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廖炳宣出生於1927年07月05日,廣西象州縣人,1950年參加區中隊,同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1953年勝利回國,1956年復員回鄉,現在象州縣馬坪鎮東岸村委木堂村生活。

廖老已經年過九旬,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近日,我們到馬坪鎮東岸村委木堂村廖老家與他座談,當聊起他參加抗美援朝的經歷,廖老打開話匣子,從他參軍開始,講述了他在朝鮮戰場上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廖老回憶起戰爭年代的往事真是如數家珍,使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

響應號召,赴朝參戰

1950年1月,早年參加革命的象州縣馬坪鎮東岸村民覃紹先和武宣的一位戰友在回東岸的路上被當地匪首韋仕德圍困在牡丹村,他們在村民的幫助下堅守了好幾個小時,後解放軍剿匪部隊趕過來打跑土匪,解救了他們。後來在覃紹先的動員組織下,我和柳衝的覃宣、東岸的滿意、木悶的唐積高一起參加了區中隊,先到馬坪集中,邊訓練邊待命,8天后就是年三十,我們就在馬坪過年。過年後就隨區中隊行軍到石龍集中,在解放軍剿匪過程中,我們大隊在石龍的娘娘村設卡攔截逃跑的土匪,在卡站守卡了一個多月。那時以美國多首的16個國家打著聯合國旗號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著共和國的安全。為使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受侵犯,黨中央毛主席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我們大隊的所有同志都積極響應黨中央毛主席,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我和我們東岸一起出來的覃宣、滿意、唐積高也報了名,並同時批准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我們從石龍直上柳州,幾天後轉到洛埠參加剿匪,剿匪結束後在那進行訴苦運動教育,大概一個月左右,就上交常服,換上嶄新的軍裝,然後坐火車到達山東,在邊境城市安東市駐紮,我分配在38軍113某炮團三營一連4排4班任二炮手,我們排的排長叫蘇桂安,是四川人,4—5天后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跨過鴨綠江,挺進英雄的朝鮮民主共和國,踏著被帝國主義飛機轟炸過的焦煙的土地,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

我們部隊過鴨綠江後,沒有停留下來,急行軍經過朝鮮的新義州、定州,向指定位置開進。一路上,戰士們翻山越嶺,晝宿夜行,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欺負我們沒有制空權,十分囂張,飛機經常低空飛行,看見我們就扔炸彈亂炸。部隊白天行軍時,戰士們全身要纏上樹葉,隱藏行跡,因為稍有不慎,被低飛的美軍飛機發現,或被特務發現,就會遭到狂轟濫炸。我們炮團為了躲避像蝗蟲一樣隨時可能出現的美軍偵察機,大部分時間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行軍,這樣經過了8—9天,部隊終於到達目的地。

殘酷的戰爭

"到達目的地後,我們開始了戰鬥的準備工作,白天在洞裡訓練休息,躲避敵機轟炸,天黑以後就打。"廖老說,自從離開父母參軍時每個人已都做好吃苦、受傷甚至犧牲準備,但是真正站在朝鮮這塊土地上時,才知道戰爭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殘酷。嚴寒、飢餓、武器裝備落後、供給困難……種種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和挑戰在等待著我們。

記得在1951年5月攻打某高地,我們的炮平時都隱沒在山洞裡面,戰鬥一開始,馬上用馬(我們的炮都是用馬拉的)拉出來,立即裝好瞄準敵人山頭陣地,然後連續裝炮彈發射,大約過了半小時左右,就停止發射,立馬收拾好裝備把炮拉回山洞,不一會,敵人的飛機就飛臨我們陣地上空狂轟濫炸,真是好險。等敵人飛機飛走了,我們又拉炮出來投入戰鬥,這樣來回了幾次,敵人的陣地被我們的炮火打得遍地稀爛,我前方部隊趁機發起衝鋒佔領了高地。

還有一次在三八線附近的守備戰,我們部隊駐紮在一個山洞裡,不遠處的對面山頭就是美國兵,白天我們休息,天一黑就開始的打炮,連續打一個小時左右,然後馬上撤回,不一會兒美國佬的飛機成批成批的飛來投放炸彈、曳光彈,有一回由於收拾裝備不及時,我的手掌還被飛來的彈片劃傷了,現在還有印記。在一天夜晚,我們轉移陣地,敵人偵察機沿路投放好多照明彈,為了不被敵人發現,我們的戰士、馬和大炮都披上了白布做偽裝。進攻前一天晚上,我們利用夜色黑暗,把炮用棉被包好,馬拉人推進入到距敵人約一里多距離,實施抵近直瞄射擊;其他炮隊側實施集中射擊,打擊對面的敵人陣地和縱深敵炮兵陣地。經過多天的連續打擊,迫使美軍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艱苦的生活

