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广东人有很多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好斗”了。

据史记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的南越国,“粤人之俗,好相攻击。”而且又“断发文身”,在皮肤上刻青龙白虎,看着令人恐惧。

后来连从来没去过南越的刘邦,在评价南越王赵佗时也说,广东人之前喜欢互相攻击,赵佗去了之后,用诗书礼仪教化,已经好了很多了。

不过,好斗的性格特征已经深入了骨髓,嵌入了广东人的基因,秦汉以后至清代,没少发生过宗族之间大规模的械斗,导致群死群伤的不在少数。

清代书籍上,总结了广东人七大民俗特点:好械斗、好名、好官爵、好货财、好祈祷、好蓄妾、好多男。好械斗排在第一位。

为了在械斗中获胜,广东人苦心钻研械斗的技巧,由此开创了诸如南拳,洪拳,铁线拳、咏春拳,周家拳、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蔡李佛拳.....

广东人的这种彪悍的特征,也曾经让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吃过亏。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李小龙

英国人捅了马蜂窝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凭借“坚船炮利”,从珠江口虎门一直打到广州,所向披靡,清军溃不成军,大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在此过程中,南粤人民做他的吃瓜群众,在珠江两岸看热闹,还时不时起哄叫好,比过新年还热闹。

英军占据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居高临下,俯视广州,只等英军头子义律一声令下,便要炮击广州城墙。

英军统帅卧乌古手握长长的指挥刀,站在高高的四方炮台上,俯视着脚下的广州城,意得志满。此次出兵一切顺利,5000年历史的古老帝国又怎么样,还不是不堪一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带着这5000士兵,凯旋而归,英国女王为自己加官进爵的画面!

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

出兵远征前,他的上司强调一件事:你们此行只针对清政府,千万不要去惹广州的老百姓!

不幸,由于约束不严,他的士兵还是捅了马蜂窝!

一队印度黑人雇佣兵跑到三元里附近,调戏种菜农民韦绍光的老婆,被韦绍光召集人手,杀死了8人,将尸体丢到粪坑里。

为预防英军报复,一柬飞传,花都、从化、增城、南海、番禺人,带着他们的锄头、菜刀、三杈齿,纷纷赶来支援,12小时内便聚集了2.5万人。他们相约“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三元里事件就此爆发!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三元里抗英

庶民的胜利

据说,参与三元里抗英的乡民中,有不少是蔡李佛、洪拳的习武之人。

在战斗过程中,粤人打死带着洋枪洋炮的英军10人,伤103人,虽然粤人也牺牲了22人,但相比一败涂地的清军,这已经算是战果辉煌了。

1841年5月31日,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调停下,包围英军的粤人才极不情愿的散开,英军统帅卧乌古带着他已经筋疲力尽的士兵,无比狼狈地撤出广州城。

原来气焰嚣张的英军,被搞得灰头土脸,颜面扫地。没多久,不知从哪儿又传出英军要报复乡民的消息,于是,在英国人出入的十三行门口,不知谁贴出了“大字报”,把英国人一通辱骂,并“约期再战”

英国人恐惧,6月5日,拟了一份照会,威胁清政府,如果不制止乡民攻击英人,将回国请更多英军过来剿灭乡民。

那时,清政府已经与英国人达成了《广州停战协定》,对英国人的任何要求只能唯唯而已。

这一纸照会,很快引起了粤人的注意。他们认为英国人打不过自己,只能欺负胆小怕事的清政府,一个个义愤填膺。于是,他们决定向英国人下战书,请读书人写了一篇长长的檄文《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兵书》,针锋相对。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三元里古庙

看广东老百姓如何教训英国人

这篇《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兵书》充分展示了广东人好勇斗狠的性格特征,特摘录如下,并加以点评。

“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逆夷犬羊知悉。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固大西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畜邦,通商交易。”

点评:在广东人眼里,英国长得太丑,简直不像人,像畜生,跟明朝的倭寇是同类人。我们中国对外贸易,并非因为自己缺吃少穿,而是可怜他们,才准许他们过来混口饭吃。大清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GDP占当时全球30%,早就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确不用贸易也能过得很好。

