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艦為什麼不用魚雷反艦?

真想不出來啊


題目說的確實是一個事實,目前絕大多數軍艦已經不將魚雷作為標配的反艦火力,而是將其作為選配武器,根據戰場形勢和實際需求來決定是否配置魚雷。例如054A護衛艦,其垂髮系統標配紅旗9防空導彈,根據任務不同,還可以兼容火箭助飛魚雷。但是不管怎麼說,雖然魚雷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弱點,但是裝備在潛艇之上作為出其不意的攻擊和自衛反潛反艦手段依舊是不錯的選擇!



魚雷主要存在兩個先天性的弱點,制約了其作為反艦武器的發展。

技能釋放過於明顯,速度過慢,軍艦有足夠時間閃避

魚雷說簡單點就相當於一枚在水中航行的導彈,而水的阻力是是空氣中的800倍,因此魚雷不管裝備什麼樣的發動機,其速度基本都在四五十節左右。即便是採用了超空泡技術的俄羅斯暴風雪魚雷,它的最大速度也只有200節,這與動不動就高亞音速甚至幾倍超音速的反艦導彈而言,簡直就是渣渣!大多數熱動力魚雷使用的發動機在燃料燃燒時都會產生大量氣體,從而在水面留下一連串的氣泡,這就是魚雷航跡。如此之低的速度加之老遠就能通過目視發現的魚雷航跡,給了軍艦足夠的機動時間用以規避和攔截,攻擊成功率幾乎為零!


大招作用距離過短,容易被對方導彈反殺

現代軍艦大多裝備了遠程的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往往在三百公里以上的距離就已經開始互射導彈模式。現代熱動力魚雷大多數使用閉式循環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需要自身攜帶氧化劑,擠壓了燃料空間,加之在水下行進,需要克服的阻力大,因此單位能耗也就急劇上升,所以熱動力魚雷的最大航程也很難超越100公里,蘇聯最強大的65-76型魚雷,採用30節的低速巡航時,最大航程可以達到90千米,以50節高速前進時,航程只剩下可憐的50千米。
(魚6魚雷)

儘管新型的電動魚雷多采用重量輕且能量密度較大的銀鋅電池為動力,航程上相比熱動力魚雷有所提高,目前德國的DM2A4型電動魚雷射程最高可以達到140千米,已經算是世界之最!然而這依舊只是主流反艦導彈的最小射程,強大如鷹擊18,射程已經超過400千米,是最強魚雷的兩倍有餘!
(飛魚反艦導彈)

傳統魚雷雖然不再適應水面反艦任務,但出現了新的趨勢

第一、針對潛艇發射魚雷的隱蔽性和不可預知性,被動的進行防禦已經跟不上時代,因此誕生了所謂的主動反魚雷技術,其手段就是通過主動攻擊直接摧毀魚雷,用於攻擊型魚雷的武器主要就是魚雷。目前美國和俄羅斯都已經開發並小規模試驗了類似系統,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已經在進行艦艇魚雷防禦(SSTD)系統測試,而俄羅斯則開發出了“帕科特-E/NK”反魚雷系統,其核心就是一顆能夠自主尋找並摧毀目標的小型魚雷。


(反魚雷系統)

第二、針對普通魚雷航速低、射程近的劣勢,為了避免徹底被邊緣化,魚雷做出了殊死掙扎,在充分吸收和結合現有導彈技術前提下,誕生了新式的火箭助推魚雷(反潛導彈)。這種魚雷說白了就是一枚以魚雷為殺傷部的導彈,在導彈被髮射出去後,首先可以高速飛抵遠距離的預定作戰區域,在這一空域,魚雷殺傷部脫離入水,最後進行自動目標搜索並攻擊!火箭助推魚雷大部分航程是和導彈一樣高速空中飛行,增加了速度,提高了航程,末端入水攻擊又可以充分發揮魚雷水下隱蔽,爆炸威力大的優點,不失為反艦反潛利器!


(反潛導彈)

第四、將魚雷的傳統動力換成核動力,全程在大深度水下航行,提高隱蔽性,獲得幾乎無限的續航性,換裝核彈頭,將威力最大化,轉變為戰略武器!這類武器以俄羅斯的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為範例,它採用小型核動力裝置,並且應用了成熟的超空泡效應,時速達到200千米,航程超過1萬千米,攜帶500萬噸核彈頭,幾乎可以對全球任何沿海城市甚至航母等水面艦艇發動毀滅性攻擊!


