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廖炳宣出生于1927年07月05日,广西象州县人,1950年参加区中队,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胜利回国,1956年复员回乡,现在象州县马坪镇东岸村委木堂村生活。

廖老已经年过九旬,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近日,我们到马坪镇东岸村委木堂村廖老家与他座谈,当聊起他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廖老打开话匣子,从他参军开始,讲述了他在朝鲜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廖老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往事真是如数家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响应号召,赴朝参战

1950年1月,早年参加革命的象州县马坪镇东岸村民覃绍先和武宣的一位战友在回东岸的路上被当地匪首韦仕德围困在牡丹村,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坚守了好几个小时,后解放军剿匪部队赶过来打跑土匪,解救了他们。后来在覃绍先的动员组织下,我和柳冲的覃宣、东岸的满意、木闷的唐积高一起参加了区中队,先到马坪集中,边训练边待命,8天后就是年三十,我们就在马坪过年。过年后就随区中队行军到石龙集中,在解放军剿匪过程中,我们大队在石龙的娘娘村设卡拦截逃跑的土匪,在卡站守卡了一个多月。那时以美国多首的16个国家打着联合国旗号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共和国的安全。为使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受侵犯,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我们大队的所有同志都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我和我们东岸一起出来的覃宣、满意、唐积高也报了名,并同时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我们从石龙直上柳州,几天后转到洛埠参加剿匪,剿匪结束后在那进行诉苦运动教育,大概一个月左右,就上交常服,换上崭新的军装,然后坐火车到达山东,在边境城市安东市驻扎,我分配在38军113某炮团三营一连4排4班任二炮手,我们排的排长叫苏桂安,是四川人,4—5天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跨过鸭绿江,挺进英雄的朝鲜民主共和国,踏着被帝国主义飞机轰炸过的焦烟的土地,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我们部队过鸭绿江后,没有停留下来,急行军经过朝鲜的新义州、定州,向指定位置开进。一路上,战士们翻山越岭,昼宿夜行,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欺负我们没有制空权,十分嚣张,飞机经常低空飞行,看见我们就扔炸弹乱炸。部队白天行军时,战士们全身要缠上树叶,隐藏行迹,因为稍有不慎,被低飞的美军飞机发现,或被特务发现,就会遭到狂轰滥炸。我们炮团为了躲避像蝗虫一样随时可能出现的美军侦察机,大部分时间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行军,这样经过了8—9天,部队终于到达目的地。

残酷的战争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开始了战斗的准备工作,白天在洞里训练休息,躲避敌机轰炸,天黑以后就打。"廖老说,自从离开父母参军时每个人已都做好吃苦、受伤甚至牺牲准备,但是真正站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时,才知道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严寒、饥饿、武器装备落后、供给困难……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和挑战在等待着我们。

记得在1951年5月攻打某高地,我们的炮平时都隐没在山洞里面,战斗一开始,马上用马(我们的炮都是用马拉的)拉出来,立即装好瞄准敌人山头阵地,然后连续装炮弹发射,大约过了半小时左右,就停止发射,立马收拾好装备把炮拉回山洞,不一会,敌人的飞机就飞临我们阵地上空狂轰滥炸,真是好险。等敌人飞机飞走了,我们又拉炮出来投入战斗,这样来回了几次,敌人的阵地被我们的炮火打得遍地稀烂,我前方部队趁机发起冲锋占领了高地。

还有一次在三八线附近的守备战,我们部队驻扎在一个山洞里,不远处的对面山头就是美国兵,白天我们休息,天一黑就开始的打炮,连续打一个小时左右,然后马上撤回,不一会儿美国佬的飞机成批成批的飞来投放炸弹、曳光弹,有一回由于收拾装备不及时,我的手掌还被飞来的弹片划伤了,现在还有印记。在一天夜晚,我们转移阵地,敌人侦察机沿路投放好多照明弹,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我们的战士、马和大炮都披上了白布做伪装。进攻前一天晚上,我们利用夜色黑暗,把炮用棉被包好,马拉人推进入到距敌人约一里多距离,实施抵近直瞄射击;其他炮队侧实施集中射击,打击对面的敌人阵地和纵深敌炮兵阵地。经过多天的连续打击,迫使美军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艰苦的生活

