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重要源流,從猶太教到基督教

談及以色列,人們普遍認為以色列是一個小國。雖然以色列經濟發達,科技水平很高,畢竟是一個小國,對世界的影響極為有限。其實,以色列對世界文明進程產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西方文化的兩大源頭,可以概括為兩希。一個是古希臘文化,一個就是希伯來文化。

希伯來人,也就是現在的猶太人,或者說以色列人。這是一個古老而多災多難的民族。希伯來人原來生活在兩河流域,我們知道,美索不達美亞有過輝煌燦爛的文明。當美索不達美亞文明趨於衰落的時候,一個叫亞伯拉罕的人,帶領希伯來人遷徙到迦南,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亞伯拉罕生子以撒,以撒生子雅各,雅各厲害,生了12個兒子,他們的子孫演化為12 個部落,並稱為“以色列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就是猶太人的列祖列宗,也是猶太教的奠基人。

西方文化重要源流,從猶太教到基督教

大約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為逃避饑荒從迦南來到埃及,開始了長達約430年之久的寄人籬下、受人奴役的苦難史。後來,一個叫摩西的人,帶領猶太人“出埃及”。摩西的重要貢獻,就是自稱在上帝的啟示下,訂立了十條基本戒律,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誡”。“摩西十誡”一直到現在,還是西方國家法律的重要原則和基礎。

西方文化重要源流,從猶太教到基督教

猶太人與上帝簽了一個契約,也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聖經》中的《舊約》,嚴格來說,是《舊約》中的前五卷。在《舊約》中的《創世紀》裡說,上帝賜迦南為猶太人“永久的基業”,猶太人自稱為“上帝的選民”。 契約一經確認,以色列人作為上帝選民的特殊地位就隨之確定。從此,以色列人自認為上帝的特選子民,和上帝保持一種特別的關係,這種選民意識連同上帝啟示的法律就成了維繫猶太民族的獨特的強有力的紐帶。猶太教的一個重要特點,就信奉上帝耶和華為唯一的神,摩西和耶酥是希伯來人的先知,他們為全人類創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

到公元70年,羅馬帝國攻佔耶路撒冷。公元135年,猶太人起義失敗後,猶太人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流落到世界各地,開始了長達兩千年沒有祖國被人歧視的歷史。一直到上個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開始興起,根據《聖經舊約》的記載,上帝賜迦南為猶太人“永久的基業”,開始謀求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幾經周折,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1948年5月14日,猶太復國主義者宣佈建立以色列國。

猶太人長達兩千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流浪,卻能保持其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在世界歷史上,有許多民族被別人趕跑,不得不流散到世界各地,這個民族和文化,慢慢就消失了。流落世界各地長達兩千年,還能保持民族凝聚力的民族,似乎只有猶太人。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猶太人自認為是“上帝的選民”,有其獨特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當然,也正是因為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所以猶太教對其他民族來說,就具有排斥性。這也就是猶太教不能成為世界性宗教的根本原因。一個缺少包容性的文化,永遠都不可能被世界各民族接受,也就難以成為世界性的文化。

羅馬帝國攻佔耶路撒冷之後,大體上接受了猶太教的思想,不過,羅馬人認為猶太人背叛了上帝,違背了契約,所以,上帝讓他的兒子耶穌來和人類再籤一個契約,這就是《聖經》中的《新約》。從此,基督教正式產生。耶路撒冷依舊被基督教認為是聖城。

西方文化重要源流,從猶太教到基督教

到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從此確立了基督教的主流地位。到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公教和正教,公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主教,正教就是我們常說的東正教。1096年至1291年近200年時間,天主教為奪回被穆斯林佔領的聖城耶路撒冷,展開了8次宗教戰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字軍東征。

西方文化重要源流,從猶太教到基督教

16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發生了宗教改革,中世紀的漫漫長夜,終於迎來了新的曙光,從此基督教進入新時代,同時也為歐洲文藝復興,開闢了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