魚雷雖然作為水面艦艇反艦武器而日漸凋零,但是老兵不死,隨著各類新式魚雷的誕生,它只會越走越遠!


軍武吐槽君


因為在現代軍艦的水面作戰環境已經不適合使用魚雷了,想不到有“需要用魚雷反艦”的作戰條件。現代軍艦一般都會裝備324mm口徑的輕型魚雷用來“反潛/反魚雷”,但是除了俄羅斯的幾條老艦以外,其他國家的現代軍艦連533mm的重型的魚雷都不再裝備了,因此重型魚雷也成為了“潛艇專用”的武器。

▲美軍水面戰艦MK-32魚雷發射器發射“Mk 46”輕型魚雷

冷戰早期以前,各國水面戰艦裝備魚雷用於反艦,主要是因為除了艦炮以外,並沒有什麼有效的反艦手段。隨著現代反艦導彈的出現和發展,魚雷在射程和速度上的劣勢愈發明顯,而且水面艦艇在搜索、識別、制導方面所受的限制很小,所以有艦炮+反艦導彈這樣高低搭配的水面作戰利器,為啥還要像潛艇那種“睜眼瞎”一樣,非得吊死在“魚雷”這顆歪脖樹上呢?

先來看看世界上現代潛艇頗為倚重的各類533mm重型魚雷,其中性能較為拔尖的美國Mk 48 ADCAP重型魚雷,最大速度55節時(102公里/小時),射程只有35公里;速度40節時(74公里/小時),射程也才50公里。魚雷老玩家意大利的黑鯊魚雷(Black shark),最大航速52節時,射程22公里;航速12節時,射程能夠提高到75-90公里(這麼低的航速,連補給艦都追不上)。通過上面幾大重型魚雷的典型代表,我們可以看出重型魚雷的平均水準離也就是“航速40節、射程40公里”差不離了(別要求太多了,絕大多數的國家的魚雷,40節航速還跑不了40公里)。

所以,魚雷的技術含量高不假,但是這東西也只有潛艇這種“作戰環境嚴格受限”的裝備才非得使用。對於水面作戰來說,40公里的射程已經相當於視距內作戰了,再近點你都可以拿艦炮對轟了,還上什麼魚雷,跑的死慢。現代戰爭,就算是海軍作戰誰還會等著把軍艦開到三十公里的距離打魚雷玩?隨便整點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都過百公里了吧?就是美國人現在都不愛用的老“魚叉”反艦導彈,亞音速飛行也能達到速度0.9馬赫(1100公里/小時),射程差不多130公里,有這東西誰還用魚雷?

隨便做個計算,兩艘軍艦相距40公里(沒有規避動作),你打一發Mk48 ADCAP重型魚雷,航速40節,得半個多小時以後才能擊中目標。你打一發老式“魚叉”反艦導彈,只需要2分鐘就糊臉上了。你說說你魚雷威力再大,這半個多小時夠打多少發反艦導彈了?此外,魚雷的反應時間和出筒動作耽誤事就更不必說了。當然魚雷裡也有跑的快的,俄羅斯的“暴風雪”超空泡魚雷航速能達到約100節(和導彈比還是弱雞),射程只有區區十來公里,由於採用超空泡技術,這種魚雷還沒有制導(屬於直航雷),兩艘萬噸大驅相距10公里,貼臉對打直航魚雷,這畫風得是什麼年代的海戰,總之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當然,也不能說現代軍艦上全都沒有反艦魚雷。上圖這種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上安裝的533mm魚雷發射管,就能打TEST-96線導反潛/反艦雙用重型魚雷。如果你認為“現代級”驅逐艦(冷戰時期作品)還屬於現代軍艦的話,那麼恐怕這個世界上也就只有俄羅斯一家的老艦上還能找到反艦魚雷的蹤跡,只不過從來沒有用武之地,俄羅斯也沒錢去改造或者研發輕型艦用反潛魚雷罷了。


裝備空間


現代軍艦對魚雷的防禦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向魚雷來襲方向發射火箭式深水炸彈或艦炮的爆破彈,在水中爆炸形成阻攔屏障。這種措施即使不能直接摧毀魚雷,也可以干擾聲自導魚雷的導引頭,使其失去目標。

2、當用聲納或目視等措施發現魚雷來襲時,迅速改變自身航向和速度,躲開魚雷的攻擊航線。但現代魚雷絕大多數是制導魚雷,可以改變自身航線來追蹤目標。所以這種方法收效不大。