在朝鲜,廖炳宣印象最深的就是志愿军严明的军纪。那时候,绝对不允许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即便是摘下路边的一个水果,要是被人发现举报,都要做深刻的检查。"

"战争时期,我们都住在山洞里面,有时候住在半山腰的民房里,由于敌机轰炸,房子很少且破烂不堪,一个连队只有1—2间房间,只能轮流着休息;吃的是炒面,有时也能吃到从国内运来的高粱、大米,但是很少。当时的生活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艰苦。"廖老回忆说,那时的炒面就是拿生面粉在热锅里面炒熟,战士们每人肩上都背着一个又细又长的布袋子,里面装炒面,要是饿了就抓一把吃。有时候任务急,好不容易就要煮好的饭还没得吃就执行任务去了。有时一晚上要紧急行军五六十公里,又要赶马拉炮,每人肩上还要背着布袋子、步枪和子弹,又困又累,很多同志实在走不动,好想在路边躺下休息。有时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摔倒是经常的事,好多战士被摔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但从不叫苦叫累,都咬紧牙关坚持着。 廖老说,我们那时的炮都是用马拉的,相比战士们,马的待遇好多了。它们每餐都得吃饱,因为马吃不饱跑不动就拉不了炮了。

与敌特作斗争

我们的部队在前线,行军打仗经常换地方,有时候部队一到一个新地方,敌人的飞机和炮火就到那了,廖老说:在朝鲜,我们炮兵都是晚上行军的多,但是晚上行军也挨炸,几乎天天有拉炮的马或战士牺牲,有的是炸弹,还有凝固汽油弹(燃烧弹),这种燃烧弹很厉害,落在哪里都能燃烧,连在水上都能烧。一连好多天都是这样,我们就怀疑内部有特务,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部队每到一处,旁边的山头上都有一两颗信号弹打上天,然后不久敌机就飞来轰炸,原来在朝鲜,敌特到处都是,几乎每个山头都有专为敌机提供轰炸目标的特务。后来我们就想好办法,只要转移阵地,都派侦察兵打前锋,只要特务一露头就抓,果然不出所料,侦察兵在山头的山洞里连抓了好几个特务,被敌机轰炸的机会少了好多。

深厚的友谊

我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就像一家人一样。志愿军的部队每到一个地方有时借宿在朝鲜老百姓的家里,他们都为我们做饭还给我们缝补衣服,有的还能用普通话跟我们对话交流。同时我们也与朝鲜人民打成一片,每次打仗,阵地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整村整家的人全部都上前线为我们送水送饭、运送伤员等等。平时过节时还来部队慰问演出……。

与此同时,祖国人民先后组织了两次慰问团,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指战员以及朝鲜人民。慰问团深入前线阵地,深入连队,给指战员赠送了慰问品、慰问信和珍贵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和平纪念章。前来我们部队慰问的是上海的文艺团体,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个个表决心不辜负祖国人民的关怀和期望,为祖国争光。

回国的生活

1953年7月停战后,我就随部队回国了,在长春驻2个月,后到清园矿区一带驻1个月左右,然后到吉林五里堡部队驻地,1955年回家探亲一个月,探亲回部队,任副班长、代理班长,1956年复员回乡,复员回来后一直在家务农,先后任大队民兵营长、大队党支书、治保主任等。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

如今的廖炳宣已是耄耋老人,跟儿子一家生活,精神矍铄,老有所乐。虽然廖老没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连地图也看不懂,但是,在朝鲜战场,他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斗,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廖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更是追求正义理想的一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论是战死沙场还是活着的英雄,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青春、鲜血、生命和忠诚,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座永恒的不朽丰碑!(讲述:廖炳宣 采访、整理: 吴永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