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一窝蚂蚁,连中三元,当上宰相

科举考试制度诞生于隋朝,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朝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年的刘春霖,在科举考试存在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共只诞生了592名状元。科举又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第一名分别叫做解元、会员和状元。“三元及第”是中国古代每一位读书人的理想,可想而知有多难,自古只有14个人做到,北宋时期的宰相宋郊就是其中之一。

救了一窝蚂蚁,连中三元,当上宰相

宋郊,字伯庠,后改名宋庠,字公序。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甲子科状元。在进入仕途后,宋郊初仕擢大理评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后被刘太后看中,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为知制诰。后又迁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过在名相辈出的北宋,宋郊的能力只能说一般,久居相位,却终无建树。宋郊能够高中状元,据说跟他曾经救过一窝蚂蚁有关。

救了一窝蚂蚁,连中三元,当上宰相

宋郊、宋祁年轻时,认识一位善于看面相的僧人,僧人常说哥哥宋郊在科举考试时会有不错的成绩,而弟弟宋祁将来会考中状元,飞黄腾达,位居高位。后来,二宋赴科考途中再次巧遇僧人,僧人一见宋郊,十分惊讶的说:“您的神态飞扬,奕奕有神,好象曾救过十几万的生命一样。”宋郊说:“我只不过是个读书人,哪有能力救那么多人。”僧人要他仔细想想,不论何种生命都可以。宋郊想了想,突然想到,他的书房墙边有一个蚂蚁穴,有一天下大雨,雨水即将淹至蚁窝,他福至心灵的为蚂蚁搭了一座小竹桥,蚂蚁们因而得以渡水躲过一劫。僧人一听,点头称是,“这就对了,这一次考试令弟会考中状元,但是现在你却不会输给他了。”

救了一窝蚂蚁,连中三元,当上宰相

在殿试结束后,礼部推荐的状元却是宋祁,这两兄弟中同科进士的事,引起了刘太后(章献皇后)的兴趣。当得知礼部推荐宋祁为状元时,刘太后说:“自古都是先兄后弟,哪有弟弟排在前面的道理?”当时宋仁宗还没有亲政,由刘太后辅政,她的话就等于是圣旨,于是礼部只好重新排名,最终宋郊成了状元,宋祁改列第十,同入翰林。

宋郊兄弟二人后来都被皇帝重用,宋郊甚至官至宰相,而兄弟宋祁也当上了工部尚书。不过兄弟恶人的性格不同,宋郊锋芒毕露,宋祁则是稳重儒雅,面对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他们也都有了各自的选择,宋郊继续混迹官场,宋祁则选择纵情于山水,不同的选择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宋祁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成就都要超过兄长宋郊,曾经和欧阳修一起修了《新唐书》,他最有名的词《玉楼春》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因此宋祁被称为“红杏尚书”。

救了一窝蚂蚁,连中三元,当上宰相

正所谓树大招风、至刚易折,宋郊虽然官居高位,但是在朝堂上很不如意,甚至还被人诬陷名字有问题。有一天,翰林学士李淑向皇帝进言,说宋郊的名字很不吉利,“宋”与国同名,“郊”音同“交,是交替、交换的意思,他的姓和名连在一起,意思就是说宋朝要被更替、要被取代。还好宋仁宗是位仁慈的明君,并没有听李淑的诬陷。可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可是关系到他们老赵家的江山,所以宋仁宗虽然没有处置宋郊,但下令让宋郊立刻改名。宋郊百口莫辩,“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只是让自己改名字,必须照办,于是宋郊就从自己的字(宋郊字伯庠)中取了一个“庠”,改名为宋庠,然后把自己的字改成了“公序”。

从皇佑元年(1049年)开始,宋郊就不断遭遇挫折,先是因为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遭到包拯弹劾,被罢免了宰相,然后被调任河南知府。宋英宗治平元年,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但没有被批准,然后又被派到亳州,改封郑国公,最后以司空致仕。宋郊死后,朝廷追赠太尉兼侍中,谧元献,帝撰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救了一窝蚂蚁,连中三元,当上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