3、用近防機關炮直接向魚雷來襲方向的水面射擊,形成阻攔彈幕,直接摧毀魚雷。由於魚雷保持一定深度,並不緊貼水面航行,所以這種方法收效也不大。

總的來說,現代水面戰艦對魚雷的防禦措施不多,收效也不甚明顯。

但是這僅僅對於潛艇來說會更有效,因為他更隱蔽。對於水上艦艇來講,在上百海里的距離就可以發現對方。直接就用反艦導彈對轟了,或者呼叫空中打擊。這麼遠的距離對於魚雷來講,先不說能不能打中,你魚雷光跑完這段距離也要很久啊。




平頭兔


我軍051型驅逐艦的“母型”蘇聯56型魚雷驅逐艦,早期型號在兩個煙囪的後面並不是反艦導彈發射器,而是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這是因為1950年代初反艦導彈技術還沒有成熟,這個時候的驅逐艦武器裝備仍然沿用二戰期間的武器裝備,其實驅逐艦早年間叫做“雷擊艦”,就是使用魚雷去攻擊敵方的艦船...。
蘇聯SS–N–2“冥河”大型反艦導彈在1960年服役,它是世界上第一型實用反艦導彈,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當中埃及海軍的蘇制“蚊子🦟級”導彈快艇(右下角)就使用它一舉將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擊沉(左上角),開創了小艇遠程打擊大艦的先河!


反過來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海軍的“薩爾–2”導彈快艇使用自行研製的“迦伯列Ⅰ型”反艦導彈擊沉了埃及和敘利亞海軍多達8艘的“黃蜂級”和“蚊子級”快艇,自己無一傷亡。

這兩個戰例表明海戰已經進入到了導彈化時代,艦載大型反艦魚雷已經被基本淘汰了!相比較於魚雷,導彈有著諸多的優勢,首先就是導彈的飛行速度要大大超過魚雷,就拿“冥河反艦導彈”來說,雖然是亞音速飛行但速度也在300米/秒左右,30公里的射程100秒就到了!而魚雷航速最快也就42節左右,如果是42節×1800米(一節=一海里,按照1800米計算),魚雷航速大約是22米/秒左右,這與導彈的飛行速度相比是天壤之別!現代戰爭戰機稍縱即逝,快速發現敵人、快速實施打擊才能獲勝,所以導彈要比魚雷更適合反艦的需要。


導彈相比於魚雷不只是速度優勢,還有射程優勢,1960年代的反艦導彈射程就超過了50公里,通過不斷改進之後提高到了100公里,已經實現了超視距作戰,這對於發射導彈的艦艇自身安全有了極大的提高!相反二戰時期的艦載反艦魚雷為了提高命中率,都在攻擊距離在10公里之內甚至是3000米(魚雷艇)進行攻擊,這樣就很不安全了!敵方密集的副炮火力就能反擊,並且二戰期間的魚雷是“直航魚雷”沒有任何制導方式,能否打中軍艦要靠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當然現代反艦魚雷已經可以在20公里外甚至是40公里外發射了,也有了自導設備,但軍艦的武器裝備也在改進,各種反魚雷器材也增加了不是,使魚雷的命中率在50%左右徘徊,這樣低的命中率與導彈平均70%左右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兩名“羅斯福號航母”的女兵正抬著AN/SLQ–25“水妖”魚雷誘餌的頭部,在航母的艉部投放,就是干擾從艉部跟蹤的魚雷。

導彈相比較魚雷打擊準確度也要高一些,導彈屬於精確制導武器,上面有雷達、有光學跟蹤器材...可以在攻擊的末端準確的跟蹤/鎖定目標 直至最後打擊敵艦;現代反艦魚雷雖然也有自導和線導,但是海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這也是魚雷航速和航程低於導彈的主要原因,摩擦力增大了),聲吶探測波衰減的很厲害,加上海里有各種雜波干擾,魚雷的命中率肯定沒有導彈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上面這些對比來看,導彈替代艦載反艦魚雷是必然的!武器發展就是這樣,技術進步了就必須要淘汰舊有的裝備。
但是事物不能“搞一刀切”,艦載魚雷雖然不作為反艦方面使用了,去幹反潛的活還是比較勝任的,潛艇與水面反潛艦船在10公里內遭遇,潛艇處於弱勢地位!而反潛魚雷在戰艦主動聲吶配合下可以發揮出最大效能。
俄羅斯海軍“無畏艦”大型反潛上的四聯裝533毫米口徑魚雷發射器,俄羅斯海軍認為324毫米這樣的魚雷威力太低、航程也近,即便是打到潛艇也不能一擊炸沉,還得是重型魚雷靠譜,所以俄羅斯戰艦進入到導彈化時代之後,仍然使用533毫米口徑的魚雷作為反潛之用。




