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明代萬曆帝在位期間,是一個戰火頻仍的年代。其中,有三次幾乎同時進行的軍事行動統稱為“萬曆三大徵”,這著名的三大徵是指鎮壓寧夏的哱拜叛亂、抗日援朝、平定播州土司的楊應龍之亂。今天我們說一下寧夏平叛。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皇位

哱拜,原是韃靼人,嘉靖年間因得罪部落酋長,父兄皆被殺害,他與土谷赤等300人投降明朝邊將鄭印。每當出塞作戰時,哱拜便成為一馬當先的先鋒,在長期的征戰生涯中屢立戰功,他不斷升遷,並被當時擔任寧夏鎮開府的王崇古所賞識。到了隆慶年間“俺答封貢”,大漠南北化干戈為玉帛的時候,哱拜已經官至寧夏鎮副總兵,土谷赤則升為遊擊,兩人都在過去的戰爭中發了財,並私自招兵買馬,豢養2000韃靼人為家丁。擁有大量家丁的哱拜,在告老退休之後,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哱拜的兒子哱承恩襲其父職,而土谷赤病死後也由兒子土文秀頂了班,這兩位後輩在軍隊的職位均為都指揮使。1591年(萬曆十九年),巡撫黨馨在任上有意打壓哱拜一族在軍中的勢力,引起了哱拜父子的不滿,雙方矛盾不斷升級,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終於釀成了大禍。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韃靼騎兵

哱承恩少壯氣盛,思想偏激,秘密策劃謀反,他糾集劉東暘、許朝等80多名將士結盟,共推劉東暘為主,以催討糧餉為名,在哱拜的支持之下,於1592年2月18日殺死了冤家對頭黨馨,逼死總兵張維忠,佔據寧夏鎮,發動了叛亂。事後,劉東暘自稱總兵,哱承恩、許朝為左右副總兵,不久,土文秀與哱雲也參與其中,為左右參將,實際操縱局面的卻是隱藏在幕後的哱拜。

叛軍的氣焰異常囂張,在戰亂期間到處騷擾百姓、擄掠財富,強搶民女,甚至連皇親國戚也不放過,竟有大批散兵遊勇湧入寧夏慶王府內打砸搶。明軍邊打邊談,一面分兵應付,一面使人到韃靼營中進行和談。魏學曾無法迅速拿下寧夏,督師無功,被迫自劾。萬曆帝令甘肅巡撫葉夢熊再派總兵麻貴、牛秉忠等前往助剿。

明朝援兵到來之後,於4月24日開始與叛軍在寧夏城外打了幾仗。25日,麻貴、牛秉忠下令從部隊中挑選7000名精兵,分為四營,分別從西北及東北角進行兩路夾擊。叛軍出動四五千人迎戰,步兵託著從寧夏城裡的房屋中拆下的門板走在前列,騎兵跟在後面尋找機會出擊。叛軍在銃炮聲中傷亡慘重,紛紛丟下門板而潰逃。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火炮

形勢似乎對前線的明軍很有利,不料,叛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悄悄動用騎兵突襲了明軍背後的糧道,燒燬了200多輛運送給養的輜重車,並奪取大批牛羊,驅趕回城。此舉致使寧夏城內的糧食儲備更加充足,從而增加了明軍的攻城難度。五月初二日,寧夏新任巡撫朱正色派遣新總兵董一奎護送糧草來到前線,並協助諸將攻城。各路大軍全力進攻,甚至連牛秉忠在衝鋒時也被彈丸擊傷右臂,但仍打不破僵局。

明軍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在於前線缺乏一員得力的統帥來主持大局(當時總督、巡撫俱不在現場),以致五六萬軍隊散成幾部分,分別在不同將領的轄下各自為戰。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兵部令名將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為“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率遼東、宣府、大同、山西諸路援軍,並以御史梅國禎為監軍,前往寧夏地區。武將李如松身為提督,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還不能獨斷專行,萬曆帝與兵部尚書石星都先後指示他要受文官總督的節制。在李如松到達前線之前,甘肅巡撫葉夢熊攜帶神炮等各種火器以及400輛戰車,已經在6月份從甘州來到靈州,與身在當地督戰的魏學曾會合。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明代火器

