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團忻州窯礦:讓員工群眾心有所“感”

同煤集團忻州窯礦秉持服務員工群眾的發展思想,在服務員工群眾中尋找發展動力,在依靠員工群眾中激發發展動能,在與員工群眾共享中豐富發展成果,讓員工群眾安全感更有保障、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

重“頂層”,更重“基層”,保障安全感

“先安全後生產,不安全就停產,把保障員工生命安全作為礦井發展的頭等大事。”這是該礦各級領導幹部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這是口號,更是行動。近年來,該礦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控機制。特別是在安全風險防控上,建立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機制和以礦長“六親自”為首的管理責任體系、以總工程師“三親自”為首的技術責任體系。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上,確立11大項、52個風險點,逐項逐條管控落實;在重點工程、項目上,建立了“每日關注”臺賬,下發責任清單;在隱患排查治理上,每週三召開隱患分析會,堅持開展井上下隱患自查和每旬各專業系統隱患排查,專項整治、跟蹤落實。

該礦還從基礎設施和基礎管理入手,“頂層設計”與“基層建設”上下合力,築牢安全堡壘。以“打硬仗”的魄力強基礎、保供應,對各系統基礎設施進行了更新,建立了監測監控、人員定位、供水施救、壓風自救、通訊聯絡、緊急避險六大安全避險系統。以“嚴細實”的標準管控行為、規範作業,規範員工從班前會、入井乘罐、井下乘車、盤區行走,到作業前安全確認、作業過程中操作規範,再到收工時注意事項等各個環節的行為,促進員工作業行為規範。

搭“平臺”,更搭“梯臺”,給足獲得感

枯樹育新苗,老礦也青春。該礦搭“平臺”讓員工成長成才,更搭“梯臺”助人才青雲直上,讓員工收穫滿滿。

在該礦“羅少平工作室”, 9000多平米的實訓功能基地,採煤機、掘進機、移動變電站……井下每一臺設備及其功能都被清晰呈現,老工人面對面培訓,手把手操作,讓新入職的大學生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專業技能人才。

像這樣的實訓平臺在該礦已屢見不鮮。該礦針對大學生有理論無實操、有學歷無經歷的情況,建立以理論+實踐、培訓+培育、考核+激勵為內容的三個“1+1”青年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採取上大課、座談、實地操作等多種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培訓。推行大學生“班組換崗”制度,新分配的大學生全部充實到採掘一線,第一年在生產班組歷練,第二年去檢修班學習。建立一人一冊人才檔案,讓大學生井下輪崗,到各專業輪流掛職,得到多方歷練。

培育人才,更重用人才。該礦廣搭“梯臺”選拔、任用人才,讓優秀人才扶梯而上,大展作為。出臺了《忻州窯礦大學生培養選拔使用實施辦法》,從工作業績、學習能力、創新成果、敬業精神四方面對大學生進行考核,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近年來,該礦按照“立場堅定、能力突出、德才兼備、清正廉潔”的標準,選拔一批批優秀大學生走上了幹部崗位,讓“明珠”不蒙塵,在適當的位置發光發熱。

給“物質”,更給“品質”,提升幸福感

昔日“黑矸山”,今日“花果山”。走進忻州窯礦矸石山,放眼望去,滿眼蒼翠、繁花似錦。栽種著20多個品種,53000多株植物,綠化面積達9.8萬平方米,昔日滿目瘡痍、無人問津的工業區搖身變成了天朗氣清、鳥語花香的風景區。

該礦矸石山生態環境治理的初衷就是以“綠色”惠民,還群眾一片青山藍天,讓員工群眾過“品質”生活。圍繞“品質”生活這一主題,該礦還從提升精神文化品質入手,以“職工之家”為陣地,設置了讀書、棋牌、書法、刺繡、乒乓球、羽毛球等休閒活動區域,成立了讀書協會、攝影協會、騎行協會等九大組織,組織了健排舞、廣場舞、小樂團、合唱團等員工隊伍,開展了員工誦讀賽、騎行賽、健步走、文藝演出等一系列員工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活動。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物質基礎和精神享受缺一不可。該礦在滿足員工群眾“提升生活品質”普遍需求的基礎上,還不忘那些依然奮戰在“溫飽線”上的貧困家庭,通過完善“愛心基金”的發放,鼓勵黨員與困難員工結對子,開展“進百家門,幫百家難”、金秋助學活動等途徑,為貧困員工送幫扶。在滿足員工日常需求上,也做足功夫。堅持做好普惠物品發放和“四送”活動,完成了職工浴室、公寓的修繕和設施更新,改善了員工餐飲質量和環境,件件實事讓員工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文/蘇玉紅 李潔 責編/溫劍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