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投資15億,伊利是否能成為輝山乳業的救世主?

輝山乳業,這個曾經號稱吊打伊利、蒙牛的東北地區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陷入數百億債務危機已經兩年多了。由於牽涉利益眾多,其資產重組道路可謂困難重重。以銀行為主的債權人希望通過否決權倒逼有意投資入股輝山乳業進行資產重整的多家國內乳製品企業,其中不乏蒙牛、新希望等國內知名乳製品巨頭,期冀以此讓自己獲得更高的現金清償比重。

擬投資15億,伊利是否能成為輝山乳業的救世主?

債權人與投資人的拉鋸戰

但是,投資入股絕非易事,根據年初輝山乳業申報的債權審核數據來看,輝山乳業已確認的債務額高達242.18億元,如果加上暫緩確認的債務,輝山乳業的債務將高達300億元。一方面,債權人希望通過資產重整來獲取更高比例的清償,另一方面,投資人希望用盡可能低的金額來完成投資入股。拉鋸戰的後果是蒙牛、光明等投資企業被數百億的債務嚇退,《資產重組草案》陷入僵局,畢竟剛入股就背上鉅額債務且要面對冗長的投資回報期,對於任何一家想要投資入股的乳製品企業來說,都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

擬投資15億,伊利甘當“接盤俠”?

在蒙牛、光明、新希望相繼放棄對輝山的重組投資意向後,伊利卻提出了擬投資15億,獲得新輝山公司67%的股權,並給出了《投資方案》,與之共同現身的還有悠然牧業。但由於無法和近2000名的債權人達成統一意見,該方案目前仍在磋商中。根據10月12日對溝通情況的最新消息披露,伊利就輝山乳業重組案與瀋陽市政府大部分達成了共識,伊利需要在半個月內提供新版投資方案,供債權人討論,否則將被沒收5000萬保證金。雖然重組方案目前暫無定論,但無疑,伊利的到來,讓倒塌兩年多的輝山乳業迎來了一絲曙光。

擬投資15億,伊利是否能成為輝山乳業的救世主?

優質奶源,伊利戰略槓桿中的重要一環

對於人人敬而遠之的輝山,伊利為何要接手?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乳製品行業向來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說法,直至今天,奶源依舊是乳製品行業發展的命門。作為國內乳製品行業的老大,伊利對優質奶源的需求不言而喻。加之蒙牛近兩年動作不斷,先後收購了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大有控制國內優質奶源的意圖。

根據伊利第三季度的財報來看,伊利的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86.77億元,同比增長11.98%;淨利潤56.48億元,同比增長11.73%,實現高位雙增長同時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其中,安慕希、金典、暢輕、甄稀等伊利的核心產品在拉動利潤增長方面功不可沒。以這些高端單品為首的伊利市場滲透率非常高,據統計,目前伊利品牌的整體滲透率已經超過90%,領先於國內任何一家乳製品企業。對於伊利來說,想要保持高增速,優質的奶源必不可少。

擬投資15億,伊利是否能成為輝山乳業的救世主?

伊利董事長潘剛曾說過:“現代企業的戰略槓桿就是圍繞企業戰略目標,構建核心戰略模式,通過對企業戰略變量、定量因素的重新組合,產生裂變效應,並以此撬動行業新增長空間,加速產業發展進程,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平衡發展”。而優質奶源的獲得無疑是伊利打造亞洲乳業“千億時代”新戰略槓桿模式中的重要一環。

輝山牧場位於國際公認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優質奶牛飼養帶上,擁有近50萬畝的苜蓿草及輔助飼料基地,年產50萬噸奶牛專用精飼料加工廠,超過20萬頭純種進口奶牛、82座規模化自營牧場以及6座現代化乳品加工生產基地。其最高市值曾達730億港元,如果沒有渾水公司的做空,輝山的輝煌並不會暗淡的如此之快。而此次伊利的收購,看似是想撿個便宜,但背後實則是伊利“千億目標”的戰略縱深。截止2016年底,伊利共投入約135億元用於奶源升級與建設,在全國擁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場2400多座,其中具有行業重要影響力的標杆、大型的標準化、規模化牧場達1200家,其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在奶源供應占比達100%!

擬投資15億,伊利是否能成為輝山乳業的救世主?

對於乳製品行業來說,誰控制了奶源就有了制勝市場的利器,誰就是市場王者。而伊利如果入股輝山成功,其放的這條長線,究竟能調到多大的魚,大概需要幾年之後才能知道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