俄軍目前的53型魚雷都是反艦/反潛兩用,“無畏艦”大型反潛艦和“現代級”大型制海艦都配備了這種魚雷,有必要的情況下也能用它去打擊敵方的水面艦艇。

總之,反艦導彈替代反艦魚雷是技術進步的發展趨勢,戰爭對於武器的要求就是“又快又準”!當然,魚雷並沒有因為不反艦就會被淘汰,水面艦艇不用了潛艇還在用,它與導彈的關係是互補。


皇家橡樹1972


雖然現代魚雷比二戰時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進入導彈時代後反艦導彈的優勢遠遠超過魚雷,這就導致水面艦艇的魚雷逐步退出了反艦的行列,但是仍然作為反潛的首要選擇武器。而潛艇仍然將魚雷作為首要的反艦/反潛武器來使用。

魚雷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海戰武器已經出現了超過150年,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魚雷在海戰中給予盟軍和軸心國雙方很大的打擊。實際上二戰結束後直到60年代前水面艦艇仍然將反艦魚雷作為標準配備,因為40-50年代的反艦導彈技術並不是太可靠,而且當時能研製導彈的國家也並不多。下圖為中國海軍“四大金剛”之一的102“撫順”艦,他的原型蘇聯07型驅逐艦從建成到1954年交付中國時都是配備2具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中國直到1969年才將魚雷發射管拆除改為2座三聯裝SY-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升級為“導彈驅逐艦”。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軍“蚊子”級導彈艇使用P-15“冥河”反艦導彈將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擊沉,首開反艦導彈擊沉艦艇的先例。而在英阿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空軍超軍旗攻擊機使用MM-39“飛魚”導彈擊沉英國當時最現代化的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一次次的成功案例使得反艦導彈逐步走上前臺,從60年代末期後反艦導彈就逐步成為現代海戰的主力,無論大小國家都相繼開始引進反艦導彈成品或者技術。下圖為遭受攻擊的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與反艦導彈相比,魚雷作為反艦武器的重大弱點有3個:1.速度;2.射程;3.制導

速度:

考慮到魚雷是全程在水中航行,由於水粘滯係數遠遠高於空氣,這樣最終航行阻力也是比空氣要大很多。所以魚雷的航速一直並不快,下圖為美製MK-48重型魚雷,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魚雷之一,他的最高航速為55節(低速40節),也就是100公里/小時,擊中一個20公里外的目標需要12分鐘時間。有部分雷頭特殊的“空泡魚雷”,他的航速能達到100節,也就是不到200公里每小時,仍然遠遠慢於導彈。

而目前世界上服役的大多數反艦導彈速度都在0.9倍音速以上,也就是大概900公里每小時,從發射到命中算上導彈加速時間也不過2分鐘。如果是超音速反艦導彈,蘇聯P-700的速度超3倍音速,全程攻擊時間也不過1分鐘左右。12分鐘VS2分鐘,攻擊速度的加快意味著對方防禦時間的縮短甚至沒有反應時間,打擊成功率大大提高。

射程

還是得益於水中航行的諸多不便,魚雷的射程一直不是太遠,而且航速對最終射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還是上述的MK-48重型魚雷,他在40節低速航行射程為50公里,但是如果以55節航行射程則只有35公里。即便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DM2A4型魚雷射程也只有120公里左右。但是這種超遠程魚雷是少數,世界上大部分魚雷即便低速航行射程都在60公里以內。如果用超低速航行可以創造更遠的射程,比如10節航速可能會航行150公里以上,但是沒有任何戰術意義,100海里的路程10小時才走完,敵艦早就跑沒影了。

相比之下,導彈的射程就遠遠超過魚雷,即便是第一代的P-15“冥河”都能0.8馬赫飛行40公里。現代反艦導彈得益於發動機技術、制導技術的提升,在中繼制導的支持下可以達到250公里以上的射程,YJ-12反艦導彈甚至可以以超音速完成250公里的飛行,整個攻擊時間不超過10分鐘,這是魚雷永遠也做不到的。60公里VS250公里,這樣打擊範圍雙方差距4倍以上。