六月初六,4萬官兵在徵調來的苗兵的協助下,列為六營,向城東、城西、城南、城北發起全面出擊,火炮在攻城中大顯身手。當時的火炮,尚不具備直接轟塌寧夏城這樣堅固的城牆的能力,它攻城的主要手段有兩種,其中之一的戰術就是前文提過的,轟擊城池的薄弱點——城門。但是寧夏城裡的叛軍早有準備,將大量的泥土堆放在城門的內側(北門除外,這是出城外打柴刈草的專用通道),此舉使攻城部隊火炮的作用大打折扣。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明代火炮

既然打不開大門,那就要採取第二種攻城戰術——轟擊垛口了。垛口是城牆上面那一排用來掩護士兵的凹凸狀矮牆,如果厚度不夠,很容易被火炮轟得粉碎,這樣就會使城牆上的士兵失去掩護,完全暴露在敵人各種遠程兵器的打擊之下,難以立足。這一刻,明軍的火炮將寧夏城上一些比較薄的垛口轟了個稀巴爛,還用火箭射中城上的角樓,熊熊烈火吞噬著樓上的飛簷,釋放出滾滾濃煙。叛軍企圖扭轉被動局勢,便開啟北門,由承恩親自帶領一批家丁衝出城外,希望利用這樣的出擊機會,打亂對手的攻城佈置。然而,在明軍的反擊之下,很快又縮回城內。此戰,寧夏城在火器的打擊下幾乎陷落,明軍也消耗了大量的火藥彈丸,在傍晚時分收兵回營。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明代城池

為了提高作戰效率,朝廷改組了前線將領的指揮序列,命令防守平虜衛有功的蕭如薰代替董一奎,統領延綏、甘肅、固原諸路援軍,以麻貴為副手。而李如松等部也於6月20日到達,駐營於城南。從22日至27日,明軍頻繁地發起大規模的攻擊,相繼用火器焚燬城池南關的昭陽樓以及城內譙樓,並打壞三座懸樓。將士們還使用了多種攻城方式,例如在22日,搬運來3萬個盛滿泥土的布袋,堆放在城下,企圖憑此攀登而上;23日,用雲梯攻城,同時鑿牆挖洞,放火燒門;27日,挖地道攻城等等。但是在叛軍用盞口炮、火箭、石塊等武器的堅守反攻之下,均告失敗,死傷8000餘人。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盞口炮

寧夏之戰,雙方僵持不下,總督魏學曾提議招安叛軍,但此舉遭到萬曆帝的嚴厲訓斥。不久,朝廷接到在前線監軍的梅國禎的報告,得知在後方遙控指揮的魏學曾領兵無方、優柔寡斷,便削去其職位,正式令葉夢熊取而代之,總督寧夏,將士如有不聽命者,則可以持上方寶劍于軍前斬首。重新調整了領導班子,果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明軍統帥部改變進攻方式,調動軍力進行籌備已久的水攻。因為寧夏城地形低下,形狀就好像一個大鍋裡的鍋底,它與金波、三塔諸湖相接近,東南也逼近觀音湖、新渠、紅花渠,而附近的黃河大壩水位也高出地面丈餘,如果引水灌城,則城必危在旦夕。

7月18日,明軍按計劃在寧夏城四周築成長堤1700餘丈,目的是灌城時防止河水外洩,築堤工程完畢之後,便決開大壩,滔滔洪水馬上淹至城下。寧夏四面皆水,深達八九尺。城牆在洶湧而來的波濤中崩壞,東西兩面亦塌下一百餘丈,懸樓也崩掉兩座。叛軍不想束手待斃,分別在八月初五、初七兩日派出數十至數百人乘舟到望軍臺、舊將臺、東嶽廟等地方架炮對準明軍的排水口轟擊,干擾壩上之人放水,但均被明軍打退。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火炮

