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提起潘玉良,相信最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便是鞏俐在《畫魂》這部電影中所飾演的的形象。她並非書香門第的窈窕淑女,反而是出身窮苦貧寒,歷經艱辛,但是她波折傳奇的經歷以及傑出蓋世的才華都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及其自畫像

誤入青樓,巧遇善人

1895年,潘玉良出生於江蘇揚州,家中貧苦。命運彷彿在捉弄這個女孩,1歲時,父親去世;2歲時,姐姐也去世了;到了8歲時,母親也撒手人寰。孤苦伶仃的潘玉良只得投靠舅舅。

潘玉良發育很早,13歲時便長成了大姑娘的模樣:鴨蛋型臉龐、高高的鼻樑、水汪汪的眼睛,身段苗條、亭亭玉立,是個天生的美人。嗜賭成性的舅舅看到了這些,竟昧著良心將她賣給了蕪湖縣城的一家妓院。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雙人舞

到了妓院之後,潘玉良不願接客,數次逃跑,但是都被抓了回來。後來又以毀容、上吊相抗爭,最終在妓院裡做了一個燒火的小丫頭。

漸漸地,潘玉良不想自己的人生就淹沒在此,於是開始學習唱歌和彈琴。但是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賣藝不賣身。

到了17歲那年,潘玉良因容貌清秀,氣質脫俗,逐漸芳名遠播。這年,海關監督潘贊化到蕪湖上任,當地政府及工商各界同仁舉行盛宴,為新任監督接風洗塵,商會會長將張玉良獻上弦歌助興,潘玉良在此遇到了那個改變她一生的男人。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我的家庭

潘贊化是一位新時代青年,早年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本人也頗有一副俠肝義膽。潘玉良演奏的悽怨悠遠,渴望幸福和自由的旋律吸引了他,於是便與潘玉良交談幾句,不禁為她的身世經歷而感動。

潘贊化已有妻子,本想將潘玉良贖出來,送回揚州老家。但是經過那些商人們的鼓吹造謠,再加上潘玉良的乞求,潘贊化決定娶潘玉良為二房。殊不知,這個姑娘早已對這個別樣的男人心生好感了。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小姑娘

獲得重生,廢寢忘食

婚後的潘玉良彷彿獲得了重生,潘贊化將她安排居住在上海,並且為她請了老師。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成為了畫家洪野先生的學生,潘玉良在美術上顯示出驚人的敏銳和少有的接受能力。

1918年,潘玉良考上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成為了著名畫家劉海粟的學生。潘玉良的求學之路並不平坦,在初入學時就因她曾經的身份飽受爭議。劉海粟校長認為潘玉良是一個天賦異稟的人,頂著壓力將她收進學校。雖然在此之後,流言蜚語從未停止,但是潘玉良從不理會,她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畫畫上,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戴花的執扇女

1921年,在校長劉海粟的建議下與丈夫潘贊化的支持下,潘玉良踏上了去巴黎的征途。在異國他鄉的潘玉良從未懈怠,學習了油畫、雕塑等等。這期間,她還與中國同學徐悲鴻,邱代明等,在巴黎的凱旋門,在波光粼粼的塞納河上留下足跡和身影。

即將畢業時,潘玉良與在歐洲遊歷的校長劉海粟不期而遇。對於這個曾經的老師、有著知遇之恩的老校長,潘玉良十分激動,滿眼淚花卻一句話也說不出。當下,劉校長給潘玉良寫了聘書,回國後,聘任她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室主任兼導師。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嬰戲

在異國他鄉漂泊九年,潘玉良終於回來了。她帶著圓滿與喜悅,與丈夫潘贊化重逢,心中說不出的高興。兩個月後,潘玉良在上海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女西畫家畫展”。展品有200多件,一時間,轟動了整個畫壇,很多青年畫家前往學習。在此之後的幾年裡,潘玉良又接連舉辦了幾場畫展。

潘玉良的事業正在迅速發展,國家卻危在旦夕。潘玉良積極的舉行義展義賣活動,但是在一次畫展期間,她受到了一些人的惡意誹謗,“妓女不能玷汙象牙之塔”等不堪的言語充斥著她的腦海。在收展時,還有人在《人力壯士》那張畫上,貼上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袖舞

歷盡滄桑,客死異鄉

在社會上飽受爭議,在家中也未能倖免,做了畫家與教授的潘玉良仍然不能得到潘贊化大夫人的接受,看到丈夫潘贊化左右為難,潘玉良心中也是說不出的滋味。就這樣,潘玉良再次回到法國,此一去,便是40年,她再也沒回過國了。

出於對潘贊化的感情,潘玉良一直想著回去,但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如願,到1960年潘贊化病逝,她也就打消了回國的念頭。潘玉良在法國恪守著三條:不談戀愛,不入法國籍,不和畫廊簽約。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所作油畫:納涼

她專心致志的作畫,幾乎是足不出戶。有時去大學彌爾畫苑作畫、雕塑,有時到郊外寫生。得到好作品就自己珍藏起來,只出售一些平庸的畫來維持生活。

上個世紀60年代,法國盧浮宮收藏了她的油畫作品,她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畫作進入盧浮宮的畫家。

1977年,在潘玉良臨終之際,她將自己的自畫像託付給守護在她身旁的王守義,請他將這幅畫帶回國,就算是自己也回去了。

潘玉良:從青樓裡走出來的畫家,是畫作被盧浮宮收藏的中國第一人

潘玉良自畫像

潘玉良的作畫不嫵媚,不纖柔,這正與她的性格一樣,雖然生活中歷經磨難,但是她從不屈服。面對周圍不理解甚至是唾棄的眼光,她堅韌不拔。如今,潘玉良的畫成為了珍品,被運回了國內,而她的自畫像更是被拍賣到1021萬,這應該是對她最好的慰藉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