“尔不过贪利而来,有何知识。尓之贪利,犹畜生之贪食,不知法度,不知道理,而诚揽镜自照,尔模样与畜生何异,不过能言之禽兽而已,何知忠孝节义,何知礼义廉耻。”

点评:对英国人外貌进行攻击,无非是英国人满身长毛,没有进化完全,又不懂礼义廉耻,他们不过是会说话的禽兽而已。古代不只是清政府看不上“蛮夷”,老百姓也一样。

“尔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造;虽有花边鬼银,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我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材,皆尔狗帮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而不思报我天朝厚恩,反加仇害,用鸦片害我百姓,骗我银钱,尔畜邦素不食此物,何以毒我天朝。”

点评:此处“大黄”是一种药材。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饼,干燥不易消化,需要吃茶叶和大黄通便,没有这两样东西便要滞涨而死,连开眼看世界的钦差大臣林则徐都是这么想的,“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后来禁止与英国进行茶叶交易,进行经济制裁,闹出来大笑话。

我天朝素行仁义,不忍制造狠毒之物,岂似尔畜邦专以抢夺为生,故而船只坚固,炮火惨烈,火箭威猛。尔除此三物,更有何能。我天朝平素仁慈,不忍制造此等毒物,伤害尔等。如果狠心制造,何愁不诛尽尔等畜类,不知自量,妄称强梁。”

点评:大清国不是造不出坚船利炮,是因为这东西太狠毒,不忍心制造去伤害你们。你们是畜生才制造这类东西出来。的确,这话粗看可笑,细思有理。西方人经济的外向性,导致西方人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杀人武器多是西方人最先发明出来的。

“尔前日虽占炮台,而所用火箭等物,全不中用,可见尔等畜类,亦无才能。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如果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府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战,今各乡义民既饶尔等之命,尔又妄自尊大,出此不通告示。”

点评:乡民在三元里打的还不够痛快。

尔又卖弄能干,以恐吓我等。岂知尔之伎俩,我们早已尽知,尔既言战法,既与尔陆战,或阵战,或马战,或步战,尔仗炮火猛烈,则尔炮几斤,我炮几斤,两下对放,看谁炮火厉害;其余排枪刀剑等物,亦可两下对仗,看是谁胜。若言水战,则尔等将船退出虎门,候我百日后,造就船只,与尔外海对战,方为利害。尔一味花钱,勾买恐吓,即算尔畜之能乎。”

点评:这牛吹大了,告示里说广东人人陆战、阵战、马战、步战样样精通,不用我们大清军队帮忙,让我们老百姓跟你们英国军队单挑,充分显示粤人“好斗”的性格特征。不知道当时道光皇帝的侄儿奕山带领的清军看到这话有何感想。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鸦片战争海战

我天朝仁慈宽厚,不忍即诛,大将军金枝玉叶。诸大臣厚德君子。众官勇亦皆忠厚慈祥,非真无能也。特怜尔身同畜类,性本无知,岂有人与畜斗之理。故任尔猖狂。

点评:“天朝”指道光皇帝;“大将军”指吃了败仗的奕山,他是皇帝的侄儿;“诸大臣”指鸦片战争中的大小官吏;“众官勇”指清军。表面上为清政府无能进行辩护,实看颇具讽刺意味。

“再今且不用官兵,专用乡民,非我们乡民不仁。因尔害我乡村,伤我男妇,不得不与尔畜类同斗,现在我全粤乡商民,数千百万之多,大村福厚者,接济小村兵饷粮草。亦有义士捐资备办器械,有熟悉水路陆路者,各数百万之众。志切同仇,恨声载道。若不灭尽尔畜类,誓不俱生。”

“尔若不早退出虎门,或有千百烧船妙法。烧尔片帆不返。不但现在船上畜类,全行烧尽。并要灭尔狗邦。我义士不分男妇,每人出钱十文,便足以造船只,修战具,灭尔有余矣。我们义士,受天朝二百年豢养之恩,今日若不诛尽英夷,便非人类。”

