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大多數人做事,總是喜歡計較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表象背後的實質。

這一種卑劣的心性,也導致很多人總是為了眼前的一得一失,陷入不斷爭奪的陷阱之中,這一切,總是那麼愚昧和無知。

《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01:

人生最好的境界,其實是謙讓。

當對方沒有觸碰自我原則的時候,選擇謙讓對方,不會傷彼此之間的和氣,能夠成就對方,當然最後也能夠成就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並不是問題出現的時候,與對方針鋒相對,爭個你死我活,因為那只是一種愚昧,人性最高的境界,是提前預知問題,發現問題即將要發生的時候,提前的禮讓,避免矛盾的糾葛。

對於人生來說,無論你與對方發生什麼問題,當矛盾發生的那一刻,其實你已經輸了。

輸的是你未來的人生和自己的心性,產生了那些爭執之後,無論你是否佔上風,傷害的也是你在多數人心中的形象。

《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象傳》之中說:“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坎,坎為水。天與水各自往相反方向運行,因而就會發生爭鬥,這是“訟卦”之象,君子看到這個卦象,以杜絕爭執為上,在謀事之初,慎之又慎。”

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提前思慮一些即將發生的矛盾,提前避免,不要與人針鋒相對。

很多人爭勇好鬥,喜歡以強硬壓制對方,其實這樣的一個心態是非常糟糕的。

《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壓迫,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你壓制對方的時候,你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災禍的根源。當有一天對方強於你的時候,那就是你受到災禍的時候。

我們用相反的狀態去面對,以和氣為貴,提前預知問題,避免問題,這一種未雨綢繆勝於所有的爭鬥。

在人生中,你讓別人舒服,別人才能讓你舒服,而且當你成全別人的時候,收穫的反而是自己豁達坦然的心情和人生。

《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02

據傳說,商代末年,有一個人叫做泰伯,他是屬於孝悌健全的人,是周君古公亶父的長子。

他的兩個弟弟名叫仲雍和季歷,季歷生了一個兒子叫姬昌,就是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時候,有一隻赤色的鳥雀飛來,鳥嘴裡叼著丹書,落在他們家門口。很多人都說:“這表示聖德的人即將出世。”

於是古公亶父就認為姬昌有振興王位的天命,想把君位傳給傳給季歷,然後讓季歷傳給姬昌。

泰伯知道父親的意思,為了尊重父親的意思,想讓君位成全弟弟季歷,就與仲雍相約出走,在古公亶父生病的時候,二人就以上山採藥為理由,躲避在山上。披頭散髮,並在身上刺著蠻夷風俗崇尚的圖騰,表示自己不願意回去繼位,想把位子讓給季歷。

按照傳統的制度,古公亶父應該把君位讓給泰伯和仲雍,但是泰伯知道父親想傳給季歷,最後再傳給姬昌,所以提前懂得避讓。

就連孔子都感嘆說:“泰伯有至德”,這樣的一個品德,值得讓所有人發揚並傳頌。

《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提前預知問題,以謙讓的姿態成全所有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但是這成就的何嘗不是自己高尚的品德呢。

古語之中有這麼一句話:

倚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仗著才華出眾而心生傲慢,容易遭之嫉妒者背後的小動作,裝扮成忠厚老實的樣子來欺騙人,恐怕面前有能夠造出邪念的鏡子。

而對於一個人來說,處事的真正藝術,就是真誠的謙讓,拋開所有盲目自大的心理。

《易經》:有未雨綢繆的智慧,避開無謂的爭執,才能成就大我

不要太猖狂,不要太鋒芒畢露,養成一種謙虛讓人的美德,無論你有什麼樣出眾的才智,不要太過於高看自己,學會適當的露傻,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少樹立敵人,懂得以和為貴,才能更好的塑造自我的人生。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瞭解古人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