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核桃炭疽病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核桃炭疽病的原因是什么?

​核桃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核桃产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核桃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核桃炭疽病的大面积发生蔓延,对树体生长和正常结果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发病植株,一般果实受害率 20%~40%,重的在 80%以上,也危害嫩芽、枝叶,该病不仅引起核桃幼果脱落,还会使核桃的果壳呈现很多黑色小点,使果仁干瘪。不仅降低了产量,且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核桃炭疽病防治工作是农户丰产增收的关键。

1 核桃炭疽病发病症状

青果青皮上,出现黑色病斑,大小不一,至半果甚至全果(图 1)。果皮上出现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下陷且有小黑点,大病斑有深浅不一的轮纹,有时有黑点组成的轮纹呈同心轮纹状。湿度大时,病斑上的小黑点处呈粉红色突起。多个病斑扩大连片后导致全果变黑,腐烂达内果皮,使果实变黑腐烂或早落,核仁无食用价值。发病轻时,核壳或核仁的外皮部分变黑,降低出油率和核仁产量。叶片感病,病斑呈不规则状,产生带有黄晕的黄褐色至褐色斑点,叶脉两侧病斑呈枯黄长条状,在叶缘四周发生枯黄病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潮湿时生黑色小点。大叶脉能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斑,小叶脉一般不会影响病斑形成和形状,病斑总体呈现不规则的圆形(图 2),大的病斑中间有颜色深浅不等的轮纹,病情严重的叶片边缘焦糊如烤烟叶状,并卷曲。病叶上有枯黄斑点,重病叶全变黄,进而导致叶片脱落。苗木和幼树、芽、嫩枝感病后,常从顶端向下枯萎,叶片呈烧焦状脱落。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枝条受害会表现长条病斑,上部枝条枯死。

引起核桃炭疽病的原因是什么?

图1 染病的核桃果实


引起核桃炭疽病的原因是什么?

图2 染病的核桃叶片

2 核桃炭疽病发病特点

核桃炭疽病是胶孢炭疽菌以菌丝体的形态在核桃的枝条和叶片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源。这种病菌传播能力较强,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侵染,真菌的分生孢子借助风力、昆虫和雨水进行传播,会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从自然孔口、伤口侵入。温度 25~28 ℃时,潜育期为 3~7 天。一般在 6—8 月份发病,在雨量大、树势弱、枝叶稠密及管理粗放的果园中发病严重,病菌孢子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核桃炭疽病发病的早晚和轻重,与高温高湿有密切关系。雨水早而多,湿度大,发病就早且重。植株行距小、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核桃炭疽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水平有关,如果株行距小,过于密植,通风透光不良且管理水平差,就会发病重。核桃炭疽病比黑斑病发病时间晚。此外,核桃树与苹果树种植间距过小,也有利于核桃炭疽病的发生。

3 核桃炭疽病防治措施

3.1 选择抗病品种

一般当地核桃品种比新品种抗病,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因此农户在建园时应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或香玲、新新 2 号、薄壳香、中林 5 号、新疆薄壳、清香核桃、辽核 4 号、鲁光核桃等晚熟品种进行种植。

3.2 彻底清洁果园

炭疽病的病菌大多在一些病枝、病果、落叶上面,所以要做好果园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病果、病枝、病叶连同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结合深翻埋入土中,避免病菌发生进一步感染,减少侵染源,为次年的病虫防治打好基础。

3.3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综合管理,保持树体健壮,增强抗性。合理施肥,注重增施有机肥菌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加强夏季修剪工作,改善园内和冠内通风透光条件,以利于控制病害发生。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做好冻害预防工作。

3.4 化学药剂防治

雨季来临时,选择 50%(质量分数,后同)多菌灵1 0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或每隔 10~15 天喷 1 次 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预防病害发生。发现病害时及时摘除病果,并及时选用 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80%戊唑醇 4 0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环唑 3 000 倍,或80%代森锰锌 800 倍液,或 2%宁南霉素 1 000 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 600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1 000 倍液对水喷雾,每隔 15天 1 次,连喷 2~3 次可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图 3)。

引起核桃炭疽病的原因是什么?

图3 喷药防治核桃炭疽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