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之乡,湘桥意溪莲上

潮州木雕之乡,湘桥意溪莲上

广东讯(记者周马恩 罗成) 潮州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潮州木雕有着悠久历史和完整体系,其以精湛工艺制作,丰富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聚落于广东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辖区的小山村——莲上村,抓住意溪镇荣获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木雕)、广东省文化厅命名的“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这一契机,申报了“广东省潮州木雕之乡”,名正言顺也成了木雕名村,成了木雕技艺的重要传承地。其实,莲上村的村民擅长木雕工艺,早在清末时期已负有盛名。村中不少家庭几代人都是从事木雕工艺,传承至今各有自己的木雕作坊,其题材丰富、风格独特,该村曾培育出张鉴轩、陈舜羌、陈培臣等三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中,陈培臣创作的大型木雕作品《岭南佳果》,是省政府指定的惟一一件用于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木雕艺术品)。

潮州木雕之乡,湘桥意溪莲上

潮州木雕,毕竟是传统的艺术,需要有固守的耐心和坚持的精神(“工匠精神”)。由于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繁杂且多是手工操作,工作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当代的年青人愈来愈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然而,村中的陈湘煌、陈树典等人,迎刃而上,年少时期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培臣学习潮州木雕传统技艺,弥补了这时代的缺陷,带动了不少年青人学木雕艺术,成了新一代的木雕艺术接班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区级传承人。像陈湘煌、陈树典等这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工艺美术师,凭着长年的实践经验练就的精湛技艺,对潮州木雕特色的浮雕、通雕、圆雕、沉雕、镂空等多种技法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潮州木雕人物塑造和花、鸟、虫、鱼等艺术刻划上已达到胸有竹、一气呵成的境界,特别在龙虾蟹篓的设计制作方面,更是独具一格,作品构思独到、制作精良、工艺细腻、刻划逼真、典雅大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多项作品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奖项。

潮州木雕之乡,湘桥意溪莲上

潮州木雕,作为一个窗口反映着潮州的文化、民风,足以让世界各地的人对潮州有新的认识。其制作从一块简单的木材到一件木雕作品,都要经过选材、描形、凿坯、细刻、磨光、揉漆、贴金等工序,每一道极为重要,都要讲究精、细、巧,可谓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潮州木雕多以坚韧度适中的樟木为材质,镂刻形式丰富多样,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珑。在一件雕刻上,潮州木雕常以“之”字形布局构图,利用山水亭阁将曲折、连续的故事巧妙地分割为不同画面,做到人物繁而不乱,情节生动有序。因考虑观者的视线,置于橼梁高端的木雕装饰往往将人物某些部位适当夸张,如眼部加深、鼻子加高、口部突出等,抬头一看,恰到好处。潮州木雕在装饰与写实的结合、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精美雕镂与统一单纯的处理、一目了然与经久耐看的兼顾以及构图的经营、形象的刻划、刀法的运用、髹漆贴金等等,都有着独到而卓越的创造,是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的艺术。潮州木雕,是中国的一项宝贵的艺术遗产,对于建筑、工艺、雕刻、绘画的发展,都将提供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潮州木雕之乡,湘桥意溪莲上

过去的莲上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设施落后等原因,“走出去”的名人和名声并未让莲上村兴旺起来。近些年来,随着如火如荼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发展和抓住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凤城生态水乡项目规划、国家特色小镇的成功申报等多重机遇,素有“木雕之乡”的莲上村由此崛起,做好木雕文章,推广木雕文化,以木雕带动产业发展和文旅体验,同附近的锡美村、桂坑村、荆山村、后径村等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名村和紫莲森林度假村、玉瑶山庄度假区等旅游景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作用以及发展文旅项目,延伸产业链而助推莲上村全面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