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一個多月前在一片尖叫和歡呼聲中,微軟推出了他們時隔多年後全新的智能手機產品Surface Duo。在很多微軟的粉絲看來,這款換用了Android系統,但同時引入了最新Windows 10X風格界面以及創新雙屏交互的產品,可以說是其對此前多年智能手機業務的一次成功反思。儘管目前的Surface Duo嚴格意義上來說僅僅是一臺工程樣機(暫時還沒有配備連攝像頭),但它顯然已經吸引了足夠多的關注,甚至讓一些網友感嘆“微軟接過了蘋果創新的大旗”。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然而,有一個人似乎對基於Android系統的Surface Duo大受關注感到不是太開心。他就是Windows系統的締造者,微軟的前傳奇CEO比爾·蓋茨。在近日參加《紐約時報》舉行的DealBook大會時,比爾蓋茨顯然很不爽地說到:“毫無疑問,那次反壟斷起訴對於微軟公司來說是一件壞事,我們原本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機操作系統的開發上,因此如果不是因為當年的反壟斷案件,今天的消費者就不會購買安卓手機了,而是將會使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手機。”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很顯然,在微軟自家剛剛宣佈用Android取代Windows移動操作系統的時間點上,蓋茨這樣的說法頗有些挑釁和不服的意味。但問題是,他說的真的對嗎?

反壟斷拖累了Windows手機系統開發?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需要先確定蓋茨先生所言的“反壟斷案件”到底指的是怎麼一回事。好在關於這方面的公開資料實在是太容易查到,因為這起反壟斷案件所指的,是從1991年到2001年期間長達十年的“合眾國訴微軟案”。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在更進一步的探索之後我們發現,案件後期的各種調查、取證、出庭等活動,的確在時間上與微軟進軍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款操作系統Windows Mobile 2003的研發時期高度重合。比如,1998年比爾·蓋茨自己就曾因反壟斷案被迫出庭作證,而正是在同年12月,微軟首次發佈了用於掌上智能設備(不包括電話機能)的初版操作系統Palm-size PC 1.1。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此後的幾年裡,微軟移動操作系統的更新步伐在我們今天來看的確有些慢。1999年2月他們推出了Palm-size PC 1.2版本,2000年7月,該系統更換全新CE3.0內核並正式改名Microsoft Windows Powered Pocket PC。此後微軟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推出新版Microsoft Pocket PC 2002 Software,而真正具備完整手機通訊功能,目標設備從掌上電腦更換為智能手機的移動Windows,則直到2003年6月才最終面世,其正式名稱為“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2003 Software for Pocket PC”,這也就是真正面向智能手機的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 Mobile”誕生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年前(2002年),微軟才終於和“由合眾國聯邦司法部與18個州加上哥倫比亞特區”構成的龐大原告團隊達成司法和解並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在Windows Mobile系統誕生之前的數年時間裡,微軟似乎的確被壟斷官司分散了大量精力。比爾·蓋茨如今責怪司法案件拖了微軟的後腿,乍看之下的確是沒有問題的。

沒能及早聯手摩托羅拉,對微軟或許並不是問題

但是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假使當時微軟沒有被“找茬”,假使Windows Mobile比事實上的推出時間更早面世,這是否就意味著它的命運就此轉變呢?

蓋茨先生對此的看法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他在同一場採訪中還說到,“我們就差一點就成功了。那個時候我的注意力受到了干擾,而這種干擾導致我把事情搞砸了”。他還表示,移動操作系統的時間因此晚了3個月,而如果按預期發佈的話,本來摩托羅拉會在一款手機上使用這一系統。

說實在的,看到這裡我們的確震驚了。一是震驚於微軟在官司纏身長達10年的時間裡,新款系統的發佈才僅僅被“耽誤”了三個月,可見其開發實力還是強勁。二是震驚於比爾蓋茨對Windows Mobile的樂觀態度,難道說假使當年微軟真的早早地和摩托羅拉達成合作,在WM生態裡多一位強援,就一定能夠改變後來自家移動操作系統的未來前景了嗎?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摩托羅拉MPX,發佈於2005年,使用Windows Mobile 2003SE系統

站在摩托羅拉的角度上來說,這還真說不準。因為我們三易生活早在數月之前帶領大家回顧早期移動Linux系統的時候就曾分析過,摩托羅拉當年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明明手握強大的Linux資源,卻硬生生地將其做成了“功能機系統”。以Razr V8為代表的一系列熱賣手機空有強大的硬件性能和Linux智能系統,卻不具備軟件擴展能力,更無應用生態,白白浪費了一個絕好的樹立摩托羅拉手機智能與互聯網形象的大好機會。換句話說,如果摩托羅拉早在2003年便積極擁抱Windows Mobile系統(而不是自家一直沒能真正做好的Linux),那麼或許至少可以讓這家曾經的手機巨頭在安卓、iOS出現前就確立自身智能手機的影響力。這樣一來,現如今的摩托羅拉會怎樣還真不好說。

但是對於微軟而言,他們的問題就絕對不是單純的“進入市場晚了幾個月”,或者“少了個親密合作夥伴”這麼簡單了。一方面,微軟的Windows Mobile雖然可能確實像比爾蓋茨先生所說的,晚了三個月發佈,但2003年就正式涉足智能手機市場的他們,照理來說還是比蘋果、谷歌都早了至少五年的時間來完善自身系統和生態的。因此三個月相比於五年來說,實在不值一提。

比爾蓋茨有資格憤怒,但真相還應該被說出

更進一步來說,微軟Windows Mobile的市場失敗,難道真的就只是因為少了幾個合作廠商,缺乏幾款更多彩的手機所致嗎?要按這樣的思路,那蘋果iPhone早就該“死”在前幾代了,根本發展不到今天。況且微軟Windows Mobile之所以合作伙伴少,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那複雜的付費授權機制所致,要知道曾經的WM可是按照不支持通話、支持通話但不支持觸屏、既支持通話也支持觸屏三種功能級別進行了嚴格的版本劃分。這種完全沿用電腦上的Windows授權銷售方式的商業模式,在面對免費、開源的Android的時候,一敗塗地難道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曾經的Windows Mobile界面

而最要命的是,微軟不只是在Windows Mobile的銷售模式上照搬PC系統,甚至就連繫統的界面、功能設計也是照搬PC體驗。如今的手機消費者只怕是很難想象,在2.8寸的屏幕上用觸摸筆去點擊綠豆大小的“開始按鈕”是怎樣的一種體驗了吧!更不要說收發短信需要使用複雜的Outlook軟件,安裝app需要自行往手機上拷貝安裝包,有時甚至還要自己修改手機系統的註冊表。

比爾蓋茨揭露WM失敗原因,但他說的未必是真相

Windows Mobile 6.5大幅改動的界面

諷刺的是,直到2009年微軟才終於發佈了對手指(電容屏)觸摸採用友好設計,引入現代APP商店(微軟稱之為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的Windows Mobile 6.5系統。而此時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系統都已經發布,“互聯網手機、“全觸控操作” 以及“手機應用商店”的概念早已被大眾接受。可是它們沒有一個是微軟提出的,哪怕微軟比對手多了五年的時間。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作為一家科技媒體,我們三易生活其實很能理解比爾蓋茨看到曾經是自己心血的Windows手機系統,最終被自己曾經領導過的企業拋棄的感覺,因此會有不甘、會有憤怒,甚至會遷怒,會找藉口都是正常的。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覺得有必要寫這篇文章來和大家共同懷念、探討Windows Mobile系統的失敗原因,這既是出於對蓋茨先生的尊重,也是作為科技媒體的負責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