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發現“海螺”,能裝下“喝不完”的酒?專家卻說:原理簡單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古人喝酒吃飯的量都特別地大,像在《水滸傳》中,那些英雄豪傑動不動就叫店小二來“兩壺好酒,五斤牛肉”,這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氣魄遠比現代人豪邁多了。至於像詩仙李白這樣的豪放君子,更是三餐不離酒,一天不喝酒就渾身不舒服,一天不喝酒就寫不出來那麼豪邁的詩句。

在李白眾多的經典名句之中,有這麼一句:“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這句詩裡面提到了一個物品:鸚鵡杯。而在同時期的駱賓王的詩句裡面同樣有“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這樣的句子,類似的說法在古代歷史上還有很多。

古墓中發現“海螺”,能裝下“喝不完”的酒?專家卻說:原理簡單

那麼,什麼是“鸚鵡杯”呢?根據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記載:“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按照這樣的說法,鸚鵡杯即海螺盞,鸚鵡與海螺有什麼關係呢?一個是在天上飛的,一個是在水裡遊的。其實,在眾多的海螺當中,有一種螺叫做鸚鵡螺。

可能又有人會問了,鸚鵡螺為什麼會叫鸚鵡螺呢?原來,當我們觀察鸚鵡螺的側面,螺口向下,從這樣的姿勢看過去,螺口和螺層交接的位置上方有黑顏色延伸到螺口內,又因為螺口為弧形,恰好把黑色切割成看上去有如金剛硬物的喙,又因為鸚鵡螺螺旋生長,螺殼中間會有一個圓點,如果是深臍鸚鵡螺,則是凹陷進去的一個洞,正好看上去像鸚鵡的眼睛。

並且,在鸚鵡螺殼上遍佈著橫紋,棕色黃色不等的漸變色,很像鸚鵡身上羽毛的花紋。因為這樣,才被人們叫做鸚鵡螺。

古墓中發現“海螺”,能裝下“喝不完”的酒?專家卻說:原理簡單

那麼,這種鸚鵡螺做成的鸚鵡杯為什麼能夠裝下很多的酒,讓李白為之瘋狂,讓駱賓王不敢用其勸酒呢?

1965年,在南京的象山,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個魏晉時期的古墓,通過墓誌銘,專家們得知了這個古墓的主人,是一個叫做“王興之”的東晉貴族。說起“王興之”,大家可能沒有什麼印象,但是他的侄兒王羲之和侄孫子王獻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的。

在“王興之”的墓裡面,考古學家們就發現了一隻“海螺”,這隻海螺高3釐米,口徑達到了12釐米,從體型上看,應該是一種家用的器具。專家們將這隻“海螺”送到海洋生物部門進行了鑑定,最終的結果就是鸚鵡螺,大家聯想到魏晉時期,流行清談飲酒,相信這個海螺就是傳說中的鸚鵡杯了。

古墓中發現“海螺”,能裝下“喝不完”的酒?專家卻說:原理簡單

這個發現讓考古學家們十分地激動,因為根據很多的歷史記載,說這樣的“鸚鵡杯”有“酒不空”的神奇功能。於是,就有人拿著這個“鸚鵡杯”開始裝水,想要看一看這種杯子到底能夠裝多少水進去。一番實驗之後,專家們發現這個杯子果然比普通的杯子裝得多,雖然裝得多,但是也是有限度的,為什麼古人會認為這個杯子裡的酒會倒不完呢?

原理其實也很簡單,根據海洋學家介紹,在“鸚鵡螺”的內部,自然生成了許多網格,彼此又有小孔相連,當我們在裝水或者酒的時候,水或者酒就會通過這些小孔進入網格。而在往外倒的時候,因為空氣阻力以及小孔的原因,這些網格里面的水並不會一下子全部倒出來,而是一點點地流出來,這樣就給人一種錯覺,似乎這鸚鵡螺裡面的水永遠都倒不完一樣。用這種鸚鵡螺做成的鸚鵡杯自然也有了這樣的功能。

無獨有偶,除了在南京象山發現了魏晉時期的“鸚鵡杯”之外,在於河南省偃師市杏園村的一座唐墓裡面,也發現了類似的“鸚鵡杯”,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古墓中發現“海螺”,能裝下“喝不完”的酒?專家卻說:原理簡單

在自然界裡面,很多的物品看起來十分地神奇,但是原理呢卻是非常地簡單。不過儘管這樣,古人能夠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並且用來為自己服務,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大家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