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的白廟子老街,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抗戰時期是繁華的煤運基地


復甦一塊老硬盤,找到我10年前拍攝的北碚,讓我們打開記憶的大門,回看曾經的北碚城。

今天上傳的是北碚白廟子的部分照片,北碚的小夥伴們,你們能看出這些照片拍的都是哪裡嗎?

據《江北縣誌》《天府志》記載,白廟子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934~1945年抗戰時期達到繁華的鼎盛。

站在江對岸的白馬橋遠眺白廟子,只見碧波綠水,綠蔭掩映下,川東民居穿楔結構,白石灰粉牆,紅黃相襯,分外醒目,故稱白廟子。

1934年4月,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聘請丹麥工程師守爾慈主持設計並修築的四川省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它的終點站就設在北碚的白廟子。

大田坎、三才生、鷹耳巖、梘槽溝,文星場等幾十家煤礦所產的原煤,就從這條鐵路運出,白廟子開始鬧熱起來了。

挑煤工,船伕子到處都是,(現白廟子大橋下還殘存的建築物就是當年的水運俱樂部)白廟子開闢了天府路、土沱路等街道。

白廟子道路依山而築,房屋傍山而建。茶館、飯鋪、商行、錢莊、民宅幾百幢層層疊疊,都能開門見山,推窗望水,是嘉陵江沿岸繼草街,澄江,土沱水運碼頭外最熱鬧的煤運碼頭和巴渝老街。

在這裡時光彷彿停止,老街乾淨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