制導

魚雷的制導原理和導彈不太一樣,因為水會吸收電磁波,包括雷達和紅外在水下全部無效。二戰時魚雷直接就是直航,發射前需要打提前量,至於能不能真正命中看“臉”了。現代魚雷雖然有自導能力,但是制導方式比較特別,比如尾流自導、線導等。很多潛艇用重型魚雷都是線導模式,也就魚雷“屁股”上帶著幾十公里長的導線,不然水下無法使用雷達和紅外魚雷根本沒有精度可言。而尾流自導中就是利用螺旋槳尾流對海水密度、導電率、磁場的變化,根據這些物理特徵主動追蹤敵艦。而尾流自導具體點又分為聲自導、磁自導、熱自導、光自導等,比如美國MK-45使用尾流聲自導;俄羅斯65型魚雷為尾流聲自導和主動聲自導符合制導。下圖2注意屁股上的桶,裡面就是導線

但是這些制導模式並沒有雷達和紅外製導這麼可靠,也沒有圖像比對這些技術,所以干擾起來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比如在艦艇後方人為製造假尾流,讓魚雷追蹤假尾流。再比如利用磁干擾器、尾流自導干擾器干擾魚雷使其降低對真尾流的探測概率。還有反魚雷魚雷、反魚雷攔截網在尾流自導魚雷進入尾流前予以破壞和攔截。綜合來看,魚雷也不是能做到100%的命中。

現代反艦導彈一般都是複合制導模式,除了基本的主動/被動雷達制導外還增加紅外、圖像比對,飛行途中還會利用GPS等技術進行彈道修正,再利用末端高速大大降低對方攔截概率,提升命中率。

所以在速度、射程、精度都弱於導彈的情況下,水面艦艇拿魚雷作為純反艦武器就越來越顯得雞肋。現在水面艦艇的魚雷更多的是作為反潛,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水面艦艇的參數時都描述為“324/533毫米反潛魚雷”。部分軍艦裝備的是反潛/反艦兩用魚雷,比如俄羅斯“無畏”級反潛艦配備的53-65K魚雷就是兩用雷,但是已經沒有專門配備反艦魚雷的水面艦艇了。與之一起消失的就是魚雷艇這種武器,在導彈“橫行”的年代魚雷艇已經被導彈艇所取代。1967年擊沉以色列“埃拉特”的就是埃及海軍的蘇制“蚊子”級導彈艇。

但是這不意味著魚雷就可以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上面我們也提到水會嚴重吸收雷達波和紅外波,所以利用雷達和紅外製導的導彈無法在水下制導,火箭發動機在水下又無法長時間工作所以魚雷仍然是水下戰的主力武器。作為完全在水下航行的潛艇,他的首要攻擊武器還是魚雷,特別是潛艇與潛艇對抗,魚雷就是唯一的攻擊性武器。而反潛作戰也是一個道理,潛艇隱藏在水下無法利用雷達和紅外捕捉,只能投擲反潛魚雷進行反潛作戰。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反潛導彈的本質也是魚雷,利用火箭發動機將反潛魚雷精確投送到某一位置,導彈入水後魚雷開始工作追蹤潛艇。所以雖然水面艦艇不再裝備專門的反艦魚雷,但在反潛作戰和潛艇當中魚雷還是作為首要攻擊武器。

其次,魚雷由於在水下爆炸,利用水的幾乎不可壓縮性大大提升戰鬥爆炸產生的效果。空氣可以“壓縮”自己吸收部分爆炸能量,但是水不能壓縮只能把能量全部傳遞給下一介質。用鞭炮炸水缸,如果缸裡沒有水那麼最多聽個響,但是缸裡有水這個缸可能直接就會裂甚至成兩半。下圖這樣,魚雷命中後對艦艇造成了“上下對摺”,船體受到較大的非正常力矩,龍骨直接斷裂。下圖2也是受到魚雷攻擊,斷成“兩節”。

大型軍艦在設計的時候一般都要專門設置防雷隔艙,就像下圖“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艦底兩側的厚重裝甲以及中間的隔艙都是用來抵禦魚雷的攻擊的。像有些6、7000噸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甚至根本抵禦不了1發重型魚雷的攻擊。所以魚雷到現在並不是一點用沒有,為什麼核潛艇強調靜音能力?隱蔽自己接近對方發射重型魚雷做到“一發致命”


