闽人祖白马三郎王审知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