在此期間,明軍多次擊退支援叛軍的韃靼騎兵。特別是在8月21日,李如松帶領部隊擊敗成千上萬名前來支援叛軍的韃靼騎兵,並追擊至塞外賀蘭山一帶,捕斬120餘首級,獲得駝馬無數。明軍將戰利品移至城下示眾,叛軍不禁為之氣餒。從此,寧夏叛軍孤立無援。到了9月,寧夏北關在洪水的連日浸泡之下崩塌了,明軍調來舟筏打算乘隙而入,大批叛軍在哱承恩的指揮下匆匆前往北關阻擊。不料,李如松聲東擊西,暗地裡派遣精兵攜帶雲梯,一舉攻陷守備薄弱的南關。

明代的戰爭,萬曆三大徵——寧夏的哱拜叛亂

騎兵雕像

叛軍主力無奈之下只好分批撤入內城,哱承恩眼見大勢已去,開始為自己的後路著想,他用繩索拴住親信張傑,將其從城上放下,潛入官軍營中請降。當時葉夢熊尚遠在靈州,身在前線的梅國禎決定乘機行使反間計,命令部屬訪得南關一個與哱氏相識的賣油郎李登,叮囑其依計行事。

李登是殘疾人,他瞎了一隻眼,還跛了一足,往來城中不會惹人注意。這人帶著梅國禎寫好的帖子,潛入城中。李登想辦法見到哱承恩之後,便將梅國禎的帖子交給他,巧舌如簧地遊說道:哱氏一族有功於朝廷,如果與鼠輩一起因叛亂的罪名而被殺,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不如殺掉劉東暘以將功贖罪。哱承恩猶豫再三,勉強答應。李登辭別哱承恩,轉眼之間又悄悄去見了劉東暘、許朝等人,侃侃而談,道:哱氏首先倡亂,而兩位將軍本是漢人,一直被哱家所輕視,何苦代人受過?不如審時度勢,採取措施自保,轉禍為福!劉、許兩人聽後開始心動。

總結

事實證明,這個離間計實施得很成功,叛軍內部不久就互相猜疑,自相殘殺。劉東暘在十五日夜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土文秀,並得意地揚言:這麼好的頭顱,不要讓別人搶先割走了。誰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哱承恩已經起了殺心。他在16日前往南關佈下圈套,以商量軍機為由將許朝召喚過來殺掉,接著,又指使在北關的親信周國柱向劉東暘發動突然襲擊。周國柱不辱使命,在劉東暘的背後拔劍將其斬成重傷。慌不擇路的劉東暘躲藏進廁所裡負隅頑抗也於事無補,最終慘死在那裡。

哱承恩自以為大功告成,便分別將許朝、劉東暘、土文秀3人的首級懸掛於城上,並打開城門,放各路明軍進入內城。但是,葉夢熊始終不信任擁有大量家丁的哱氏一族,為了杜絕後患,便下令用武力解決這個潛在的威脅。17日早晨,哱承恩到南門拜謁梅國楨時,被參將楊文所擒拿。李如松調兵包圍哱拜家。哱拜指揮家丁頑抗,在抵抗不住的情況下倉皇懸樑自縊。

李如樟的部下何世恩從灰燼中找到哱拜的屍首,割下了首級。哱拜的兒子哱承寵、養子哱洪大、土文德等人則相繼成為俘虜,後來都被判處死刑,被朝廷命官殺於西安市中。寧夏之亂至此完全平息。9月18日,葉夢熊從靈州趕到,與朱正色、梅國禎等攜手進入寧夏內城,慰問宗室士庶、安撫百姓。軍民聚首,一起齊賀劫後重生,共享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