点评:满清入关以来,由于自己外族的身份,自卑心理很严重,汉人不把自己视为大清子民,鸦片战争时挤在珠江边看热闹,让清政府很受伤。现在终于有人说“受天朝二百年豢养之恩”,皇帝看到这一句话,怕也会感动得不行。又说“今日若不诛尽英夷,便非人类”,广东人俨然把自己视作清朝政府的保护人了。

“况且如今并不用惊动天神,即用我们义民,便足以灭尽尔等畜生,上为天神泄愤,下为冤鬼出气,不用官兵,不用国币,自己出币,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恨也。。”

点评:我们不用惊动天神,不用官兵,不用国家出钱,我们广东人自己出钱出力,剿灭你们也绰绰有余。充分展示了广东人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特先期示谕。尔义律,马里训,颠地单等。及各无父无君之辈,汉奸知之。本应措辞雅练。因畜类不通文字,故用粗俗言语。浅浅告谕。畜类急宜悔罪自首。面缚跪求。庶分别首从。不忍全诛。如再挨延,后悔何及。特谕。”

点评:这篇文章通篇都是痛骂,这里也做了解释,本来应该写的文雅一点,但对付畜生就不应该用文雅之语。广东人的情绪可见一斑。

据说,当时清朝政府保看了战书后,赞其通俗易懂,骂的痛快。道光皇帝对檄文里颇具讽刺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民心可用,重赏三元里抗英组织者何玉成“六品军功”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鸦片战争油画

英国人想进城,没门!

三元里事件后,虽然广东老百姓取得局部胜利,可并不能扭转大局。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五口通商”,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其他四口,都能按照条约要求,英国人在城中居住并可自由出入。

可是在广州,由于广东人担心英国人入城之后,扰乱社会治安,于是群起反对,英国人也害怕再次激起民愤,还是像鸦片战争前一样,只住在十三行附近,不能按条约约定,自由出入广州城。

德庇时就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以后,向两广总督耆英提出进入广州城的要求。耆英左右为难,不同意吧,明显违约,英国人那里不好交代;同意吧,无法跟广东老百姓交代。后来耆英干脆借广东老百姓来恫吓英国人,他于1844年2至10月间,多次复信德庇时,表示:

"入城一节,……并非本大臣别有意见","无如众志甚坚,牢不可破","若强行势迫,诚恐激起事端","此中为难之处,不独上帝可以鉴察,贵公使应亦谅及苦衷也"。

两广总督乞求英国宽予时日,等他说服广东人后,再行进城。当然这是拖延之辞,他也是不可能说服广东人同意入城的。

1845年10月,德庇时邀耆英到香港,当面恫吓:如再不许进城,英国"只可动兵",别无选择。耆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无法,只得放出风声,政府可能会让英军入城,再次利用广东人在三元里的余威压英国人。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现场

果然,听到消息后,广东人到处张贴布告,号召乡民准备再次战斗:"内则斩诛丑类,外则焚毁其巢,同心合力,尽剿根株,以彰天讨而申公愤"。德庇时慑于广东人的强硬,缩回香港。入城企图还是没有得逞。

1847年4月3日,德庇时还没死心,再次提出入城要求,并将军舰闯入珠江,耆英赶快从中斡旋,与英方密约两年后开放广州,英国军舰退了出去。耆英打的是自己如意算盘:英国入城两边不讨好,为这事自己折腾的够呛,反正两年后老子不干了。

1849年4月,密约期满,英国公使要求履约入城。那时候耆英已经调离广州,继任两广总督徐广缙还是没有胆量实行密约。英国人使用武力威胁,将兵船再次驶入珠江内河。

于是,广东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一幕,10万人齐集珠江两岸,面对珠江里英国军舰,举手高呼抗议,声威震天,英国公使文翰被抗议浪潮吓到,只好再次放弃入城要求,入城之事最终不了了之。

“好斗”的广东人,终于给咱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