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对于捐纳一次其实最早出现

清朝,但对于捐纳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捐纳制度却是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个时候并不叫捐纳而是叫纳粟,相比于明清时期商人捐纳来获得官位,秦朝时期商业并不发达,更多的是在农业粮食上的捐纳,秦始皇曾有过规定,只要百姓纳粟千石就可以拜爵位一级。而对于商人捐纳的风气更多是兴盛与明清时期,特别是对于徽商而言,那么明清时期徽商的捐纳之风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它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一、明清徽商捐纳之风的形成

捐纳之风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封建统治者对于商业利益的野心。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模式就是小农经济下的自给自足的模式,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讲,商人只是士农工商最低等的一级,历代以来对商人征税就极为严格。

但是往往这些商人中有掌握着巨大的财产,作为统治阶级虽说不能明抢,但也想进各种办法去摄取商人身上的财富,比如允许商人进行捐纳财富就可以获取官衔成为封建官僚体制

的一部分。比如明景泰年间“中外富豪之家纳粟补官者,俱实授锦衣卫”。

捐纳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二就是商人的需求与追捧。士农工商,商人最次,连比他们贫穷的农民都可以瞧不起他们,社会地位低下,财富地位不均等是商人身份的最贴切的表现。而古代官本位思想极其严重,仿佛人生下来只有做官这一条出路,仿佛只有成为了官员才算人生达到了巅峰,光宗耀祖。对于掌握大量金钱的商人来说,当一个可以把钱变成权的机会来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只会趋之若附,捉住机会。而也正是他们的这种思想使得捐纳蔚然成风,甚至随着科举选拔的越来越难,而风气越来越盛。

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同时对于这种捐纳可以做官的方式往往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中国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很主动自家人和其他人的分别,老一辈经商一辈子赚到了庞大的财富,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做官,所以通常会用自己大半家产捐纳,来帮助自己的儿子谋个一官半职,以期盼他可以光宗耀祖

徽商捐纳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三就是高投资高回报。古代很多重要的行业都是官办企业在把控,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一些行业逐渐实行官商合办也就是官督商办的模式,盐业就是这其中一种。而通常要想将生意做大就免不了和官员接触,即使现代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商人没有如今商人的社会地位。

那个时候的商人要想求官办事往往要付出的财富要很多,特别是对于徽州盐商

来说。因此徽州盐商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于这种捐纳更是趋之若附,因为一旦自己可以做官那么就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捐纳来投靠盐政部门,通过盐政部门给予自己的权力来为自己的商业保驾护航,这就是捐纳为何会如此兴盛的原因。徽州盐商曾一度整个两淮盐场通过合格手段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二、明清捐纳之风的影响

从形成原因上来看,似乎捐纳是你情我愿宾主尽欢的好事,统治者得到了足够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商人通过捐纳得以成为“绅商”进入封建统治阶级中,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看样子似乎还不错。但是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从整个明清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捐纳之风造成了许许多多不好的影响,当然同样也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有好处的一方面来讲,商人属于民,成功捐纳之后才会被称为“绅商”,当商人争相向封建统治阶级积极靠拢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维护

封建统治制度的利益,同时对于没有成功捐纳的商人来讲,他们连接了商人百姓官僚,加强了联系。加上了封建统治的控制力度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社会上可能的反动势力

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其次商人本应该在自由贸易的市场上发挥自己的本领特长,缺因为种种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使他们偏离了原来的战场,使得好不容易经过艰辛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遭到了灭亡式的打击,大大削弱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同时商人经商,钱财必不可少,但大量钱财流通到官僚手中,商人之中可以用来经商的资产随着捐纳越来越少,满足商人对社会地位的需求的同时也大大限制了商业的规模和发展。也使得之后的徽商渐渐没有了往昔的盛况逐渐衰落

当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东西都可以用财富来衡量的时候,这个国家根基已经渐渐腐朽了。当很多人一辈子苦读才可以通过

科举来获得一官半职的时候,那些一辈子声色犬马的商二代却可以通过买官来实现读书人一辈子的梦想的时候,这个国家和社会都已经整体的开始向“钱”看了。而这往往也伴随着学风学气的衰退,对于徽州来说,大量徽商通过金钱来买官,这对整个徽州的学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往日人杰地灵的徽州也渐渐再难以出人才。

以明清时期徽商捐纳制度为例,浅析古代商人买官的原因及影响

三、结语

明清时期徽商捐纳之风的盛行有着其必不可少的原因,因为其历史局限性,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不断的推行着这种风气,固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但更多的而言确实不该

参考文献:

〔1〕罗玉东.中国厘今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2〕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J〕,燕京学报专号,1950

〔3〕谢俊美,捐纳制度与晚清吏治的腐败〔J〕,探索与争鸣,2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