在朝鮮,廖炳宣印象最深的就是志願軍嚴明的軍紀。那時候,絕對不允許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即便是摘下路邊的一個水果,要是被人發現舉報,都要做深刻的檢查。"

"戰爭時期,我們都住在山洞裡面,有時候住在半山腰的民房裡,由於敵機轟炸,房子很少且破爛不堪,一個連隊只有1—2間房間,只能輪流著休息;吃的是炒麵,有時也能吃到從國內運來的高粱、大米,但是很少。當時的生活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艱苦。"廖老回憶說,那時的炒麵就是拿生面粉在熱鍋裡面炒熟,戰士們每人肩上都揹著一個又細又長的布袋子,裡面裝炒麵,要是餓了就抓一把吃。有時候任務急,好不容易就要煮好的飯還沒得吃就執行任務去了。有時一晚上要緊急行軍五六十公里,又要趕馬拉炮,每人肩上還要揹著布袋子、步槍和子彈,又困又累,很多同志實在走不動,好想在路邊躺下休息。有時走著走著,一不小心摔倒是經常的事,好多戰士被摔得鼻青臉腫,遍體鱗傷,但從不叫苦叫累,都咬緊牙關堅持著。 廖老說,我們那時的炮都是用馬拉的,相比戰士們,馬的待遇好多了。它們每餐都得吃飽,因為馬吃不飽跑不動就拉不了炮了。

與敵特作鬥爭

我們的部隊在前線,行軍打仗經常換地方,有時候部隊一到一個新地方,敵人的飛機和炮火就到那了,廖老說:在朝鮮,我們炮兵都是晚上行軍的多,但是晚上行軍也挨炸,幾乎天天有拉炮的馬或戰士犧牲,有的是炸彈,還有凝固汽油彈(燃燒彈),這種燃燒彈很厲害,落在哪裡都能燃燒,連在水上都能燒。一連好多天都是這樣,我們就懷疑內部有特務,經過仔細觀察研究,發現部隊每到一處,旁邊的山頭上都有一兩顆信號彈打上天,然後不久敵機就飛來轟炸,原來在朝鮮,敵特到處都是,幾乎每個山頭都有專為敵機提供轟炸目標的特務。後來我們就想好辦法,只要轉移陣地,都派偵察兵打前鋒,只要特務一露頭就抓,果然不出所料,偵察兵在山頭的山洞裡連抓了好幾個特務,被敵機轟炸的機會少了好多。

深厚的友誼

我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就像一家人一樣。志願軍的部隊每到一個地方有時借宿在朝鮮老百姓的家裡,他們都為我們做飯還給我們縫補衣服,有的還能用普通話跟我們對話交流。同時我們也與朝鮮人民打成一片,每次打仗,陣地附近村莊的老百姓整村整家的人全部都上前線為我們送水送飯、運送傷員等等。平時過節時還來部隊慰問演出……。

與此同時,祖國人民先後組織了兩次慰問團,奔赴抗美援朝前線,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指戰員以及朝鮮人民。慰問團深入前線陣地,深入連隊,給指戰員贈送了慰問品、慰問信和珍貴的抗美援朝紀念章和和平紀念章。前來我們部隊慰問的是上海的文藝團體,他們的到來給我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個個表決心不辜負祖國人民的關懷和期望,為祖國爭光。

回國的生活

1953年7月停戰後,我就隨部隊回國了,在長春駐2個月,後到清園礦區一帶駐1個月左右,然後到吉林五里堡部隊駐地,1955年回家探親一個月,探親回部隊,任副班長、代理班長,1956年復員回鄉,復員回來後一直在家務農,先後任大隊民兵營長、大隊党支書、治保主任等。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戰爭記憶

如今的廖炳宣已是耄耋老人,跟兒子一家生活,精神矍鑠,老有所樂。雖然廖老沒讀過書,一個字也不認識,連地圖也看不懂,但是,在朝鮮戰場,他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殘酷的戰鬥,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廖老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更是追求正義理想的一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無論是戰死沙場還是活著的英雄,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青春、鮮血、生命和忠誠,鑄就了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座永恆的不朽豐碑!(講述:廖炳宣 採訪、整理: 吳永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