雛菊西瓜Peterpan


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潛艇攻擊想像圖

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1. 一戰以前\t 編輯 1725年敘利亞的工程師曾提出過魚雷的構想。 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中,廣泛使用魚雷艇,擊沉數艘清軍與沙俄的主力戰艦。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打造的無畏號戰艦,將魚雷管安置在船殼吃水線下方,並在船側身加掛鋼製防魚雷網。 第一次世界大戰\t 編輯 由威廉二世領軍的德意志帝國U型潛艇艦隊,首先發動了無限制潛艇戰,曾擊沉了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造成國際公憤,同時因為船上有美國公民喪生引致了美國參戰。
  2. 兩戰期間\t 編輯 魚雷雖改良許多但仍缺乏準確度,若採用無線電遙控會遭到敵軍鎖定頻率干擾,這時來自奧地利的美國女演員海蒂·拉瑪想出了不斷改變無線電頻率來遙控魚雷的方法,她在奧地利與第一任丈夫德國軍火商和軍方聊天作陪時,聽過他們討論改善魚雷準確度的問題,她因家暴逃到美國後提出的靈感是來自讓自動鋼琴自動彈奏的打孔卡,雖然因體積太大未能用在二戰的魚雷上,但此理論卻成為日後無線通訊保密與手機通訊時增加帶寬的方法,不斷變換頻率等於創造出多組新的頻率。 1937年日本開發出九三式魚雷並進行量產,這種魚雷使用壓縮氧作為推進系統之氧化劑,使速度與射程都大幅增加,氣泡軌跡也減少而更難被發現,而被稱為“氧氣魚雷(酸素魚雷)”,在二戰結束前為全世界性能最優秀的魚雷。後來還衍生出一般潛艦用的九五式魚雷與微型潛艇用的九七式魚雷,但後者沒有設計很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t 編輯 1940年英國在塔蘭託戰役首次使用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搭載魚雷攻擊並重創意大利皇家海軍,並預示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及海軍航空力量之興起。日本帝國海軍以自信或者靈感參考了塔蘭託戰役的行動,隨後攻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珍珠港。 1941年英國為替胡德號戰鬥巡洋艦復仇出動大量老舊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搭載魚雷重創納粹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艦。 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在珍珠港事件用九七式艦上攻擊機搭載經過改造而適合淺水前進的魚雷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夏威夷艦艇發動攻擊重創數艘軍艦。 納粹德國海軍將領卡爾·鄧尼茨首創狼群戰術,用U型潛艇編隊分化盟軍護航船團,並一度取得戰術上的成功;後來盟軍發展了新型反潛巡邏機與刺蝟炮等武器反將德軍一軍。 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上與駐防馬來亞的英軍艦隊爆發馬來亞海戰,以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和一式陸上攻擊機搭載魚雷和炸彈擊沉了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艦與反擊號戰鬥巡洋艦。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與狼群戰術被美軍所沿襲,進而以美國海軍潛艇打擊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補給船團,斷絕了日本從臺灣、東南亞、華南等地區攫取的戰略資源運輸。 1943年日軍每況愈下而開發出人操魚雷迴天,希望以自殺攻擊的方式重創盟軍以逆轉戰局(即迴天的意思),但戰績相當不理想。 美軍大量使用TBF復仇者式轟炸機進行魚雷攻擊,並在萊特灣海戰與坊之岬海戰分別擊沉了日本最強兩艘大和級戰艦武藏號與大和號。 1945年1月30日納粹德國郵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于波羅的海被蘇聯S級潛艇S-13發射三枚魚雷擊沉。遇難人數估計由5,300至9,931人不等,為歷史上遇難人數最多的海難。
  3. 20世紀中後期\t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大陳島戰役、一江山島戰役等對付中華民國國軍的戰役中,曾以魚雷艇擊沉了國軍太平號驅逐艦。 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英國核潛艇征服者號擊沉了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使阿根廷海軍痛失主力,迫使5月25日號航空母艦等阿根廷船艦被英軍封鎖在港內,無法馳援福島前線。
  4. 21世紀\t 編輯 2010年朝鮮半島鄰近黃海的海域上,發生天安艦事件,韓國方面在事後找到疑似朝鮮人民軍所發射的魚雷殘骸,首爾方面遂強烈譴責平壤當局。
  5. 瑞典 42式系列魚雷
  6. 意大利 A184魚雷
  7. 法國 E12魚雷 L3魚雷
  8. 美國 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Mk 46型魚雷 Mk 48型魚雷 Mk 50型魚雷
  9. 中國 魚三型 魚四型 / 魚四型甲 / 魚四型乙 魚五型 魚六型
  10. 日本 九一式魚雷 九三式魚雷 迴天


