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电力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坚持互利共赢,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2013-2018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际完成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近70个,累计完成投资107亿美元;签订电力工程承包合同622个,总金额1167亿美元。

电力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电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面临政策、法律、人文、标准等各种挑战。我国电力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竞争程度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国际产能合作的难度。

好消息!


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电力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和服务,推动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10月18日,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在北京发布《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指引》发布同时,中电联、电力联盟分别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举办了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干货来了!

《指引》对未来电力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出哪些建议和要求?

让我们一探究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指引》全文共31条,由“重要意义”“总体要求”“行业指引”“路径指引”“保障措施”五部分组成。

在行业指引方面,《指引》根据输配电、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七个领域的不同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

输配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服务区域能源优化配置、电网互联互通和能源转型,积极参与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项目,参与其他地区跨国跨洲电网互联项目,带动电网工程、技术装备国际产能合作。创新境外电网项目合作模式,通过PPP、BOT、EPC等参与发展中国家大型输变电工程投资建设。在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积极参与输配电网资产投资并购。

火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拓展煤炭资源禀赋较好和电力需求增长快速的国家地区市场,重点参与或密切跟踪国际清洁煤电项目,结合相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发展、电力市场化改革、低碳转型政策寻找清洁煤电项目开发投资机会。积极开展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煤电清洁化、低碳化改造方面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重点关注水力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电力需求增长快的发展中国家水电项目,以流域规划和综合开发为先导,重视当地电网接入条件和水电消纳能力,深入挖掘项目开发机会。做好大型水电开发和水电外送的衔接。加强国内水电产业链上下游勘探设计、设备供货、工程建设相关企业协同,增强全产业链一体化走出去能力。提升境外水电项目的本地化运营水平,提升公共关系、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以及移民、舆情、环保问题应对能力。

核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开展包括科技研发、项目建设、核电运维、标准制订、人才培训、核设施退役、乏燃料处置的全产业链合作。以工程承包为主,投资与建设运营相结合,带动装备与服务等优势产能出口,打造标志性合作项目。联合主要核电国家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开发合作。

风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重点关注风电资源(含海上风电)和风电发展政策较好的国别风电市场。加强规划设计、微观选址、运行维护、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低风速风电、智慧风电等优势技术“走出去”,规避“弃风”风险。通过合作研发等方式加强海上风电、大型风力发电,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合作。

太阳能发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重点拓展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太阳能项目合作,重视开发好传统太阳能投资和装备出口市场。扩大本地化生产,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 推动智能光伏走出去,延伸业务链条,从单纯设备供货向光伏电站投资、EPC、运行维护等环节延伸,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关注资源富集国别在太阳能发电行业的规划、财税、电价等方面政策变化,充分考虑因政策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垃圾发电领域

《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指引》来啦

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开拓人口较密集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市场,投资建设项目并进行可持续运营,带动工程总承包以及垃圾焚烧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设备、技术、标准的输出。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市场。

在路径指引方面,《指引》指出,国内电力企业是开展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的主体,要树立起中国电力企业良好国际形象。《指引》要求,电力企业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一要持续提升项目实施能力;二要因地制宜创新业务模式;三要逐步深化技术创新合作;四要扎实做好合规经营;五要有效防范项目合作风险;六要加快推进电力智能化;七要努力推动绿色电力建设;八要稳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九要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电力资讯,电力资料下载,请登录电力造价论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