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張姐近來很煩惱,今天又被孩子的老師請到學校,這已經是開學後,孩子第3次沒有寫完作業請家長了。老師覺得孩子應該收收心了,總不寫完作業會影響成績。張姐和老師談了之後,便決定加大對孩子的學習輔導。於是晚上的時候,張姐提出要陪同孩子一起寫作業。

當張姐已經準備好了的時候,孩子卻總是不配合。“媽媽我要吃水果;媽媽我想喝奶!”張姐知道這是孩子不想寫作業的藉口,於是就說寫完作業以後再吃水果,再喝奶,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效果。孩子轉而又說自己想要上廁所,張姐被氣得有些不耐煩,直接把孩子拉到了書桌前,孩子哭哭啼啼地寫起了作業。看到孩子哭的這麼傷心,當媽的又心疼,又生氣。

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很多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壞習慣,比如說張姐家的孩子不愛寫作業,再比如說有的孩子喜歡挑食等等,這些生活中都是比較常見的,但是這讓很多父母束手無策。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些習慣,瞭解導致孩子不良習慣的原因很重要。

一、吃飯挑食,不愛寫作業,孩子總是想著玩的原因

小敏家的孩子不愛吃雞蛋,只要跟雞蛋有關的食品或者菜品,孩子都不愛吃。比如:西紅柿炒雞蛋,孩子連菜裡的西紅柿都不會吃,但是單獨炒西紅柿孩子就吃的挺香,對此小敏很頭疼,不明白孩子怎麼就挑食了呢?於是小敏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吃雞蛋,孩子想了想只說了四個字“我就不吃!”這讓小敏很生氣,不過冷靜一想孩子應該是叛逆的一種表現。於是小敏不再強勢的命令孩子吃雞蛋,在小敏選擇性的引導下,孩子漸漸的接受了雞蛋。

1. 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顯現後,越發的希望父母們能夠給予關注和尊重。所以常會有唱反調的情況發生,家長越是想要孩子去做什麼,孩子越是不配合。就像小敏家的孩子一樣,孩子本身對雞蛋並不反感,但是卻會因為媽媽的命令語氣而反感吃雞蛋。

2. 孩子缺乏興趣

孩子不願意學習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孩子對於不感興趣的內容很難抱有積極性,孩子的行動力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了不願意寫作業的拖拉行為、敷衍表現。

3. 孩子的懶惰心理

孩子的懶惰心理會讓孩子越發的牴觸一些辛苦的勞動。學習是件苦差事,孩子很容易有畏難情緒的產生。懶惰的心理使得孩子缺乏行動力,經常以推脫或者消極的方式來應對所需要完成的目標。

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造成孩子拖延的行為表達的原因有很多,家長簡單粗暴的命令語氣並不利於孩子的行為糾正和習慣養成。這時,家長們不妨採用一下“普雷馬克原理”來應對。

二、“普雷馬克原理”會讓孩子起到哪些作用!

這個原理強調的是通過高頻率的行為來帶動低頻率的行為,進而使得低頻率的行為得到激發。簡單的說是一種,通過一種孩子喜歡做的事來激發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就像祖母說的那樣“先吃蔬菜,吃完才能吃甜點。”完成不想做的事,就會有一件好事等著自己,這可以讓孩子更加有行動力。

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1. 激發孩子的行動熱情

這種原理是依靠激發孩子的行動熱情來提升孩子的行動力。當孩子出於畏難心理或者是拖延習慣的影響時,行動力上會有一定的阻礙產生,這時候激發孩子的行動力會是提升孩子行為的關鍵。

2. 使孩子抱有期待

期待感可以讓孩子更加愉悅的完成預設的任務目標,使孩子抱有期待是一種積極的行動力促進方式。這種期待感讓孩子更加主動的去完成任務內容。

3. 讓孩子更能接收不願意接受的事情

對於愛玩的孩子來說,寫作業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孩子知道寫完作業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好玩的遊戲,孩子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孩子更加積極的去寫作業,這使得寫作業不再是不能接受的要求了。

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可見這種原理確實會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家長們也很容易有一些施行誤區,比如說找不到孩子行為的強化物,或者是弄錯了實施強化的順序等等。那麼在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去具體的實施這種原理呢?

三、家長如何正確的運用“普雷馬克原理”, 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1. 適當的獎懲制度

對於孩子的行為,家長要充分的進行觀察,獎懲制度的建立可以讓孩子的正確行為得到強化,孩子會更加願意配合父母的引導。同時,家長需要注意的是,要經常的變化獎勵的內容,否則孩子很容易產生厭煩感,進而使得獎勵失效。

2. 保證孩子的行動質量

有些時候孩子為了更快的完成不願意完成的任務,而出現一些敷衍的行為。這就需要家長們讓孩子明白,保證完成的質量後才能進行下一項自己喜歡做的事,敷衍的方式並不合格。

3. 關注孩子的喜好,瞭解孩子喜歡的強化物

不同的孩子行動的強化物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父母們積極的去發現孩子喜歡的強化物。恰當的強化物才能夠引發孩子的行動熱情,孩子才更願意配合。

4. 不要設定阻礙過大的低頻行為

雖然適當的強化物可以激發孩子的行動熱情,但是阻礙過多的低頻行為會使得這些熱情受到削弱。阻力過大孩子更加不願意給予配合。

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不防嘗試“普雷馬克原理”,幫娃養成好習慣

當孩子不願意完成父母設定的任務時,如何讓孩子自主的行動起來,這裡面顯然是需要一些教育技巧的,“普雷馬克原理”可以讓孩子更加有積極性,這也是利用了孩子的喜好心理。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先完成不喜歡的再去完成喜歡的,這樣才能有效果,如果順序顛倒的話則很難見效。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對這個理論有哪些見解呢?對於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有哪些方法呢?歡迎留言分享,讓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莓果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