中國漢軍事


魚雷作為一種古老的海戰武器,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大約200多年的歷史。在一戰中,魚雷就是主要的艦艇武器之一。隨著潛艇的興起,魚雷更是成了潛艇的主要武器,在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到了二戰時期,雖然航空炸彈、深水炸彈等武器快速普及,但是魚雷依舊是一種重要的海戰武器。而到了現代,魚雷已經具備了高隱蔽、強抗干擾能力、高命中率的特點,並且還可以加裝制導系統和火箭助推系統,所以“智能魚雷”依舊是海戰的利器。

(二戰中德國潛艇發射的魚雷曾是很多盟軍艦艇的噩夢)

(美國海軍裝備的MK46型魚雷)

現代魚雷依舊是潛艇以及一些小型艦艇的重要反艦武器,但是對於大型的軍艦而言,魚雷的反艦作用已經被反艦導彈所取代。這主要是因為隨著雷達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提升,發現敵方軍艦的距離已經大大提高,反艦導彈在射程和速度方面的優勢使其取代魚雷成為軍艦的主要反艦武器。

(軍艦對海境警戒雷達)

(美國魚叉反艦導彈)

一般情況下,對於同等裝藥量的魚雷和反艦導彈來說,魚雷的威力要更大。因為水的不可壓縮性,魚雷在水線以下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對軍艦的破壞也要達大於反艦導彈。魚雷的隱蔽性比較好,軍艦對魚雷的攔截也比較困難,但是它的射程比較近,速度也比較慢。這些缺點對潛艇來說還不算什麼,畢竟潛艇隱蔽於大洋深處,並且從暗處發動攻擊,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魚雷缺點所帶來的影響,併發揮魚雷的隱蔽性和巨大殺傷力。

(魚雷是潛艇重要攻擊武器)

對於軍艦來說,在敵方軍艦雷達、預警機、衛星等偵查手段下,可以在幾百公里外就發現目標。魚雷的有效射程只有20-30公里,速度也慢,要想發動攻擊只能等到敵方軍艦進入射程,這時敵方軍艦的反艦導彈恐怕早就貼到自己的臉上了。目前,反艦導彈的射程大多在100-300公里左右,而且可以超音速略海面飛行,其威力也不差,一些大型反艦導彈也能做到一發擊沉敵方航母。

(俄羅斯花崗岩反艦導彈)

(俄羅斯日炙反艦超音速導彈)

總而言之,魚雷和反艦導彈各有優點,同等級的魚雷威力大於反艦導彈,其隱蔽性也好,比較難以被攔截,但是速度比較慢,射程也很近。而反艦導彈的速度快、射程遠、威力也不小,但是容易被敵方防空武器攔截。雖然二者各有千秋,但綜合來看,軍艦反艦還是用反艦導彈比較有優勢,畢竟比起增加魚雷射程,反艦導彈的突防問題更加容易解決,比如採取飽和式攻擊就可以降低攔截的幾率。

(反艦導彈飽和式攻擊)

(魚雷的特點使其和潛艇搭配極為合適)


戰情解碼


說起當今威力最大的反艦武器,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是反艦導彈,其實不然,在相同重量之下,重型反艦魚雷的威力比起反艦導彈來說要大很多,一發重型魚雷基本就能讓航母直接失去戰鬥力,運氣差一點的話甚至能夠擊沉掉。私下以為現代軍艦之所以不用魚雷反艦,主要原因還是魚雷的射程不如反艦導彈。例如美國的MK48最新型號射程50km,大大低於現代反艦導彈動輒100km以上的射程。

魚雷的優勢就在於威力巨大隱蔽性強,目前主流的反艦魚雷口徑都在533~650mm,重量超過一噸,戰鬥部光是裝載的炸藥就能到300~500kg,這個威力比起目前多數只有150kg戰鬥部的反艦導彈來說大了太多。其次魚雷是在水底下爆炸的,大多數艦艇的船底都是沒有什麼防護,而且現代艦艇基本不太依靠裝甲來為自己提供防護了,主要是靠多個水密隔艙來提升扛沉性。所以魚雷在這種情況下對艦艇的效果就更好了。


開府儀同三司平章事


魚雷是最原始的海戰武器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對水面艦艇毀傷威力最為恐怖的常規海戰武器。二戰後,隨著導彈的迅猛興起,導彈取代了原始的大口徑火炮,魚雷的地位也逐漸下降,輕型反潛魚雷成為水面艦艇的主流裝備,重型魚雷只有各類潛艇作為標準武備使用。

在火炮海戰時代,魚雷是重要的海戰武器,由於載體和裝備數量的緣故,海戰主要還是以火炮交戰為主,魚雷的地位並沒有達到主導作用。當時魚雷主要由魚雷艇、驅逐艦等中小型艦艇攜帶,主要攻擊艦艇水線以下部位,這也是艦艇毀傷效能最好的位置,詳情見下圖:


雖然魚雷反艦作戰效能遠優於當前主流的各類反艦導彈,但淪落至當前也並非沒有原因。首先魚雷的研製難度係數較大,遠高於當前主流的各類反艦導彈。作一個很簡單的對比,當前世界上具備研製、生產各類導彈的國家有很多,但能研製生產重型魚雷的國家就沒有幾家了,只有美、俄、英、法、德、意大利、瑞典、日本以及中國。


魚雷具有抗壓、快速、精準等特點,受水密度、海洋複雜環境影響顯著。魚雷技術涉及魚雷制導、魚雷動力系統、戰雷頭技術、隱身技術以及降阻技術等等,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建設基礎以及製造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一項技術瓶頸將直接導致一個項目的失敗,因此國內專家稱,魚雷的技術門檻之高比洲際導彈、核彈頭的研製還要複雜。

其次,魚雷的作戰效能單一。當前魚雷通用型發展並不怎麼突出,一個型號的魚雷一般只具有一種主要作戰用途,反艦魚雷只能主要用於反艦作戰,反潛型魚雷也只能用於反潛。相較其他類型,反潛型魚雷通用化發展較為迅速,當前實現了艦載、潛載以及機載系列化發展,並在輕型魚雷和火箭助推技術結合研製出了反潛導彈,有效提升了輕型反潛魚雷的射程。



第三、射程過近,遠不及各類反艦導彈。當前反艦導彈以呈體系發展,射程也在進一步拓展,主流反艦導彈射程在100至300公里之間,中俄部分型號射程突破500公里,我國最新的航母殺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射程更是達到驚人的1500公里,東風-26的射程更遠。


當前世界上主流重型魚雷的射程普遍在50-60公里左右,航速在20-60節左右;其中俄羅斯65-73和65-76型以30節航速可實現100公里的最大射程,但由於使用過氧化氫燃料可靠性並不是很好。西方國家主要發展火箭助推魚雷,發射速度和系統反應時間都得到明顯提升,但主要用於反潛作戰。

最後,魚雷的特性導致了魚雷當前的局面。由於魚雷射程過近,作戰運用中需要載體接近打擊目標方能使用,這對艦艇的隱蔽性提出較高要求,在超視距海戰迅猛發展的今天,艦艇的雷達反射面積在百公里外就已經被發現,很難接近有效作戰距離。潛艇水下機動特性提升了艦艇的隱蔽性,使用魚雷比潛射反艦導彈在技術上要輕鬆的多,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艇的作戰效能。


鷹鴿分析


對水面艦船的攻擊武器有水雷、魚雷、火炮發射的炮彈、飛機投擲的航空炸彈、各種平臺發射的導彈。

在這些武器中,水雷是守株待兔的,等著艦船撞上來。主要用於封鎖航道、港口和防禦。

火炮是傳統武器,也是基本武器。火炮的作用距離近,必須是目視距離內的目標。火炮的優點是便宜、省錢,缺點是威力小。一枚炮彈幾十公斤,魚雷有300公斤。進入航空時代,飛機交戰距離都是幾百公里,遠飛火炮比得上。火炮現在淪為軍艦的自衛武器。

魚雷射程遠,裝藥量多,爆炸威力大。魚雷的缺點是速度慢,以前沒有制導,命中率低。而且魚雷比較重,軍艦攜帶數量少。魚雷現在是潛艇的主要武器。

現在打擊艦船主要是導彈。導彈飛行速度快,射程遠,這是火炮魚雷不具備的性能。只有裝藥量小於魚雷。

魚雷也是近距離(目視)作戰武器。現在都是超視距作戰,魚雷根本沒有用。

所以,現在魚雷根本沒有參加作戰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